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种类

1.唐诗的种类

一、从表达功能角度分类从表当功能角度,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语言艺术的表达,有四种基本手法: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无论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剧本,都是如此,其区别,在于采用哪种手法为主。

从诗歌看,叙事诗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很少使用抒情和议论,而一旦使用了抒情和议论,则必然是高潮或者点睛。构思叙事诗,应当先采用小说创作的思维方式,把故事情节、结构安排好,然后才是语言、句子、声韵问题。

中国古代的叙事诗,多用五古。汉代的叙事诗,都是五古,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羽林郎》、《董娇娆》等等;七古的也有,但少些,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吴伟业的《圆圆曲》,等等,杂言的更少,如北朝民歌《木兰诗》。

少数民族的诗歌作品,往往有不少叙事诗,如《创世纪》、《逃婚调》。外国的叙事诗也有不少名作,最知名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有人说,现代人用古风写现代生活没有出路。晚清黄遵宪是当是倡导世界革命的旗手,可惜当是民族危亡,没有条件凝聚更多人一路探讨。

但是,黄遵宪的理论是成立的,他本人的作品也是非常出色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诗歌的遗产,以抒情诗为主。抒情诗,写景言情言志,一般都很短小,长的不多。

一般用事不叙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甚至根本没有故事情节,其表现的形象画面,或者是单一的,或者是一组没有情节联系的。写景写环境写故事,都是为了烘托思想感情的。

有描写,但不成系统,往往跳跃。至于议论,一般不用,即使用,也一定是起点睛作用的。

二、从题材类别角度分类我国古代很多诗人的别集,或者多家诗人的选集,往往按照题材分类,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为学习作诗的人从选题方面模仿提供参考方便。用这种方法分类,主要包括:边塞诗,或者用更广泛的概念,军事诗,兴盛于盛唐,著名的诗人有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等,其风格特点是豪迈雄壮,表现为儒家入世思想好建功立业的情怀,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我们从《诗经》也可以找到源头:《邶风 击鼓》、《秦风 无衣》,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也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也是,隋朝卢思道的《从军行》更是开盛唐边塞诗先声。但是,名作最多、影响最广泛、深远的,还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作品。

山水诗,最早的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是六朝的谢灵运,称老谢、谢康乐,史称山水诗之父。但总的还不够成熟,被指为“有句无篇”,他的后人谢朓,在他的基础上有发展,被成为小谢。

李白特别推崇谢朓,尤其喜爱他的“落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称谢公、谢宣城。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也相当著名,但总成就不及边塞,而且,山水不及田园。山水诗的风格开阔飘逸,往往表现道家出世思想。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都有很多名作。田园诗,最早大量写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田园诗往往伴随隐逸的主题思想,其风格往往淡薄超脱,往往表现佛家空灵情调。田园诗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咏史诗和怀古诗,最早专门以咏史为体裁写得比较多的诗人是颜延之,但是他的作品思想成就不高。唐代以咏史怀古为主题作品多、影响大的诗人是刘禹锡和杜牧。

以后各朝代逐渐增多,成为很热门的题材,经久不衰,也有不少精品。闺怨诗,闺怨诗是战争题材、山水题材、宦游题材、商旅题材、宫廷题材的侧面反映。

战争使少年夫妇长期离别,青壮年女子独守空房,苦不堪言。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四处奔走,长期离家,违背了人性。

科举制度中,为了追求功名,男子外出结交、应试,妻子只好在家独守。皇帝的后庭制度,“后宫佳丽三千人”能够被皇帝宠幸的寥寥无几,多数老死宫中。

这些妇女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得不到起码的满足,没有幸福可言。虽然她们多数谨守闺范,但内心情感可想而知。

诗人们观察感悟到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在作品中反映。从六朝以后,这种题材的作品始终占有不可忽视的数量。

在乐府诗和词中更多。咏物诗,好的咏物诗以物寓情、借物托志、状物喻理。

咏物诗多用绝句。哲理诗,哲理诗是借题发挥,着眼在阐明某种道理。

爱情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森严,“男女授受不亲”,正统诗歌创作中爱情诗很少,古风、近体诗很少涉足。诗经《周南 关雎》等,在当是占有不算少的比例,南朝民歌中也比较多。

晚唐李商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无题》,是含蓄曲折的爱情诗。词兴起后,爱情成了热门主题,婉约派作品很多都是写爱情的。

悼亡诗,狭义的悼亡诗,起自潘岳,是专指悼念亡妻的。其实生死问题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诗歌中一定会反应。

