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灯花在古诗词里的意象

1.研究古诗中“灯”的意象,分类概括出其在情感表达的特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悲凉的氛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肃杀的氛围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凄凉

灯火钱塘三五夜。》繁华的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闲敲棋子落灯花》闲适的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热闹的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孤独的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凄凉的

去年元夜时 街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繁华的

我只写了灯所渲染的氛围,够了么?

2.研究古诗中“灯”的意象,分类概括出其在情感表达的特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悲凉的氛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肃杀的氛围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凄凉灯火钱塘三五夜。》繁华的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闲敲棋子落灯花》闲适的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热闹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孤独的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凄凉的去年元夜时 街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繁华的 我只写了灯所渲染的氛围,够了么?。

3.古诗词中的意象

古诗词一般的意象荟萃如下,还给你举例,相信你受益匪浅。

月。望月怀人、思乡。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菊。

象征着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

凌霜傲雪,品格高洁。宋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莲。

“莲”与“怜”同音,故常以“莲”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州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脱俗的象征。兰。

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宋杨万里《兰花》:“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松。傲霜斗雪,坚贞不屈。

三国魏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李白《赠书待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梧桐。凄凉悲伤。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也以此表达幽深的乡思。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象征着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寒蝉。悲凉的象征,既引发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

唐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鸿雁。

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欧阳修《戏答元珍》:“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另外,鸿雁传书也是一个特定的意象,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柳。送别,思念,惜别怀人。

唐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也可象征时世兴衰。唐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另外,柳絮的飘浮不定,也常作愁绪的象征。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燕。在古诗词中意象非常丰富。

(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宋文天样《金陵驿》:“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孤灯。

羁旅凄凉,思乡怀人。唐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杜牧《旅宿》:“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唐韦庄《章台夜思》:“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船。往往是漂泊的代名词。

唐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宋苏轼《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闻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也表现为无拘无束,自由旷达。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夕阳。苍茫,衰暮,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悲叹。

唐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柳永《玉蝴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猿。

孤寂、愁苦的象征。唐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唐韩愈《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韩愈此为反话正说,更有韵味。

唐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或是阑(栏)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很多,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它往往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而且指向相对稳定明显。宋柳永《八声甘州》:“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宋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宋秦观《满庭芳》:“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宋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以上全是我个人收藏的资料,今奉上共享。

4.古诗文中有关“愁”的意象

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