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战斗不止的诗句

1.形容“战斗”的诗句有哪些

1.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译文: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3.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4.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译文: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5.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译文: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6.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7.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译文: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敌我战车交错刀剑相接。

8.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9.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1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涕(tì):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2.形容战斗的诗句

1、《凉州词》唐-王翰

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描写战斗的诗词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描写战争残酷的诗句.

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描写打仗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杨炯《从军行》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杜牧《题乌江亭》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 虞姬《和项王歌》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杜甫《阁夜》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 李颀《古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杨炯《从军行》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 陈羽《从军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王维《观猎》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曹操《蒿里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屈原《国殇》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 曹操《蒿里行》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 李颀《古从军行》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杜甫《月夜忆舍弟》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屈原《国殇》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 李白《战城南》

6.形容 战斗 古诗词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王宏 【从军行】

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十五学剑北击胡,羌歌燕筑送城隅。

城隅路接伊川驿,河阳渡头邯郸陌。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

秦王筑城三千里,西自临洮东辽水。山边叠叠黑云飞,海畔莓莓青草死。

从来战斗不求勋,杀身为君君不闻。凤凰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

杜甫 【昼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韩偓 【伤乱】

岸上花根总倒垂,水中花影几千枝。

一枝一影寒山里,野水野花清露时。

故国几年犹战斗,异乡终日见旌旗。

交亲流落身羸病,谁在谁亡两不知。

李白 【相和歌辞·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忘惮险艰。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7.形容打仗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战争的古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出典】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8.形容战争的诗句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8、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左传-曹刿论战》)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描写战争的诗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一句是直观地写战场上的景象,极言战争的宏大和战事的紧迫。我认为这一句并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而是通过写景来为后面的诗句做铺垫。总的来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甚高,但这两句写得很好。

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一诗句。全诗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释译:战事紧急,象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在秋天的景色里,鼓角声连天,一场激战后,边塞上战士们用鲜血染成象胭脂一样的红土,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半掩着红旗来到易水旁,由于霜露浓重,天气寒冷,连鼓声都沉闷,为了报答君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知遇之恩,提着玉龙宝剑为君王奋战捐躯。

后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

10.描写战争惨烈的诗句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少妇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 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聆听完这篇篇不朽的诗文,让人触摸到了那颗颗不灭的灵魂,记忆虽是凌乱,但那昔日的苍凉,过眼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