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往的高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谁有阿200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答案1.(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丹阳送韦参军》赏析《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1]丹阳郭:地名。 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二)《暮春浐水送别》送别赏析历来送别诗多写离愁别恨,这首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抒“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 绿暗红稀出凤城 ”。时值春暮,京城已是叶茂枝繁,故说“ 绿暗 ”;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 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 友人辞“凤城”而去,诗人依依惜别,心情起伏不平。“暮云楼阁古今情”。 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西沉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楼阁”一本作“宫阙”),“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自然勾起“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 。 总之,诗人此刻脑海中翻腾着种种激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扭结在一起的复杂情绪,又都从京都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历代兴亡,沧桑百感,一时汇集,涌至笔端,俱由“古今情”三字含蕴其中。 还是这个“ 古今情 ”逗出了三 、四句的抒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行人”指眼前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浐水。 浐水源出蓝田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故云。这川流不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所以诗人特地提醒说:“行人莫听宫前水”。 “听”字表明不忍听又无法不听,只好劝其莫听,何以故?答曰:“流尽年光是此声”。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虚掷韶华;古往今来,多少有为之人,为跨越宫前水干禄仕进,而拜倒皇宫阶下,屈辱一生;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致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空死廊下。 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成千上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华,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正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中说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词浑茫,韩诗杳渺,其长吁浩叹,则异曲同工。这首送别诗之所以不落窠臼,而写得蕴藉含蓄,凝重深沉,在于作者舍弃了歧路沾巾的常调,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统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败景象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抹。诗意内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2.(1)晚:归艘 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2)“带”采用。 2.默写古诗词的历届高考题目有什么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2、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1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1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2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2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泛)2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28、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2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3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3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李白·蜀道难) 3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3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3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3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36、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3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3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4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4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4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4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4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4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0、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李颀·古从军行)51、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5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黄鹤楼)5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5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56、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5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5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5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6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6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6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6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68、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6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7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7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7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 3.在哪能找到历年高考的古诗文默写题给点书本上的供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常见默写名句《诗经三首》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三岁为妇,糜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dang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云青青兮欲语,水澹澹兮生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昭朝暮暮。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桂枝香 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者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陷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伶官传记》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五人墓碑记》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4.用来祝贺朋友学业有成或高考成功的古诗词有哪些1、【别董大】 作者:高适 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2、【兰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 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仰面朝天开口大笑出门而去,我这种人怎么会长期埋没在草野之中呢。 3、【上李邕】 作者:李白 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译: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4、【行路难·其一 】 作者:李白 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 作者:辛弃疾 南宋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译: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5.高考必背古诗词有那些初中:论语十则;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三峡;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闻王昌林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观刈麦;雁门太守行;赤壁;泊秦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夜雨寄北;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渔家傲秋思;浣溪沙(晏殊);登飞来峰;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游山西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高中:氓(必修一);离骚(必修一);阿房宫赋(必修二);逍遥游(必修二);赤壁赋(必修二);蜀道难(必修三);登高(必修三);琵琶行(必修三);锦瑟(必修三);虞美人(必修三);念娇奴赤壁怀古(必修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三);劝学(必修四);师说(必修四) 6.历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04-08五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cn/mjmx006.htm 1991--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汇总答案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汇总 1、甘肃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2)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上海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4句)(4分)(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3)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4)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北京卷: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4、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⑵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论语?为政》)(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 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7、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小雅?小曼》)(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2)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3)大江东去,浪淘尽, __________________。 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广西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4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②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③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10、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⑵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11、湖南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7.高考常考的古诗词名句,知道的给一下,谢谢《诗经》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关雎》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4.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5.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9.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10.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1.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12.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13.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4.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物。 15.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6.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7.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8.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19.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0.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 21. 桑之落矣,其黄可陨。《诗经•卫风•氓》 22.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23.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4.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北风•静女》 25.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7.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29.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0.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3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2.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