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治水 的 诗词大禹 大禹神工著 天书五卷来 江山多娇色 风华夕照裁 祭大禹 黄河滚滚波浪翻, 九曲蜿蜒十八湾; 三过家门皆不入, 后人仰瞻会稽山。 大禹治水(传说中的故事) 大禹治水不进家 新婚三日别乡亲 妻涂山氏送饭菜 鼓声为号莫提前 通山所需禹变熊 粗爪大鼻扒顶拱 不慎踩偏石击鼓 涂山氏闻提饭至 未见丈夫却见兽 惊羞难当化为石 大禹回首急声呼 石妇现洞送子来 五绝 大禹 大禹神工著 天书五卷来 江山多娇色 风华夕照裁 大禹祠 宋 宋无 力平水土势回天,功业三千五百年。 四海九州皆禹足,独留陵寐越山边。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书大禹寺壁 宋 张伯玉 萧寺禹祠傍,人间白日长。 讽经闻海穴,洗钵动湖光。 台殿留风月,烟云起栋梁。 游人晚回首,松竹自苍苍。 会稽颂·大禹陵 宋 诸葛兴 瞻越山兮镜之东,郁得木兮丛。 倚青霞兮窆石,枕碧流兮宝宫。 端黻冕兮穆穆,列俎豆兮雍雍。 梅为梁兮挟风雨,倏而来兮忽而去。 芝产殿兮间见,橘垂庭兮犹古。 壁腾辉兮桂荐瑞,书金简兮缄石蒉朝万玉兮可想, 探灵文兮何秘。 嗟洚水兮潢流, 民昏垫兮隐隐忧。运大智兮无事, 锡洪范兮攸畴。 身劳兮五岳, 迹书兮九州。亶王心兮不矜, 迄四海兮歌讴。 猗圣宋兮中兴, 驻翠跸兮稽城。独怀勤兮旷代, 粲奎文兮日星。 扬舲兮拊鼓, 吴歈兮郑舞。奠桂酒兮兰肴, 庶几仿佛兮菲食卑宫之遗矩。 大禹治水 远古的洪荒没有给鲧留半点面子 舜的感叹也被巨浪的咆哮扼住 于是历史在九曲黄河的漩涡中 注定要浮出一个改天换地的角色 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新婚第四天就走上了河堤 给莽撞的大河安上一把锁 然后牵着驯服的黄龙关照着良田和桑土 华夏部落的酋长们 瞩目舜所颁赐的玄圭 把禹改成大禹 庆功会从远古开到今天大禹攀爬过的山峰 依然存留着上古的痕迹 洪水曾经到过这里 那岩层中 斑斓的印记 纹路清晰 险峻的山峦翠障遮掩大地 河流弯曲的银带 盘旋着奔流直向大海 曾几何 湮没了世间最秀美的景色 吞噬了人类艰苦创建的家园 洪水肆虐的脚步 毫不停息 汶川的大地在呻吟呼喊 禹帝 一位治水的君主 毅然挑起千斤重荷 与天作战 第一次 你路过家门 只是远望一下屋顶的炊烟 不曾回头 第二次 你路过家门 只是眺望了一眼妻子的身影 不曾逗留 第三次 你路过家门 只是倾听了一声孩子的啼哭 不曾停留 疏通了黄河的古道 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 筑建堤坝 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 牵引恶浪的波头 搬除阻挡江河的山川 合通向四海 让百姓安居乐业 寻回快乐 链接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 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 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 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 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 “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有哪些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有: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5.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1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有哪些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有: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____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____杜牧《泊秦淮》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1.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____屈原《国殇》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____陆游《病起书怀》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5.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1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4.称赞“大禹治水”的诗句有哪些1. 《三代门夏禹》 唐代:周昙 尧违天孽赖询谟,顿免洪波浸碧虚。 海内生灵微伯禹,尽应随浪化为鱼。 2. 《禹庙》 唐代:李绅 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锸东南尽会稽。 山拥翠屏朝玉帛, 穴通金阙架云霓。 秘文镂石藏青壁,宝检封云化紫泥。 清庙万年长血食,始知明德与天齐。 3.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有水术因用感叹》 唐代:吕温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 卷尔出岫云,追吾入冥鸿。无为学惊俗,狂醉哭途穷。 4. 《咏史诗》 唐代:胡曾 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 防风谩有专车骨,何事兹辰最后来。 5. 《送萧绾之桂林(时群玉游豫章)》 唐代:李群玉 兰香佩兰人,弄兰兰江春。尔为兰林秀,芳藻惊常伦。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竹花不给口,憔悴清湘滨。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苍梧云水晚,离思空凝颦。 我亦纵烟棹,西浮彭蠡津。丈夫未虎变,落魄甘风尘。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流光销道路,以此生嗟辛。 万里阔分袂,相思杳难申。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5.描写大禹的诗句1. 《自蜀江至》(白居易)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2. 