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河南八年级上车语文古诗词

1.八年级上册 语文 古诗文赏析

《桃花源记》赏析 【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顺着,沿着。

溪:(一条)小河。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

○交代桃花源发现起因。“忘路之远近”。

预示进入奇境,又为下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伏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

夹岸溪的两岸。数百步:这里指在几百步远近的范围之内。

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说指初开的花。

缤纷:叠韵联绵字,用来比喻多,纷繁杂乱的样子,这里是纷纷扬扬的样子。○写境界之异。

“忽逢”表明无意中发现。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异之:对这种景象感到很惊异。

甚:副词,很。异: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之:代词,指以上所叙景象。复:副词,又,再。

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

穷:动词,彻底弄清。其林:那桃林。

其:代词,指桃花林。○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

写武陵人无意中进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得:获得,得到,见到,这里可译为“发现”。

一山:一座山。仿佛:双声联绵字,似乎。

若: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叙事实大体如此。可译为“好像…一(似的)”。

○穷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胜。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6)然开朗。

便:副词,就。舍:旗弃,扔下。

初:副词,表示时间,开始时。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刚刚(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跨入一个新的天地。 土地平旷(kuàng),屋舍(sh色)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6)交通,鸡犬相闻。 平旷:平坦宽阔。

旷:空阔,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连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景象。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xī)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0),并怡(yí)然自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

种作:耕种劳作。衣着:指身上的穿戴。

悉:副词,完全,尽。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旧说老人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词,表示不同对象都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都”、“全都”。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写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一片充满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副词,就所从来:从何而来,从何处来到这里。名词性结构。

具答之(渔人)全都回答了他们。主语渔人承前省。

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 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请。作食:做饭。

○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相见。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闻:听说。此人:指武陵人。

成:都。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shuài)妻子邑(yi)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i)与夕人间隔。 自:自己,桃花源中人。

云:说。先世:前代祖先。

避秦时乱:意思是在秦代时候为躲避战乱。率:带领。

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

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乡亲。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不再离开这里。

复副词,再。焉:代词,这里。

遂:副词,便,就,于是。间隔:间离,隔绝,不通消息。

○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时乱”影射现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外界是什么韩代。今:现在。

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

乃:副词,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汉:不知道有过汉朝。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魏朝和晋朝。

○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此人:指渔人。为:介词,向。

具言所闻:把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皆:都。

叹惋:叹惜。○叹惋外界屡遭世乱。

衬托世外天地的安乐。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复;又。

延:邀请,引导。皆出酒食:都摆出酒肉饭菜招待。

○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 停数日,辞去, 停数日:停留了几天。

辞去:(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离别。句中主语承前省。

此中人语(yǜ)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

语:动词,告诉。云:动词,说。

不足:不值得,不必。为:介词,跟,向。

外人:外面的人。○叮咛不要向外界传扬,为下文重寻不见、与世永隔伏笔。

通过问讯、款待和嘱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和真挚,并借其“避秦时乱”的来历,影射当时晋宋易代之乱。既出,得。

2.河南初中阶段语文科目的古诗文背诵是哪些

﹝语文版)初中古诗文背诵、默写篇目索引 一.七年级上册 1.《论语》六则﹙153页﹚:1、子曰:“学而时习之,”..2.、子曰:“温故而知新,”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5、子曰:“默而识之,”6、子曰:“三人行,” 2.《论语》十则(九上204页):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2、子曰:“见贤思齐焉,”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6、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8、子曰:“富而可求也,”9、子在齐闻《韶》,10、﹙点﹚曰:“暮春者,” 3.木兰诗《乐府诗集》﹙161页﹚:“唧唧复唧唧,”﹙杼、鞍鞯、辔、戎、柝、霍、鬓、扑朔、雄雌﹚ 4.诗五首:﹙165页﹚1、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2、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扬柳春,”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 5.三峡﹙郦道元﹚﹙174页﹚:“自三峡七百里中,”﹙阙处、曦、沿溯、绝巘、﹚ 6.诗五首:﹙183页﹚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归啼,”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3、登飞来蜂﹙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4、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眦﹚5、观沧海﹙曹操﹚“东临沧海,”﹙澹澹、竦峙﹚ 二.七年级下册 7、陋室铭﹙刘禹锡﹚﹙152页﹚:“山不在高,”﹙案牍﹚ 8、爱莲说﹙154页﹚﹙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蕃、濯、蔓、亵﹚ 9、口技﹙林嗣环﹚﹙157页﹚:“京中有善口技者,”﹙齁﹚ 10、诗词五首﹙160页﹚: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4、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5、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11、诗词五首﹙182页﹚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擢、杼﹚ 2、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3春望﹙杜甫﹚﹙搔、簪﹚“国破山河在,”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衾、阑干、羌笛、辕门、风掣﹚5、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三、八年级上册 12、小石潭记﹙柳宗元﹚﹙180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篁、蒙络摇缀、佁然、俶尔、翕忽、悄怆幽遂﹚ 13、记承天市夜游﹙苏轼﹚﹙182页﹚: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寝﹚ 14、诗词五首﹙190页﹚: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罥、坳﹚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3、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豚﹚4、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5、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02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胶鬲、敖﹚ 16、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小惠、未孚﹚ 17、诗词五首﹙215页﹚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秉、晏﹚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3、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4、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踌蹰﹚ 四、八年级下册 18、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64页﹚“邹忌修八尺有余,”﹙昳丽、﹚ 19、诗词二首﹙177页﹚:1、采薇﹙诗经﹚“昔我往矣,”2、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翁媪﹚ 20、桃花源记﹙陶渊明﹚﹙191页﹚“晋太元中,”﹙垂髫、﹚ 21岳阳楼记﹙范仲淹﹚﹙195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霪雨霏霏、曜、﹚ 22、醉翁亭记﹙欧阳修﹚﹙199页﹚“环滁皆山也,﹙林壑、蔚然、伛偻提携、山肴野蔌、阴翳﹚” 23、诗词五首﹙204页﹚:1、长歌行﹙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2、望洞庭湖赠张承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3、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4鱼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5、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 五、九年级上册 24、秋水《庄子》﹙177页﹚“秋水时至,”﹙泾、涘、﹚ 25、愚公移山《列子》﹙179页﹚“太行、王屋二山,”﹙箕畚、孀妻、始龀、匮、一厝﹚ 26、诗词五首﹙189页﹚1、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2、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3、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4、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5、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 27.鱼我所欲也《孟子》﹙208页﹚“鱼,我所欲也,”﹙箪、羹、蹴、欤﹚ 28、马说﹙韩愈﹚﹙212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祗、骈、粟﹚ 29、诗词五首﹙215页﹚: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2、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3、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3.八年级上册 语文 古诗文赏析

