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小女孩的古诗词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 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求描写小丫头的古诗词**词 施肩吾 **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效古词 施肩吾 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 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娇女诗 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妆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划。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斛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睫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 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罏钲屈,屣履任之适。止为茶菽据,吹吁对鼎鉝。 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3.形容女孩的古诗词很多啊? 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洛神赋,诗经里的,再有一搜各大美人,哪个不是被写了一堆诗,红楼梦里也是人物都有附诗 诗经里挺美的像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李白寄远十二首其十二,寄内的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恩情婉娈忽为别, 使人莫错乱愁心。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 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 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这种,描写也挺具体,不过开头点身份了。话说回来了,不是诗经乐府那一挂的,再往后描写女人要么是情人老婆要么名妓要么上司小老婆咯 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 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感觉还是侧面的比较多吧。。像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像伊人在彼,落叶猗猗,寤寐且思,车马来之,总是要塑造场景的,要含蓄要意境美要格调。 女孩子自身角度的,像徐斡的情诗 高殿郁崇崇,广厦凄泠泠。 微风起闺闼,落日照阶庭。 踟躇云屋下,啸歌倚华楹。 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容。 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嘉肴既忘御,旨酒亦常停。 顾瞻空寂寂,唯闻燕雀声。 忧思连相属,中心如宿醒。 搜闺怨诗也挺多 还是不很明白这个问题放这里是求什么的,刚刚一搜很多类似的啊 4.形容女孩子的古诗词1.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3.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4.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5. 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6. 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7. 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8.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9.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10.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2.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5.关于小女孩的古诗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译文 注释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赏析 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 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蹴”本意为踩、踏,“赋罢秋千”,就是刚荡完秋千。“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 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 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 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 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 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农夫汗。 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轻衣透”紧承“露浓”,“露浓”表明天气尚嫌凉。 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轻衣透”之感。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这也就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大户人家少女形象的另一面来: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不得不遵守所谓“礼”的心理与行动。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 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6.形容小女孩的诗句有哪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芄兰》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 译文: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 注释: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出处:出自元代卢挚的《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注释: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池上》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译文: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 注释: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出处:出自先秦的《芄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