《禹祠》(陆游) 我昔下三峡,南宾系归舻,渡江谒神禹,拜手荐俎壶。 寿藤枝如蚪,巨柏腹若刳,门庭虽日荒,殿寝犹枝梧。 巴俗喜祷祠,解牛舞群巫。 巍巍黻冕古,食与夷鬼俱。 圣度固兼容,臣愤独不摅。 还乡瞻庙貌,嬴政久已除。 岳牧俨如生,想像闻都俞。 廓清虽可喜,欲退复踌躇。 念昔平水土,棋布画九区,岂知千岁后,戎羯居中都。 老虏失大刑,今复传其雏。 直令挽天河,未濯腥膻污。 夷鬼细事耳,披攘直须臾。 天下雠不复,大耻何时袪?蚩蚩谓固然,此责在吾徒。 挥涕洒庭草,谁怜小臣愚? 3. 《公无渡河》(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4. 《九华山歌》(刘禹锡)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5. 《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兼寄李吏部、包秘监判》(孟翔) 昔人恣探讨,飞流称石门。安知郡城侧,别有神泉源。 疏凿意大禹,勤求闻轩辕。悠悠几千岁,翳荟群木繁。 奇状出蔽蔓,胜概毕讨论。沿崖百丈落,奔注当空翻。 下如散雨足,上拟屯云根。变态凡几处,静神竟朝昏。 渴贤寄珠玉,受馥寻兰荪。萝茑罥紫绶,岩隈驻朱轓。 方思谢康乐,好事名空存。 6.白居易写大禹治水的诗句《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从长安往杭州赴任,七八月间经过岳阳楼。时值盛夏大水,一路所见洞庭湖水患灾害,人民蒙受水患之苦,诗人不忘国计民生,幻想大禹再世疏浚江湖,写出了这首诗: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7.白居易写大禹治水的诗句《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从长安往杭州赴任,七八月间经过岳阳楼。时值盛夏大水,一路所见洞庭湖水患灾害,人民蒙受水患之苦,诗人不忘国计民生,幻想大禹再世疏浚江湖,写出了这首诗: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8.谁帮我找找 关于<大禹治水>的诗词方面的大禹 大禹神工著 天书五卷来 江山多娇色 风华夕照裁 祭大禹 黄河滚滚波浪翻, 九曲蜿蜒十八湾; 三过家门皆不入, 后人仰瞻会稽山。 大禹治水(传说中的故事) 大禹治水不进家 新婚三日别乡亲 妻涂山氏送饭菜 鼓声为号莫提前 通山所需禹变熊 粗爪大鼻扒顶拱 不慎踩偏石击鼓 涂山氏闻提饭至 未见丈夫却见兽 惊羞难当化为石 大禹回首急声呼 石妇现洞送子来 9.求大禹治水的古文古文: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白话译文:当帝尧的时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漫没了丘陵,老百姓陷在愁苦中。 尧急着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尧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不可用。” 四岳说:“这一辈人员中没有比鲧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 费了九年功夫,洪水之患没有平息,治水无功。于是帝尧就再设法寻求人才,另外得到了舜。 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于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太不像话,就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 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处理得当。这时舜选拔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继续从事鲧的治水事业。 尧崩逝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可以担任官职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帝舜说:“啊!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定水土,要好好地干啊!”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 舜说:“还是你去担负起你这一任务吧!”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大川。 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 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檋。 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 叫后稷当群众在难于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 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夏本纪》。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大禹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大禹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家赴任,行山表木,导九川,陂九泽,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产,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指给了各地朝贡的方便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的统一、安定和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与夏禹的形象相反,司马迁也用简约的笔触,勾画和鞭挞了孔甲的湎淫和夏桀的暴虐。《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 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伤民,人民怨恨他们。夏禹还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本纪的记载也未必完全真实,但大禹治水的功绩却早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