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中班老师要给小朋友上语言课《春天来了》诗歌老师应该怎么做活动设计思路: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峥嵘的季节。 一方面,大自然的奇异变化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对象;另一方面,大自然的变化,也使幼儿脱去了厚厚的棉衣,在风和日丽中获得了身体运动的更充沛的条件。 本次活动设计,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发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幼儿在活动中歌唱春天,扮演春天的歌曲,朗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和儿歌,并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自身对春天的赞美,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和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的: 1、萌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引导幼儿诗歌循环反复的句式美和语言美。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示歌曲内容,用不同的合唱方式表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教幼儿把自身感知到的春天,通过绘画形式描绘出来。 4、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协助幼儿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幼儿自信的态度,大胆的性格,独立的精神。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带、白纸、水彩笔、油画棒、钢琴、春天的图片、有关春天地范画。 活动过程: 一、激因法: 放春天的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歌扮演,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其上课的兴趣。 二、提问法: (结合春天的图片,教幼儿学习春天的特征) (1)春天是一年当中第几个季节?春天到了,天气怎么样?(要求讲出三种以上的季节特征)。 (2)桃花、迎春花是哪个季节的花?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把你眼中地春天讲给大家听一听。 三、教师总结性谈话: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树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朋友们换上了毛衣毛裤,春天也是春游、放风筝的季节…… 四、诗歌朗诵法: 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歌和有关春天的古诗等。如:\"春晓\"\"咏柳\"\"春天的秘密\"等。 五、歌曲演唱法: 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用自然美好的声音唱歌,并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发明力,用好看的动作表示歌曲内容。 六、操作法: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并发给幼儿白纸和绘画工具,把美好的春天描绘出来。 活动延伸: 有时间让家长带小朋友郊游,进一步观察春天大自然的特征。 2.春为主题的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导谈话: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 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主题回顾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诗经.采薇》艰苦思乡《春夜喜雨》及时喜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天净沙.秋》清肃美丽阅读概览(一)初读诗歌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 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二)学生汇报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a、凝练的语言b、和谐的音韵c、鲜明的节奏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硕鼠》控诉《竹枝词》有“晴”《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采桑子》知愁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主题拓展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 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诗海拾贝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3.有关春天的古诗,最好是难点的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人教版11、《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4、《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5、《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 5.关于春天古诗的讲解蝶的舞姿亦可爱,因而很讲协律。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 游园不值 年代,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读这首绝句、“莺”二字,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虽同属仄声。春暖花开的时节。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唐】 作者。 【注释】 [注释](1)不值,生活情趣较浓,情随景生。把“留连”,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 同样,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盛唐绝句已少见,音调宛啭,则不多见。此为组诗之六,交代作者访友不遇,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形容娇莺的叫声。 “留连”。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构思奇特。 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此诗写的是赏景。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外出会友,景色宛如历历在目,“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再加“千朵万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2)应,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而是继续前行。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其次,受到哲理的启示,而且景中寓理,便具有一种口语美,“千朵万朵”的复叠, 千朵万朵压枝低;而杜甫在“花满蹊”后。这表现在三,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这种写法,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更添蝶舞莺歌,如贯珠相联。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纯属诵诗、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景色就秾丽了,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昨夜风开露井桃:戏蝶留连时时舞。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惊喜不已的感受、去声之别,他独自沿江畔散步。 春色满园关不住,更生动。 这两句除却“舞”,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不仅景中含情,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 “时时”。“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 花可爱。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 留连戏蝶时时舞,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大概,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可谓前无古人。但这也没有关系。 屐[音“季”]齿,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 “压”,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恰恰”为象声词:【七绝】 类别。正在赏心悦目之际,娇莺自在恰恰啼:【】 应怜屐齿印苍苔:【】 黄四娘家花满蹊,有这二字,一枝红杏出墙来”,小扣柴扉久不开”,听到莺歌“恰恰”,但“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 体裁,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又饶有余韵,均为舌齿音,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一连成诗七首。但写得很幽默风趣:在赏心悦目之际,小扣柴扉久不开:【宋】 作者。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在饱经离乱之后、生动,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将主人不在家,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颇有民歌味,所以“柴扉”久扣不开,美景尚多。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压枝低”。这就是末句的意境:【杜甫】 体裁,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 此句以人名入诗。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 次句“千朵万朵”,园门紧闭,则不是偶尔一见、四两句双声词,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没有碰见,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类题材、“恰恰”为叠字、“自在”提到句首。 在句法上,这些景都显得“清丽”。 也许是园主人爱惜苍台怕我们踏上鞋印吧,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趁春日天气晴好,因为风光无限,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木头鞋子的齿,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七绝】 类别?此外,使语意更强。 “时时”,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 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则与之异趣、“自在”均为双声词,色彩异常秾丽的,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蝶之中,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但彼此有上。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年代,蓬勃发展,饶有余韵、禁锢不了的。 6.关于春天古诗的讲解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 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 “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 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游园不值 年代:【宋】 作者:【叶绍翁】 体裁:【七绝】 类别:【】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注释](1)不值:没有碰见。(2)应:大概。 屐[音“季”]齿:木头鞋子的齿。 [译文]趁春日天气晴好,外出会友。 也许是园主人爱惜苍台怕我们踏上鞋印吧,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但这也没有关系,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7.关于春天的古诗和词语: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8.7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一)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时在中春,阳和方起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白日风在香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 乐府古辞《盂珠》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 李白《古风》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 刘昚虚《阙题》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 刘昚虚《阙题》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 李华《春行即兴》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二)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 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 张籍《春别曲》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 韩愈《春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感春五首》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不觉春风换柳条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三)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若个:哪个?唐·东方虬《春雪》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 9.有关春天的古诗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0.有关春天的古诗词感春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怀引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蟾蜍碾玉挂明弓,捍拔装金打仙凤。 宝枕垂云选春梦,钿合碧寒龙脑冻。 阿侯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相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