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柳宗元江雪诗解

1. 唐诗柳宗元

2. 唐诗《柳》

唐诗柳宗元

1.柳宗元的全部古诗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诗词名家介绍一下:柳宗元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中文名:柳宗元外文名:Liu Zongyuan别名:柳柳州、柳河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生日期:公元773年逝世日期:819年11月28日职业: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主要成就: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柳宗元概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

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3.关于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2、《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5、《读书》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7、《饮酒》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1、《别舍弟宗一》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13、《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咏荆轲》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17、《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18、《咏史》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19、《咏三良》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20、《笼鹰词》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21、《韦道安》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

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

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咄。

4.柳宗元的古诗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古】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渔翁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七古】 类别:【】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溪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古】 类别:【】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重别梦得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七绝】 类别:【】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

入黄溪闻猿 作者: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 作者:柳宗元

交侣平生意最亲,衡阳往事似分身。

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零陵早春

作者:柳宗元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5.柳宗元的古诗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蓑笠]蓑衣和笠帽。蓑衣用草或棕皮制成,笠帽用竹篾.竹叶或棕皮制成,都是雨具。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6.关于柳宗元的诗词

柳宗元的诗有: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8、《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9、《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10、《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1、《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3、《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14、《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6、《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17、《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18、《咏史》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 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 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 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19、《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20、《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21、《韦道安》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投躯获。

7.柳宗元经典诗句和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1],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这首诗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注释

[1]蓑(suo梭)笠翁:穿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作者】李勤印

唐诗《柳》

1.唐诗《柳》赏析

古诗中的“柳” 江苏 朱庆和 古代诗歌中,“柳”与“愁”,其谐音、比喻等修辞感物联类,诗人用来抒发情绪,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例如,唐诗中的“咏柳”佳作不可胜数,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则运用对比,将当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媚,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归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格化写照。

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 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的 柳“絮” 、柳“丝”比拟的。

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

因“柳”与“留”为“谐音”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

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

2.古诗中柳的含义,3Q

柳——离情的象征.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3.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4.关于柳的诗句

对柳的吟咏: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还有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辍痘奕粘手钆泄?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唐·卢?Q《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李清照懈恋花》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y寿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唐)—《咏柳》。

5.关于柳的古诗大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咏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 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高鼎《村居》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6.唐诗《柳》赏析

古诗中的“柳” 江苏 朱庆和 古代诗歌中,“柳”与“愁”,其谐音、比喻等修辞感物联类,诗人用来抒发情绪,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例如,唐诗中的“咏柳”佳作不可胜数,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则运用对比,将当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媚,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归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格化写照。

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 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的 柳“絮” 、柳“丝”比拟的。

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

因“柳”与“留”为“谐音”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

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

7.关于“柳”的唐诗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7、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6��。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