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讽刺人虚伪的古诗句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出处: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2、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出处:《诗经·鄘风·相鼠》 译文:看那老鼠还有体,做人反而不守礼。做人如果不守礼,赶快去死别迟疑。 3、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出处:清·龚自珍《咏史》 译文: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4、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出处:唐·高适《咏史》 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5、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译文: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2.关于虚伪的诗句题长安壁主人(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择友(孟郊)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形容人虚伪的古诗句有哪些1、《咏针》 清 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2、《泊秦淮》 唐 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杂作》 明 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5、《白鹭》 宋 唐庚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6、《聊斋》 你也反腐败,他也反腐败, 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总比两袖清风更可爱。 台前发宏论,幕后发邪财, 几分庄严、几分虚伪、几分坚定、几分徘徊、 此中奥妙,谁能解得开。 7、《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9、《七步诗》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0、《咏史》 晋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原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4.揭露人性虚伪的诗句1、唐·孟郊《择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译文:虽然笑着但是未必和气,虽然哭着但是未必悲戚。表面结交,背地里关系生出荆棘。 2、唐·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唐·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4、明《水浒传》 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译文:这世间只有人心最恶毒,所有的事情还是需要上天造化。 5、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扩展资料: 虚伪,汉语词汇。意思为虚假不真实,现代社会中多用来评价个人行为。 《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汉书·师丹传》:“朕疾夫比周之徒,虚伪坏化,寖以成俗。” 《朱子语类》卷九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内,便是不诚。” 鲁迅 《彷徨》:“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5.高级讽刺人虚伪的古文句子高级讽刺人虚伪的古文句子篇一:讽刺人虚伪的古诗词辛弃疾:“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出处辛弃疾的《鹧鸪天》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知人知面不知心。篇二:讽刺人虚伪的古诗词讽刺人的1、《咏针》清 文映江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2、《泊秦淮》唐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二首》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4、《杂作》明 董应举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5、《白鹭》宋 唐庚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6、《聊斋》你也反腐败,他也反腐败,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五子登科--总比两袖清风更可爱。台前发宏论,幕后发邪财,几分庄严、几分虚伪、几分坚定、几分徘徊、此中奥妙,谁能解得开。 6.讽刺人虚伪的古诗带翻译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译: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诗中以“煮豆燃萁”为比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曹丕听后动了骨肉之情,深有惭色,也可能是怕世人耻笑,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只把曹植贬为安平侯作罢。曹植以其超群的文才,逃过一劫。 这首诗用的萁和豆本同根而生,比喻同曹植与曹丕本为兄弟关系,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什么是表面兄弟。 扩展资料: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参考资料:曹植——搜狗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