乐府诗中的《梁甫》、《蒿里》等都是专门反映追悼死者、感悟生死的。游仙诗,游仙诗,是记梦的,诗人记述梦中神游仙境的感悟。

最早的游仙诗,起自郭璞。最著名的游仙诗,是李白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咏怀诗,咏怀诗是专门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往往是组诗、联章。最早大量创作咏怀诗的是阮籍。

三、从格律规则角度分类诗歌体裁划分的大概念,可以从两极来考虑: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及中间存在的过渡。

2.古诗的种类

按内容: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按形式: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3.唐诗的分类

◎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

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

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

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

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 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 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

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

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

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平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平声韵,绝句以平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

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词)有所谓「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说:「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

」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杜诗中这种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轻一鸟过」,这是句描写一位骁将鞭马向阵前飞驰而去的情形,「过」字不但用得轻快,而且表现出一种神气活现的气概。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名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茱萸、菊花节。

它的命名由来是这样的:古人将数字也分阴阳,而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所以称为「重阳」。

◎ 重阳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

就这样,桓景跟著白鸽,终於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

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

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著全村老小登上 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 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著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著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 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

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 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著寒光,一眨眼就把 瘟魔钉。

4.中国古诗的分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音韵系列 1、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言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 3、间韵诗(变体诗):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 6、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7、犯韵体: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古诗中也有句全平、一句全仄的.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10、双声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禽言诗:以禽鸣之谐音,假定为人语,表诗中之意. 14、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 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 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 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二、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16、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现在我们说藏头诗是指嵌字诗中嵌于句首(鹤顶格)的诗. 拆字诗:今天称为半字顶真诗. 18、建除诗: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以建、除等十二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全诗十二联,廿四句.因十二辰的头两个名称为“建”“除”,故名“建除体”. 19、药名诗:诗中嵌药名,“字则正用,意须假借”. 20、针穴名诗:以针炙名联缀成诗. 21、卦名诗:每句诗中嵌用《周易》一个卦名. 22、龟兆名诗:诗中隐藏解释卦象意义的词语. 23、相名诗:嵌相术名. 24、星名诗:嵌星辰名. 25、节气名诗:嵌二十四节气名. 26、鸟兽名诗:嵌禽鸟名和兽类名,或用本义或双关,或巧用别名. 27、草木名诗:嵌草名和树木名,而语意双关. 姓名诗:每句都含有姓名. 28、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假借词意成篇. 29、宫殿屋名诗:每句嵌入建筑物名称. 30、车船名诗:诗中嵌车名、船名. 31、围棋名诗:嵌围棋的一些别名. 32、象棋名诗:嵌象棋的一些棋名和术语. 33、歌曲名诗:词牌名体,词曲名诗:嵌乐府歌名、词牌名、曲调名等,词义双关. 34、戏目名诗:嵌戏目名. 35、四气诗:也称四时诗,实为四时诗的一种变化体,是将“春”、“夏”、“秋”、“冬”四字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内容符合各个季节的特点. 36、四色诗:也称四色咏,五言四句,偶句押韵.每句诗嵌入一种颜色的名称,因此叫做“四色诗”.也有分四段,一段描写一色的. 37、五行诗:就是将五字嵌入诗中,别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 38、六甲诗:就是将六十甲子的数字嵌入诗中,仅借用字面,而另行组词,缀联成诗. 39、六府诗:五言十二句,“六府”的次序为:水,火,金,木,土,毂.将此六字依次嵌于单数句句首,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与否皆可. 40、八音诗:将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 41、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十二神诗”.依序嵌十二生肖. 42、数字诗: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如果嵌在首位的则为同头数字诗.有半字诗、一字诗、两字诗、三字诗、四字诗、五字诗、六字诗、七字诗、八字诗、九字诗、百字诗、千字诗、万字诗等. 43、数名诗:又叫十数诗.是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连贯而成的诗,现在一般也称数字诗. 44、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犹如一道趣味算数题,文字表达采用古典诗可。

5.古诗有哪些类型

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1、赠友送别诗

《别董大二首》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咏史怀古诗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3、边塞征战诗

《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4、山水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5、借景抒情诗

《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6.古诗有哪些类型啊

从类型上看.从开始就百诗分为"古诗""律诗"和"绝句"三大类.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古诗.律诗.绝句又都各自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人看来,从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体诗.因此古体诗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或"格律诗".格律诗主要有四个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个字:(2)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叫"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外一律都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和律诗: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以押韵的居多.第二句个第四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律诗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7.古诗分类:

古诗分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编辑本段]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你可以试一下。

8.古诗分类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6、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7、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9、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7、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 柳永《。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