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白发的诗句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译文: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4、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出自:唐代杜牧《送友人》。 译文:青春逝去,都长了白头发了。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译文: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2.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 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 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 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 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 “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 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 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 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 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还 有 其它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醉花阴》 )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 《卖炭翁》 )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苏小妹戏苏东坡句)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庐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北风行》 ) 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 ) 最大的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难寻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亮的灯----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钱起 《送僧归日本》 ) 最让人感动的音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 《古意》 ) 最长的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 《野望》 ) 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 从征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 最不值钱的诗赋----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最有威力的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 《老将行》 ) 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 《春望》 ) 能采纳吗。 3.形容长白头发的诗词歌赋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唐] 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已折叠2条李白的查询结果2、夜镜隐白发 [唐] 白居易 《自咏》 已折叠9条白居易的查询结果3、他乡生白发 [唐] 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4、短歌断白发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5、畏见新白发 [唐]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已折叠6条孟郊的查询结果6、岂能将白发 [唐] 刘长卿 《偶然作》 已折叠1条刘长卿的查询结果7、公道世间唯白发 [唐] 杜牧 《送隐者一绝》8、闭门生白发 [唐] 高适 《秋日作》9、倾壶箫管黑白发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10、今年镊白发 [唐] 薛逢 《镊白曲》11、卧来生白发 [唐] 宋之问 《寄天台司马道士》 已折叠1条宋之问的查询结果12、纵远当白发 [唐] 元季川 《古远行》13、二毛催白发 [唐] 孟浩然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已折叠1条孟浩然的查询结果14、归途堪白发 [唐] 钱起 《长安旅宿》15、心事数茎白发 [唐] 李煜 《开元乐》16、已看生白发 [唐] 皇甫冉 《酬张二仲彝》17、狱中生白发 [唐] 张说 《岭南送使二首》18、岸遥生白发 [唐] 贾岛 《送褚山人归日本》 已折叠1条贾岛的查询结果19、醉眼轻白发 [唐] 岑参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20、见花羞白发 [唐] 李嘉祐 《春日长安送从弟尉吴县》21、知己凋零垂白发 [唐] 郑谷 《寄赠孙路处士》22、一身仍白发 [唐] 许浑 《病中二首》 已折叠1条许浑的查询结果23、纵饶生白发 [唐] 杜荀鹤 《下第投所知》 已折叠1条杜荀鹤的查询结果24、能促岁阴惟白发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灵汜桥》25、自惭多白发 [唐] 郑还古 《吉州道中》26、黄金赐白发 [唐] 曹邺 《文宗陵》27、坐来生白发 [唐] 马戴 《汧上劝旧友》28、无人医白发 [唐] 曹松 《吊北邙》29、羞将新白发 [唐] 于武陵 《西归》30、近来惊白发 [唐] 许棠 《长安书情》31、萧萧垂白发 [唐] 韦应物 《山耕叟》32、立马生白发 [唐] 李馀 《句》33、不知将白发 [唐] 喻凫 《元日即事》34、入夜笳声含白发 [唐] 赵嘏 《送李裴评事》35、年年生白发 [唐] 卢纶 《江行次武昌县》 已折叠1条卢纶的查询结果36、何人垂白发 [唐] 司马扎 《漾陂晚望》37、他乡生白发 [唐] 柳郴 《句》38、今日一茎新白发 [唐] 窦巩 《奉使蓟门》39、心事数茎白发 [唐] 张继 《归山》40、一向花前看白发 [唐] 卢僎 《十月梅花书赠》41、更早生白发 [唐] 刘驾 《苦寒吟》42、员峤先生无白发 [唐] 徐凝 《员峤先生》43、长向暗中梳白发 [唐] 王建 《老妇叹镜》 已折叠1条王建的查询结果44、易生唯白发 [唐] 黄滔 《壬癸岁书情》45、秋尽书窗惊白发 [唐] 刘沧 《留别山中友人》46、尽应生白发 [唐] 齐己 《寄勉二三子》47、不难饶白发 [唐] 尚颜 《夷陵即事》48、心事数茎白发 [唐] 顾况 《归山作》49、谁能将白发 [唐] 贯休 《秋末怀旧山》50、明镜不须生白发 [唐] 王烈 《塞上曲二首》51、茅屋向阳梳白发 [唐] 陆希声 《山居(一作房)即事二首》52、今日相逢悲白发 [唐] 朱长文 《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将军(一作朱湾诗)》53、还似世人生白发 [唐] 戴叔伦 《赠韩道士(一作张佖诗)》 已折叠1条戴叔伦的查询结果54、归来落得新白发 [唐] 刘叉 《观八骏图》55、坐愁坐白发 [唐] 潘纬 《答方佥宪定之先生》。 4.形容最长的头发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秋浦歌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5.形容长白头发的诗词歌赋叹白发 唐·王维我年一何长。 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 能为几时客。惆怅故山云。 俳徊空日夕。何事与时人。 东城复南陌。髫,小儿发也。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髫,小二垂发)此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佛门的皈依倾向。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叹白发。 6.描写白发的诗词叹白发 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 韦应物 还同一叶落,对此孤镜晓。丝缕乍难分,杨花复相绕。 时役人易衰,吾年白犹少。 叹白发 岑参 白发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今朝两鬓上,更较数茎多。 白发叹 卢纶 发白晓梳头,女惊妻泪流。不知丝色后,堪得几回秋。 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权德舆 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 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 和韩侍御白发 权德舆 白发今朝见,虚斋晓镜清。乍分霜简色,微映铁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流年未可叹,正遇太阶平。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柳宗元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镜中叹白发 吕温 年过潘岳才三岁,还见星星两鬓中。 纵使他时能早达,定知不作黑头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