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之古诗分类鉴赏一:高考古诗鉴赏有哪些分类古代的送别诗,往往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鉴赏时要关注送别诗中的时空意象和常见物象,如离别诗中常出现的“日暮”“斜阳”“月夜”“清晨”“暮钟”等表明时间的意象和“长亭”“南浦”“客舍”“曲江”“阳关”等表示地点的意象,以及“寒蝉”“杨柳”“浮云”“孤舟”“浊酒”等表离情别意的物象。 艺术手法上常常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常用虚实相生、对比衬托的手法;或直抒依依不舍的离情、情深意长的感恩、孤寂惆怅的悲伤;或借诗一吐心中积愤、表明高风亮节的志向、传达真挚坦诚的勉励等。鉴赏时应注意所写之景的色调对直接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高中诗词鉴赏分类习题田园诗《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米。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主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陶 渊 明 诗 集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离别诗 写景诗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离别诗 山中五咏•春早 年代:【唐】 作者:【皇甫冉】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似。 庐山 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 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 小溪秋色 枫香乌臼两相依,红叶随风伤别离。 群鸭岸边勤对镜,旧装渐褪换新衣。 天成岩寺 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观殿外嶂连崖。 碧空崖上水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葩。 天成奇峡 中断丹岩水自流,竹筏轻荡乐悠悠。 鸳鸯引向涟漪起,疑是晴空梦里游。 3.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1,把握背景,导入情境古诗词鉴赏课之前,应该首先鼓励学生去搜集诗词的创作背景资料,只有在了解相关背景后,才能丰富学生对于诗词作者、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的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诗词的内涵,积累诗歌知识,为学生自己赏读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 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 在学习柳永的词时我这样介绍柳永: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些生动的介绍使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时可以利用和诗作有关的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当然也可适当地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当学生鉴赏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朗读感受,深化理解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过程。 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体味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恰是捕捉诗歌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良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让同学们把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作为新课的切人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就是喜悦。 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之情言于溢表。 只有通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才能体味出诗歌中无限的意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 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3,感悟意境,领会意象感悟意境是指将诗歌整体作为对象来深入体味独特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对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意义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 诗歌的美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营造来得以展现的,那么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体味意境带来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凄清的秋景。 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秋风萧瑟,败叶纷扬,长江滚滚的浓郁的秋意。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情与景高度融合渲染了深远悲凉的意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要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歌作品去体味各自的意境。 对于诗歌意象的把握,教师可从诗歌的意境着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来领会诗词营造的意象,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情”。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抓住黄花、秋风、过雁、梧桐和细雨等一系列景和物,来倾吐词人受尽磨难、内心煎熬以及处境凄惨,诉说着词人悲愤、哀愁、凄苦、孤寂的内心世界。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也要积极鼓励学生搜集和掌握常用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例如明月、残月、新月大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斜阳,大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凭栏,大多为思恋他人或发泄心中忧闷之意。 这样学生就会建立一个宏阔的诗歌鉴赏观,从而为更好的读懂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4,依托载体,优化教学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 4.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鉴赏内容真的很多啊,我只能帮你节选一下,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更多的详解你只能到中~xiao学~教~育w·ang~看一下,我也是在那里找到的。 一、《诗经》概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歌,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就是所谓“十五国风”。十五个地方是:周南、召南、邶、豳、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等,大都在黄河流域。“风”共160篇,大部分是人民抒发自己感情的作品。这些诗在《诗经》中占主要地位,比“雅”、“颂”更富于现实性。“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的宴会的典礼,“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都是西周的乐歌。其中有叙事诗,有抒情诗,有对前代英雄人物的歌颂,有对当时政治的讽刺。共105篇,大部分是高度现实性的作品。“颂”是“以成功告于神明”的祭歌。现存的“颂”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计40篇。这些诗,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采用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郑樵《通志序》:“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注本:《毛诗郑笺》(汉·郑玄)、《毛诗正义》(唐·孔颖达)、《诗集传》(宋·朱熹)、近代有余冠英的《诗经选》、《诗经选译》。 5.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全文背诵: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课后的 武侯庙书愤/陆游 课后的 临安春雨初霁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课后的 三首要求掌握旅夜书怀/杜甫 扬州慢/姜夔 将进酒/李白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课后的 浪淘沙苏幕遮/周邦彦 阿房宫赋/杜牧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文中部分要求背诵的:长恨歌/白居易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六国论/苏洵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项脊轩志/归有光 其实这本书考点蛮多的 且基本都要求背送 但是我们今年的期末关于语文知识的重点却放在了 名著和语文常识上面(包括中国古典名及国外的经典散文名篇名人等) 所以 只背诵也不够了 加油吧。 6.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学习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 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 总结如下:表达方式 :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 “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议论文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寓意型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廖法。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的赋分点所在,将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2、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或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3、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或洗炼(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或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或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三、诗歌赏析方法 1.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 7.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怎样怎样复习古代诗歌我说下我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吧,我语文从不背书,但是考试均能考到第一名。 原因很简单,作为文科生的我,需要记、背的东西太多。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 考试的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都是类似的,诗词的意思你可以完全不用背,你只需要在做题的时候抓住诗词的关键词,这个是需要你平时对文字的敏感度了(我自身文字功底比较好)。诗词都是比较精炼的文字,大多以景物渲染来宣达作者的情绪,所以景物基调就是通篇灵魂,其次,还需要找到文眼,这个一般都是动词,颔联出现几率较多,结合基调随便点评下文眼的精妙。 最后,就是各种赞美作者的写作手法(自行积累),感情寄托等。照这样基本能得80%的分。 8.高中语文人教版诗词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鉴赏全文背诵: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课后的武侯庙书愤/陆游课后的临安春雨初霁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课后的三首要求掌握旅夜书怀/杜甫扬州慢/姜夔将进酒/李白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课后的浪淘沙苏幕遮/周邦彦阿房宫赋/杜牧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文中部分要求背诵的:长恨歌/白居易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六国论/苏洵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项脊轩志/归有光其实这本书考点蛮多的且基本都要求背送但是我们今年的期末关于语文知识的重点却放在了名著和语文常识上面(包括中国古典名及国外的经典散文名篇名人等)所以只背诵也不够了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