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汤圆的诗句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2.有关麦芽糖的诗句《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宋·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 这算是和糖有关吧,饴指的就是麦芽糖浆。 还有一个: 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这个比较符合你的要求,算是故事中的糖,但都是作为比喻来用的,而不是直接描写糖的。 还有:人生几何春与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杜甫的)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韩愈的) 量大厌甜酒,才高笑小诗。 (白居易的) 希望给你些启发,表示找到直接写糖的古诗基本没有,我尽力了。 楼主再找找吧。 3.描写“汤圆”的诗句有哪些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1.释义: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圆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参考资料 知乎:/p/20561543 4.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麦芽圆子清明前一天为古代的寒食节。 古人为纪念春秋时被晋文公烧死的介之推,实行禁火冷食,要到清明日的中午才能重新举炊。 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青团祭祀祖先。 《吴竹枝词》诗:\"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里所说\"百五",是指冬至到寒食为105天。 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 还创造了一些食品。如蜀入逢到寒食,用麦草捣汁和糯米作青粉团,乌柏汁染乌饭作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 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 祭毕,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做\"吃清明\"。江南田野,清明时节荠菜花香,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 浙江绍兴人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这种食品是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儿童喜食。绍兴人扫墓时候,喜欢在田间采取草紫(野菜)的嫩茎煮食,味似豌豆苗,是一种田家菜。 清明正值阳春三月,桃红柳绿百草青。旧俗这天城市仕女要到郊外作踏青、放风筝等活动,他们最后的节目是野餐,在芳树园圃之间,杯盘狼藉,尽兴而去。 清明节各地有不同的食俗: 福建畲族清明乌稔饭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俟雨停,提篮挑担祭祖扫墓的人就多了起来。闽、台两省祭祖扫墓的期限,从清明到谷雨,各县(市)有所不同。 而闽东的宁德、周宁、寿宁等地祭祖坟,多是全族出动,近则由族里设宴宗祠,聚族饮宴。一时举族上下,男女老幼皆到,也算是闽东别具一格的大团圆。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为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总章二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被围困山中,时值严冬粮断。 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雷万兴遂于农历三月初三日率众下山,冲出重围。从这以后,每到“三月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 并命畲军士兵采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志纪念。这“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掉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 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而畲族人民为纪念民族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 又因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婚嫁频繁,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 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 但在我的记忆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