1.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威风锣鼓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古为尧都,世称平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威风锣鼓作为民间锣鼓艺术的一个品类,在临汾市不仅有 威风锣鼓 长远的历史渊源,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俗称“家伙”,主要分布在临汾市区及霍州、洪洞、浮山等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威风锣鼓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使自身渐趋完美.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挎鼓表演,平阳大多地方都由鼓手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另一种表演形式是架子鼓,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浮山县,表演时队形变化较少,行进中边走边打.由于传承的变化和地域的差异,威风锣鼓形成了河东、河西两个流派,常见曲目有《七牌子》、《牛腰子》、《乱如麻》、《风搅雪》、《银扭丝》、《倒垂帘》等.威风锣鼓是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威风锣鼓表演者强悍矫健的身姿、粗犷豪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气势,处处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研究中,威风锣鼓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 2.形容锣鼓的词语有哪些锣鼓喧天,敲锣打鼓,鼓乐声声, 紧锣密鼓,鼓乐阵阵。 锣鼓喧天[luó gǔ xuān tiān] [释义] 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 [出处]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 造句:庆祝大会上彩旗飞舞,锣鼓喧天。 敲锣打鼓 [qiāo luó dǎ gǔ] [释义]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造句: 同学们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庆祝教学大楼的落成。 紧锣密鼓 [jǐn luó mì gǔ] [释义] 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出处] 刘绍棠《狼烟》四:“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 造句:在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兴兴扎花厂的招牌挂了起来。 3.威风锣鼓作文平铺在广场上的,是一群威震四方、朝气蓬勃的后生!他们每个人都挂着一面大鼓。 静静地,是战士们带着战鼓等待一声发令的号角。一声划破天穹的声音,千百个大鼓、小鼓、大锣、小锣一起爆发出气冲云天的响声,一声,一声,坚定饱满,使战场上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使人想起战旗飘飘,战刀长矛上下翻飞!使人想起万马奔腾,黄沙漫天!使人想起战场英雄们的豪情壮志,气冲斗牛!多么豪放,威风锣鼓!后生们都身着红黄战袍,在大风中有力地搏击着,他们的头顶飘扬着黄色的头巾,像战旗,挥舞在军队前。黄色的战袍鼓起来,红色的鼓捶挥起来,正走起一只威震四方的军歌!咚!咚!咚咚!鼓点有节奏的击打着,是观众们的心跟随着鼓点“怦怦”地跳着。 忽然,百千大鼓一起发出的声响镇住了人们,威慑四方的鼓声戛然而止。威风锣鼓结束了,但观众还沉浸在心灵的激荡中。 4.形容鼓声响亮的成语石破惊天、惊天动地、震耳欲聋、龙吟虎啸、锣鼓喧天等。 1、石破惊天 【拼音】:shí pò jīng tiān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惊天动地 【解释】: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自】: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译文】:可怜荒坟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3、震耳欲聋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自】:沙汀·当代《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4、龙吟虎啸 【解释】: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出自】: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译文】:于是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5、锣鼓喧天 【解释】: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译文】:早早来到北邙前面,只听的锣鼓喧天,那的军队不到三千,推出一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