《桃花源记》赏析 【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顺着,沿着。

溪:(一条)小河。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

○交代桃花源发现起因。“忘路之远近”。

预示进入奇境,又为下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伏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

夹岸溪的两岸。数百步:这里指在几百步远近的范围之内。

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说指初开的花。

缤纷:叠韵联绵字,用来比喻多,纷繁杂乱的样子,这里是纷纷扬扬的样子。○写境界之异。

“忽逢”表明无意中发现。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甚异之:对这种景象感到很惊异。

甚:副词,很。异: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之:代词,指以上所叙景象。复:副词,又,再。

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

穷:动词,彻底弄清。其林:那桃林。

其:代词,指桃花林。○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

写武陵人无意中进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得:获得,得到,见到,这里可译为“发现”。

一山:一座山。仿佛:双声联绵字,似乎。

若: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叙事实大体如此。可译为“好像…一(似的)”。

○穷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胜。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6)然开朗。

便:副词,就。舍:旗弃,扔下。

初:副词,表示时间,开始时。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刚刚(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跨入一个新的天地。 土地平旷(kuàng),屋舍(sh色)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6)交通,鸡犬相闻。 平旷:平坦宽阔。

旷:空阔,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连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景象。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xī)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0),并怡(yí)然自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

种作:耕种劳作。衣着:指身上的穿戴。

悉:副词,完全,尽。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旧说老人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词,表示不同对象都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都”、“全都”。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写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一片充满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副词,就所从来:从何而来,从何处来到这里。名词性结构。

具答之(渔人)全都回答了他们。主语渔人承前省。

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 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请。作食:做饭。

○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相见。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闻:听说。此人:指武陵人。

成:都。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shuài)妻子邑(yi)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i)与夕人间隔。 自:自己,桃花源中人。

云:说。先世:前代祖先。

避秦时乱:意思是在秦代时候为躲避战乱。率:带领。

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

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乡亲。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不再离开这里。

复副词,再。焉:代词,这里。

遂:副词,便,就,于是。间隔:间离,隔绝,不通消息。

○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时乱”影射现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外界是什么韩代。今:现在。

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

乃:副词,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汉:不知道有过汉朝。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魏朝和晋朝。

○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此人:指渔人。为:介词,向。

具言所闻:把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皆:都。

叹惋:叹惜。○叹惋外界屡遭世乱。

衬托世外天地的安乐。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复;又。

延:邀请,引导。皆出酒食:都摆出酒肉饭菜招待。

○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 停数日,辞去, 停数日:停留了几天。

辞去:(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离别。句中主语承前省。

此中人语(yǜ)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

语:动词,告诉。云:动词,说。

不足:不值得,不必。为:介词,跟,向。

外人:外面的人。○叮咛不要向外界传扬,为下文重寻不见、与世永隔伏笔。

通过问讯、款待和嘱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和真挚,并借其“避秦时乱”的来历,影射当时晋宋易代之乱。

4.八年级上、下语文书上的文言文和古诗、诗词

上学期 文言文有: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礼记>、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石壕吏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

(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十分诧异。

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都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各个都安闲快乐。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食物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

村里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样,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爱莲说》 水上和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核舟记》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

5.最新版的八上所有古诗词

七上1、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浣溪沙 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4、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水调歌头 苏轼(北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西江月 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9、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0、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1、雪梅 卢梅坡 (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2、霜月 李商隐(唐)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3、故人庄 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4、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淳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一剪梅 李清照(南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七下1.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馨音。 2.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八上1.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7.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8。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