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夯土墙的诗句

1.有关于夯土

夯土 考古学术语。古代的城墙、台基往往是夯筑的。夯土是一层层夯实的,结构紧密,一般比生土还要坚硬,而土色不像生土那样一致,并含有古代的遗物,最明显的特点是能分层,上下层之间的平面,即夯面上可以看出夯窝,夯窝面上往往有细砂粒。

夯土(Rammed earth)是一种建筑材料。表示一块泥土中的空隙经过夯的动作之后变得更结实。是土材质中较为结实的建材,在古代是城墙、宫室常用的建材,在中国,最早在龙山文化已能掌握夯土的技术。

夯土两字也常作为动词使用,表现一种使用重物将泥土中空隙去除的动作,这种动作使泥土变得更结实。夯是动词,与“砸”的动作相似。但是夯所使用的重物通常较重,超过一个人负重的能力,通常由数个人同时进行。与夯土类似的词,还有夯实:将物体(主要指泥土)砸得更结实。

夯土读音(hāng tǔ)

2.夯土墙的夯土墙的历史

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坊也用夯土墙分隔,到了北宋夯土技术又有进步。北宋匠作少监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就系统总结了当时夯土版筑技术的成就。其中规定“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顶峰。

3.夯土墙是怎么造的

(1) 版筑夯土墙: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它们有的是用粘土和砂,再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夯筑成的.也有的地方是用土,砂,石灰加以碎石夯筑的.版筑夯土墙,她的高度一般是底厚的一倍左右,顶部宽度为墙高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所以城墙有明显的收分.这种墙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它能阻止敌人步,骑兵的行动,抵抗冷兵器(刀,抢,箭等)的袭击,并可就地取材,施工也很简便.所以隋朝以前的长城,多是采用版筑夯土墙.汉代夯层在15公分左右,由于筑城术的进步,唐代和明代筑城夯层则在30公分左右.但这种墙容易被敌人破坏,而且不耐风雨剥蚀,天长日久会自行坍倒.例如在玉门关和汉长城烽台,明显打有木筋,相隔数米并有规则,至今犹存.但是一些唐代如锁阳城和明代的大同古堡,一些木筋则腐烂掉,少许耐腐蚀木料则存留.芦苇筋在玉门关大小方盘城呈规则分布,上下左右各相隔20公分左右.汉长城厚度足够容2个全副铠甲士兵相向通过,现存厚度在1.2米以上.城墙高度,都在8~18米左右,体现了筑城术整体的坚固和技巧.。

4.夯土墙的修筑夯土墙的工具

修筑夯土墙的工具需有墙筛一副,夯杵两根(亦称舂杵棍),圆木横担若干支,大拍板一把,小拍板若干把,绳线一盘,鲁班尺或杨公尺,短木尺和三角尺、水准尺各一把,铁锤、榔锄头、铁铲、丁字镐各一把,以及泥刀、竹刮刀、锄头、木铲、簸箕若干。

墙筛以老硬杉木制作,外部略显粗糙,但内平整。规格一般长1.5~2m,高40cm,木板厚7cm,其形状与制砖木模相似,若建造圆土楼的墙

筛则制成弧形状。墙筛的一端为开放的,用硬杂木制成的“墙卡”支撑,成“H”形,非开放的一端以“墙针”固定。“墙针”为两根以榫头固定的模封,这样墙筛能灵活拆卸,任意改变墙筛的内空。内空即构筑

的土墙厚度。夯筑土墙的舂杵棍,用重实而不易开裂的杂木制作而成,重约5~10kg。杵棍两端一头大一头小,直径约8~10cm,中间部分削至适于手握为准,没有统一标准。长约与人等高。墙筛内填上虚土时用小头夯,待夯得差不多了再用大头夯平。大小拍板也是用杂木做成的,大拍板长约lm,小拍板长20cm,宽约7cm,都是圆把手,表面油光。作用是:毛墙夯成一版后,墙筛一脱开,就用大拍板重拍毛墙两面的墙皮,使墙面表皮硬实;小拍板则用于补墙修光墙面。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