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诗中有哪些含有隐喻的诗句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2.含隐喻的诗..李商隐因恋人曾在洛阳城南宅中种石榴,《尹喜内传》云:“喜从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因此以“碧桃”与“石榴”相连代修道恋人,如“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石榴》),《偶题二首》:“小亭闲眠微醉销,山榴海柏枝相交。水文簟上琥珀枕,旁有堕钗双翠翘。”是恋人所居环境中的石榴树;“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 凤尾香罗》)是以石榴开花的四月为与恋人相约的季节;“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寄恼韩同年二首》)是直接将石榴花指代恋人;后来大中年间的“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拟意》)也提到石榴,可见石榴是李商隐心目中难以忘怀的“物华”之一。 “柳”是李商隐和恋人相识、相知的见证。李商隐的咏柳诗有十几首,郢州江边与军营有关的“细柳”,洛阳西苑的柳、崇让宅池边的柳,开封吹台的柳,长安的曲江柳、章台柳、灞桥柳等,以及后来江南的柳、《柳下暗记》中吹台的柳,在四川幕中看到柳树就想起当年被移入金銮殿的柳(《巴江柳》),都是李商隐难以忘怀的“物华”。如“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赠柳》),“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代赠》),指的是长安曲江边的柳。李商隐以柳条随风飘拂指代移情别恋,“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赠柳》),以王昌龄《青楼曲》中“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隐指柳边主人在皇宫中的“青楼”;“曾逐东风拂舞宴,乐游春苑肠断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曾逐东风》),指恋人的感情在皇帝与自己之间挣扎;而《谑柳》中更是以“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夸。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对恋人有所讽刺。在与恋人被迫分离之后,凡是看见春天的柳总会引起诗人心中无限的相思,“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解有相思苦,应无不舞时。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倾国亦通体,谁来独赏眉”(《柳 动春何限叶》),那片片柳叶就像恋人细细长长的眉,随风飘荡柳枝就像恋人舞动的细腰。后来更是不管是春天的柳还是春天曲江边飞来飞去的黄莺、以及池边的柳和梅,都引起李商隐对赋梅人的思念。而“青门弄烟柳”(《乐游原》)即在灞桥分别时的柳;《柳 曾逐东风》、《柳 江南江北》则是江南的柳,由此春天成为李商隐“先春已断肠”(《春风》)的季节,每逢春日看到柳树,就会引起心中隐隐的痛,“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日日》),“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柳 柳映江潭》),是在襄阳汉江边见到柳树,想起川中和曲江的柳,回忆当年经过柳树成荫章台街之事,以庾信《枯枝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抒发自己难以忘怀的感情。 “牡丹”是洛阳名花,是当年李商隐对恋人的赞美之词,也是众人对宋若荀的拟称。《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价值千金。”[5]李商隐《牡丹 压径复缘沟》:“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的牡丹是宫中特有,尤其“锦步障”为宫中作派。《玉尘集》云:“穆宗每宫中花开,则以重顶帐蒙蔽栏槛,置惜春御史掌之,号曰括春。”说的就是兴庆宫的牡丹。“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指牡丹有愁,不如萱草号为“忘忧”,与被称为“长乐”、“莫愁”的宋若荀作比,谓恋人姐妹虽为皇帝信任之人,还不如作一个平民百姓安逸、自由。而李商隐后来的 “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漫成三首》),更是明指恋人姐妹当年被友人们称作洛阳牡丹。 “菊”、“荷”也是李商隐与恋人早年爱情的见证。李商隐《上令狐相公状一》中说到:“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其尽欢。”《和马郎中移白菊》就是那时所作,“郢曲新传白雪英”与后来《九日》中“曾共山翁把酒扈,霜天白菊绕阶墀”都指随令狐楚在郢州、开封白菊盛开时节恋人歌唱;而《菊 融融冶冶黄》回忆当年重阳时节“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菊花及当时的欢宴,《野菊》:“细露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宴。”也说到后来的悲剧与恋人进宫有关。“荷”也是当年两人相处时的环境。李商隐《如有》诗:“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良宵一寸艳,回首是重帏。”池边芭蕉、荷花曾为他们的幽会创造了优美的环境。 3.含隐喻的诗..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融。《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 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王维善于概括地。 4.包含暗喻的诗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论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寻梦》 汤显祖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汤显祖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无题》明.冯小青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病煎愁绪转纷纷,百里何由说向君。 ———— 以上出自《酬乐天三三首》元稹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唐)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白头吟》 刘希夷 5.含有暗喻的诗句不畏浮云遮忘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论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寻梦》 汤显祖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汤显祖 6.英诗中带有爱情隐喻的诗句I AM THE WIND 我是风 I am the wind that wavers, 我是那舞动的风 You are the certain land; 而你是那安静的土地 I am the shadow that passes Over the sand. 我是那跨越你土地的影子 I am the leaf that quivers, 我是那震澶的叶子 You--the unshaken tree; 而你是那宁静的树 You are the stars that are steadfast, 你是那坚定的群星 I am the sea. 而我是那大海 You are the light eternal, 你是那永恒的光辉 Like a torch I shall die。 而我要象火炬熄灭 You are the surge of deep music, I--but a cry! 你是那深沉乐音的波涛 可我,只会哭泣 2. MISTRESS MINE, WHERE ARE YOU ROAMING 你是去哪里,我的姑娘啊 Mistress mine, where are you roaming? 我的姑娘哦,你要去哪里? stay and hear! your true-love's coming That can sing both high and low; 还是留下来,你的真爱正悄悄来临 听啊!它会高歌浅吟 Trip no further, pretty sweeting, 不要再四处游荡了,美丽的情人 Journeys end in lovers' meeting-- Every wise man's son doth know. 飘荡会止于爱人的相会,这每个聪明人的儿子都懂 What is love? 'tis not herafter; 什么才是爱情?如这还不是 Present mirth hath present laughter; 现上欢乐,显出笑声 What's to come is still unsure: 那些将来的依然不能预测 In delay there lies no plenty,-- 这里将没有多少谎言 Then come kiss me, Sweet--and--twenty, 那么来亲吻我吧!