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诵读课题主要有哪些阶段性成果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各班都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2.古诗词诵读课题主要有哪些阶段性成果1、课堂引诗文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提出了“让古诗文走进课堂”与“新课改同行”的要求。 老师们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如学习《示儿》这首诗,引导学生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很快就领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古诗时,同学们很快会诵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送别诗句。 当我们教学到感谢母亲的恩情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游子吟》和《三字经》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感悟母亲的伟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案例真是举不胜举。 学生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学校还根据我们的校园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读本》,其中的古诗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主动到唐诗、宋词、《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书籍中去搜集相关内容,探究其中的含义,在教学对对子的时候,全校师生根据《笠翁对韵》的书籍,将小学阶段有关对对子的内容一诵到底,用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等名句引领学生诵读《笠翁对韵》。 2、活动诵诗文 一是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每月一主题”活动。 各班都精选《好诗伴我成长》一书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开辟一块“古诗文天地”专栏,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诗,利用晨会、大课间和上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读背。每天保证10-20分钟的诵读时间。 在理念上,我们提倡“休闲诵读”,不强加“任务”,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阅读、背诵古诗文。 3.《如何有效指导初中生背诵古诗文》小课题研究结一、通过诵读,形成语感,加强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效率。 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途径。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时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外都可以看着书。” 可见,在诵读教学中,除老师的范读外,学生还要“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诵读的形式有: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大多数学生较熟悉课文内容以后,还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朗读比赛。 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文的语句按先后顺序“录”在自己的“记忆带”上,凭借声音的直感,如吐字、句中停顿、语调、语气等,达到口熟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欲望,为背诵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背诵方式同样一篇课文,有的学生用30分钟就能背下来,有的可能1小时都背不下来,这是因为方法有问题。 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一般教给学生以下方法。 1.理解记忆。“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是一种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积极主动的识记,所以它的效果总是优于机械识记”。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三点一测》,在背诵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或是句子可以查阅,疏通了文意,理清了脉络就可以进行意义识记了。如背诵《醉翁亭记》,由于一般要求未教先背,学生可以通过辅导书对全文有大致的理解,明确文章的脉络:(1)山水—亭名—太守;(2)朝暮春夏秋冬;(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按照这样的脉络背诵,自然能够提高背诵效率。2.结合思路层次背诵。 每一篇,每一段课文都有思路层次,结合思路层次,既背得快,又不易忘。在哪儿背不下去了,想想层次,往往会记起应该是哪一句。 有的课文比较长,可先分析原文段落层次,概括要点,然后对照要点背诵,大大节省背诵时间且不容易忘记。3.抓句首字背诵。 文言文距离我们年代很遥远,其特点是单音词多,用现代汉语翻译和我们更加贴近。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并寻找难词难句,通过自己的理解翻译,加深对文中的字词句的意义、用法,对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主旨等的理解,背诵起来自然轻松。 大部分学生背诵时常常背到一个地方又突然卡住,下句怎么也想不起来,此时如果有人提醒下一句的第一个字,就又能接着背下去。对此,可采用首字提示的方法,即把每句的第一个字写下来,作提醒之用。 4.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加强背诵。这种方法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即要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最好是按照文中的标点符号确定背诵的内容。 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然后把前面的内容连起来背诵,以此类推,一篇长文章就很容易背会。这样,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学生就会有“成就感”,这比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得多。 当然,最后一定要把几个部分连起来背熟。5.观察句式,利用整齐相似的句式,加强背诵。 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记忆,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三、其他细节“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有四个高潮记忆点:第一点是清晨六至七点,第二点是上午八至十点,第三点是傍晚六至八点,第四点是临睡前一两个小时”。 因此,我们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晨起和临睡前的时间背诵,以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指导学生背诵要讲究方法,学生的默写也要抓住细节,很多学生认为背得出就能写得对,事实并不是这样。 学生在考试中常因为没有“写对”而丢分。1.“写对”要注意“四不”。 所谓“写对”就是在默写时做到准确无误。即在默写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否则因字(或其他原因)写错,虽背得熟练,最终也会“前功尽弃”。在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容易写错的字,要“看清结构、做好标记、反复默写、格外注意”。 2.“写对”要在细节上狠下工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在默写的细节上多指导,引导在学生识错—改错上下工夫,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动笔写写。有些学生平时的背诵过关的,可是在考试时,默写填空却经常丢分,原因是出现了错别字。 这说明他们掌握得还不扎实,需要扫清生僻字。抄写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形,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提倡学生在完成背诵时,结合抄写,当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时候就抄写。默写可有效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 我们发现,那些能够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抄写。 4.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中国是诗的国度,以《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等为代表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悠远,内涵丰富,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彰显泱泱大国的文化精髓,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诵读古诗词,可以使师生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汲取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培养其的高雅气质,使其终生受益。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认为,诵读古诗词的关键是动之以趣、晓之以情、践之以行。 一、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入手,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1、自主式。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合作等形式理解内容浅显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古朗月行》、《春晓》等。 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在疑难处适当地加以点拨,扮演好合作者、引路人、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赏识式。 学生学习古诗词有良好表现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喜欢诵读的动力。逐步树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 3、直观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事物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 古诗词时空跨度大,语言精炼含蓄,意蕴深沉,这些都给学生学习古诗词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古诗词宜采用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送别画面,并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手段,营造了大诗人李白与孟浩然依依难舍的动人情境。