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真挚友情的诗句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抱朴子.交际》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西)塞万提斯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谢觉哉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 -(罗马)西塞罗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印度)释迦牟尼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波斯)萨迪 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罗马)西塞罗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英)莎士比亚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伊索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意)卜伽丘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 ! -(英)拜伦 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 -(波斯)萨迪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 患难识朋友 。 -(苏)列宁 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英)柯林斯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希腊)伊索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 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希腊)苏拉格底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 -(美)富兰格林 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五卷书》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 2.关于以诚待人的古诗1、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这是颜回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2、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语出《尚书》 3、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语出《论语》 4、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存心使别人得到好处,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也容易和睦相处,存心使别人得到灾祸,即使是父子也会彼此离心,相互怨恨——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圣人和众人没有高下之分。——语出李贽《焚书。复京中朋友》 6、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对违反你意志的话,一定要看它合乎道义的方面;对顺从你意志的话,一定要看它不合乎道义的方面。——语出《尚书》 7、众怒难犯,专欲难成——语出《左传》 8、来而不往非礼也——语出《礼记》 9、言则我从,斯我之贼 顺从我说话的人,这是害我的人。——语出宋张孝祥《取友铭》 10、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听取逆耳之言有益,爱听奉承话有害。——语出《史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宋·释赞宁 恭而不近于谀,和而不至于流。——明·薛瑄 3.描写真挚友情的的诗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4.描写真诚交友的诗句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 ——孟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交友投分,切磨箴视。 ——周兴嗣 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刘义庆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庄子·山木》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一》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汉·乐府古辞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汉·扬雄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操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唐·李白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唐·祖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宋·陈刚中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宋·杜耒 人生贵知心,定交无暮早。 ——明·袁中道 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 ——明·陈子龙 5.描述 真诚的诗句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作者看到敌人逼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述志诗.这样,从第二联以下,二人的体会都不同了.我以为吴昌祺的理解比较可取,因为第一联已说明作者心中的不平是为了“烽火照西京”,如果说他是为了武人显赫而心有不平,这一句就不应该紧接在“烽火”句下了. 6.关于真诚的古诗有哪些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