妙龄美人! Youth's a stuff will not endure 青春会稍纵即逝 3. I TRAVELLED AMONG UNKNOWN MEN 我曾在海外的异乡漫游 I travelled among unknown men, In lands beyond the sea; 我曾在海外的他乡漫游 Nor, England! did I know till then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有个被称为英格兰的地方 What love I bore to thee. 我能给你什么样的爱情。 'Tis past, that melancholy dream! 那只不过是过去的一个忧郁的梦哦! Nor will I quit thy shore 我将不会在你的海岸搁浅 A second time; for still I seem To love thee more and more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我似乎越来越爱你 Among thy mountains did I feel The joy of my desire; 在你的群峰之间,我享受着欲望的快乐 And she I cherished turned her wheel Beside an English fire. 在英国人的钩火边,我怀抱着她催动她欲望之轮 Thy mornings showed, thy nights conceale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ed; 就在露希曾玩耍过的凉亭,你的清晨已露,你的黑夜逃脱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ed. 而露希的双眸所及,也是你最后的绿地。 FAREWELL, SWEET GROVES 哦再见,可爱的小树林 Farewell, 再见吧 Sweet groves to you; 可爱的小树林 You hills, that highest dwell, And all you humble vales, adieu. 你盘踞在小山之顶 You wanton brooks and solitary rocks, 肆意而孤独的摇摆 My dear companions all, and you, my tender flocks! 我和你仅有的伴侣是那些温顺的羊群 Farewell, my pipe, and all those pleasing songs, whose moving strains 再见吧,我的笛子和所有快乐的歌声, 以及那些移动着的紧张 Delighted once the fairest nymphs that dance upon the plains; 欣喜的,无比美丽的仙女在平地上起舞 You discontents, whose deep and over- deadly smart, 你的不满,是那些深邃过於平静的苦痛 Have, without pity, broke the truest heart; 毫无怜悯地伤害了那真实的心脏 Sighs, tears, and every sad annoy, That erst did with me dwell, And all other's joy 那曾伴随我的叹息,眼泪和每一个愁苦的烦恼 以及所有别的乐趣 The Poem, “A Red, Red Rose” by Robert Burns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a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uve am I; And I will lo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the seas gang dry.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While the sands o'life shall run. And fare thee weel my only Luve! And fare thee weel a while! 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ongs that Robert Burns wrote for this project and first published in 1794 was “A Red, Red Rose.” Burns wrote it as a traditional ballad, four verses of four lines each. “A Red, Red Rose” begins with a quatrain containing two similes. Burns compares his love with a springtime blooming rose and then with a sweet melody. These are popular poetic images and this is the stanza most commonly quoted from the poem. The second and third stanz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ending with the metaphor of the “sands of life,” or hourglass. One the one hand we are given the image of his love lasting until the seas run dry and the rocks melt with the sun, wonderfully poetic images. On the other hand Burns reminds us of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changes that result. That recalls the first stanza and its image of a red rose, newly sprung in June, which we 。 7.带有双关的诗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 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如: 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 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里的丝、悟都是谐音双关,“丝”谐“思”,犹言织妇对自己心仪的情人的思念;“悟”谐“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一段本应美好和悦的爱情。 3、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悠然”是“油燃”的谐音,寓意纵然明灯高照,但没有情人相伴,也是徒劳枉然;“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三)隐语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如: 1、《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2、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里的“匹”,以织丝不成匹段隐喻情人不成匹配,佳偶不能天成,永远成为人生的憾事。 如泣如诉,动人心魄,令人油然生出怜惜、感慨之情。二、深刻理解古汉语中双关语的现实意义 掌握并深刻理解好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和规律,对于学好古汉语,理解古汉语的博大精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深刻理解古汉语精妙的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在古汉语、古诗词特别是古民歌之中,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运用谐音双关来隐晦而又贴切地表达反抗压迫、反抗旧礼教、追求爱情的朴素思想,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简单的一个丝(思)字就比较隐晦地表达了织妇对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其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又如,《乐府诗集》之《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里的“莲子”、“莲心”都是谐音双关,“莲子”谐“怜子”,即爱你,隐喻爱情的纯洁;“莲心”谐“怜心”,即爱怜之心,隐喻怜爱之深透,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 (二)可以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艺术的需要,古汉语通过谐音双关能起到一种隐语的作用。 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即暗示韩信将起兵造反。如果不知道这个“背”字是双关语,就不能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又如,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人在表达爱情时,往往不明说,而是通过双关语的手法隐晦地表达。如李李商隐的诗歌《无题》就属于这种情况,通过春蚕吐丝(“丝”与“思”谐音双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