在充满诗意的情境中,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李白,正伫立江边,深情地目送友人远游,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产生移情效应,他们思绪飞越时空,神游文本,与圣贤心心相通,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1、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 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等。 通过以上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诵读中华古诗文的快乐,从而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2、开展诗词游戏。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出发,将学习积累古诗词融入游戏活动中,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积累了古诗词。适合开展的游戏有:①对诗。 前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上一句,指名另一人接着背诵出这首诗,背出者胜一步,可接着自己出一句,让其他学生继续背。②古诗、成语配对。 很多古诗诗句涵义与成语涵义一致,让学生将诗句与成语配对,看谁配得多。③古诗词接龙。 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唐代诗人写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文,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 4、“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 让《推敲》、《黄鹤楼送别》、《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5、“古诗词创新活动”初步尝试。 为了配合我县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活动,我校成立了“取虑诗社”,广泛吸纳学生为我校诗词协会会员,要求会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每月创作两首诗歌,择优刊登在校刊上。我校还开展了“据诗作画”的动手做创新体验活动。 如:古诗文中有很多像《村晚》、《山行》、《江雪》、《清明》等写景名篇,学校就组织“为古诗文配画”的活动,并举办了古诗文配画特色画展。另外,还举行古诗文手抄报比赛。 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诞生。6、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 我国传统节日很多,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也非常多,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诵读这些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的好内容。学生在不同的节日诵读不同的古诗词,不仅兴趣高涨,而且记得扎实,体会地深刻。 7、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结合我校“国学与教育”课题研究,和我县争创“诗词之乡”活动,多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古诗词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5.学校正在举行“古诗文朗读”口语交际实践汇报活动1、设计活动,假1、设计活动,假如你班选择的是诵诗会,请你来安排诵读内容.(不要单一形式,至少三种形式)第一种方案:在早自习的时候朗诵第一节课的科目的知识点.第二种方案:在每节上课之前朗诵诗文.第三种方案:以表扬的形势每天抽查古诗背诵,并加以深度了解.2、好友抽到的题目是朗诵《观沧海》,你告诉他用( 雄伟)的声音,划破长空,声情激扬地透出那气吞日月星辰的浑厚.3、你被选为学校汇报演出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完善下面的开场白台词.女甲: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男甲:( 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乙: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乙: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6.如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睢宁县李集中心小学张辉中国是诗的国度,以《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等为代表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悠远,内涵丰富,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彰显泱泱大国的文化精髓,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诵读古诗词,可以使师生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汲取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培养其的高雅气质,使其终生受益。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我认为,诵读古诗词的关键是动之以趣、晓之以情、践之以行。 一、从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入手,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1、自主式。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合作等形式理解内容浅显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古朗月行》、《春晓》等。 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在疑难处适当地加以点拨,扮演好合作者、引路人、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赏识式。 学生学习古诗词有良好表现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喜欢诵读的动力。逐步树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信心。 3、直观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事物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 古诗词时空跨度大,语言精炼含蓄,意蕴深沉,这些都给学生学习古诗词设置了巨大的障碍。对于一些很难理解的古诗词宜采用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如在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送别画面,并通过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手段,营造了大诗人李白与孟浩然依依难舍的动人情境。在充满诗意的情境中,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李白,正伫立江边,深情地目送友人远游,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产生移情效应,他们思绪飞越时空,神游文本,与圣贤心心相通,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1、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 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等。 通过以上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诵读中华古诗文的快乐,从而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2、开展诗词游戏。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出发,将学习积累古诗词融入游戏活动中,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积累了古诗词。适合开展的游戏有:①对诗。 前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上一句,指名另一人接着背诵出这首诗,背出者胜一步,可接着自己出一句,让其他学生继续背。②古诗、成语配对。 很多古诗诗句涵义与成语涵义一致,让学生将诗句与成语配对,看谁配得多。③古诗词接龙。 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唐代诗人写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文,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3、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要求所有语文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诵读活动,学校于期中前后举行青年教师国学诵读比赛。 4、“讲一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讲故事比赛。 让《推敲》、《黄鹤楼送别》、《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经典小故事,使学生受到熏陶。5、“古诗词创新活动”初步尝试。 为了配合我县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活动,我校成立了“取虑诗社”,广泛吸纳学生为我校诗词协会会员,要求会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每月创作两首诗歌,择优刊登在校刊上。我校还开展了“据诗作画”的动手做创新体验活动。 如:古诗文中有很多像《村晚》、《山行》、《江雪》、《清明》等写景名篇,学校就组织“为古诗文配画”的活动,并举办了古诗文配画特色画展。另外,还举行古诗文手抄报比赛。 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诞生。6、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 我国传统节日很多,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也非常多,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诵读这些古诗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的好内容。学生在不同的节日诵读不同的古诗词,不仅兴趣高涨,而且记得扎实,体会地深刻。 7、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结合我校“国学与教育”课题研究,和我县争创“诗词之乡”活动,多开展古诗词诵读、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古诗词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