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雨霖玲

1.雨霖铃是什么诗词的名称

词牌《雨霖铃》原是唐代教坊大曲名,柳永始用为词牌之名,又名《雨 霖铃慢》,为双调,上片九句,押五仄韵,五十一字,下片八句,押五仄韵, 五十二字,共一百零三字。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借口 讨伐杨国忠,引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六月,安 禄山大军逼近长安,潼关失守,长安城危如累 卵。

七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 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仓皇逃往四 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时,六军因缺粮 不肯继续前行。

在陈玄礼的煽动下,众将士把怨 恨都发泄到祸国殃民的杨国忠身上,发动兵变, 斩杀了杨国忠,史称“马嵬驿之变”。 杨国忠死后,众将士将馆释围住,要求唐 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迫于情势危急,为平息 军心不得不下令缢死杨贵妃。唐玄宗人蜀行至斜 谷口时,一路霖雨绵绵,山风刮得驿站檐铃“叮 当”、“叮当”地响个不停,悲痛之情油然而 生,于是写下了《雨霖铃》曲。

《明皇杂录》里 记载:“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即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就是《雨 霖铃》的来历。 以《雨霖铃》作为词牌的词中最著名的当属柳永的《雨霖铃》:“寒蝉 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2.【必修四、《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3.求诗词《雨霖玲》和《虞美人》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这两篇吗?

4.《雨霖玲》的全文和释义

《雨霖玲》——柳永 寒婵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评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作品流传之广。

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蝉凄切》更被誉为写别情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起句即以情入景,点出了时间、地点、环境及情绪。傍晚,一阵急雨过后,伴着凄切的蝉鸣,有情人在长亭相对。

“寒蝉”表明已是秋意渐深的时节,“凄切”是一个双声词,读来如闻抽泣哽咽之声;这四字还未涉及离别,却已使人有不见其人,已入其境之感。“对长亭晚”,意谓有情人在送别的长亭相对,不觉天色已晚;“晚”即交待了客观上已是傍晚时分,似也暗示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历时已久。

“骤雨初歇”,不仅照应了前面的蝉鸣,也解释了“对长亭晚”,雨给了恋人此刻的缱绻一个理由。可是 “骤雨”来去迅疾,一下子又停了,没有借口再耽搁了,离别已在眼前。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饮酒而“无绪”是因为“有情”,与有情人分别自有太多不舍,而正当“留恋处”,载人远行的“兰舟”却催促着该出发了。

这里“处”应解作“时”或“际”,“催”字生动展现了情人难舍难分情正浓与船家抓紧起程心正切的矛盾。“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分手在即,此刻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又能说些什么呢?叮咛的话已经说了又说,就让千种情意万般牵挂都深藏进眼底,在彼此眼神的交汇中去铭记、去解读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望今生无以实现,但有情人的手紧握在一起,就算不能终老,也还可以感受这最后的温存。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念”字,从写实转到想象,由当下写到将来。

“去去”两个仄声字连用,读来一字一顿,有不胜悲切之感;走了又走,去了又去,行程之远,可想而知。 “千里烟波”“楚天阔”都表明从此天各一方,相隔辽远,相见无期。

这“沉沉”的“暮霭”令人望不见情人渐行渐远的身影,又象征了有情人心情的沉重。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一词把离别的悲伤推已及人,放入史来几千年,世上亿万众之中。

离别本身就使人心伤,何况是多愁善感的有情人。“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正值风清水冷、草木凋零的秋天,更让人难当那离别后的孤零寂寞。

离愁何以解脱?“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虽然“无绪”饮酒,但情愁太深,就只有借酒浇愁了。

“今宵酒醒何处?”明写过后酒醒,实写当下酒醉,借酒浇愁以至沉醉,正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杨柳岸、晓风残月”,集中了三个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柳”与“留”谐音,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取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看到杨柳就想到分别,进而回想起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场景,离愁陡生。

“晓风”指拂晓的风,带着寒意,正与心头的离情别绪切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圆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残月”就只能是分离、悲伤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经”有“长久”之意,“经年”当指一年又一年。 想到这一去不知何日再见,即使“是良辰好景”也形同“虚设”,无心理会。

此处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用一让步假设句和反问句说明深情蜜意不愿付与他人,强调此情之专、离愁之深。

人云,别情难述。本篇通过勾勒离别环境,描写离别情态,想象别后情景来抒写使人“黯然销魂”的离愁,确实不同凡响,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作。

5.求词牌名《雨霖铃的格律求词牌名为雨霖铃》的词的格律

*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去]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 △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注:上片第五句也可写作平仄仄、平平平仄。

·例词参考· 雨霖铃 [宋]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 、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阙第六句,原词牌格式节奏为:“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而柳永该一句的节奏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读起来又颇为谐顺。 看来古人并没有今人那么恪守教条。

注意: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柳永的那一句按词牌格式拆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王力的《诗词格律》中就有这样的错误拆分。) 【说明】又名《雨霖铃慢》,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

也有平仄韵互用,如柳永的那首《雨霖铃》。上阕第五句也可写作平仄仄、平平平仄。

雨霖铃,唐教纺曲名。据王灼《碧鸡漫志》引《明皇杂录》及《太真外传》所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连日霖雨,栈道中听到铃声。

他正悼念杨贵记,便作《雨霖铃曲》以奇恨,叫伶人张野狐吹奏,因此流传于世。 一百零三字。

前片九句五十一字;后片八句五十二字。各五仄韵。

调见柳永《乐章集》。平韵则见《阳春白雪》,杜龙沙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