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行书唐诗宋词图片

1. 行书唐诗宋词

行书唐诗宋词

1.求宋词婉约我要找一些文风婉约的宋词,著者不限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天生慧质,才思敏捷,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学氛围的熏陶,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她性格活泼,多情善感,热爱生活,尤钟爱大自然的山水花卉,创作了不少发现自然美、体悟自然万物生命真谛的名篇佳句。下面采撷数句,让我们一起品味。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三句出自李清照的小令词《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起句“尝记”的“尝”,是“曾经”的意思, 说明此词非当时当地所作。 据研究李清照的专家陈祖美先生考证,这是清照结婚前后居汴京时,追忆她在故乡(今山东章丘县明水)的往事而写成的。

词中的“溪亭”,在作者故乡附近、历城北二里的莲子湖上。“不知归路”,意为“不知归去”。

“藕花”,荷花。“争渡”,夺路急归。

有人解为“竞渡”、“怎渡”,均未切原意。 全篇说:我曾经记得游览莲子湖,在溪亭观景饮酒,沉醉于游兴之中,直到日暮黄昏,仍乐而忘返。

当傍晚兴尽驾船回归时,却误入荷花深密之处。我们猛划木桨,奋力抢渡,惊醒了眠宿在沙滩上的群群鸥鹭。

李清照这首词仅有三十二个字,篇幅短小,所写也不过是一次郊游,但却同她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起,被称誉为清照早期词中两颗耀眼的明珠,并且是宋代小令词的千古绝唱。 原因在于作者采用她最擅长的白描手段,以自然优美的语言,真切生动地描述她在少女时代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把溪亭醉饮、游兴沉酣、乐而忘返,到兴尽回舟、误入花丛、划桨抢渡、惊起鸥鹭的情景,曲折跌宕地表现出来,其中“误入”、“争渡”、“惊起”三个场面,尤富于戏剧性。

通篇既有散文行云流水之致,又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和飞跃。节奏灵活多变,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最感染人心的是,在字里行间跳跃着年轻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一颗诗心。 “惊起一滩鸥鹭”是全篇的警句,因为作者只用六个字就画出一幅动感强烈、色彩缤纷的画面。

“惊起”二字,活现沙滩上的鸥鹭被抢渡的击桨声和少女们的笑喊声惊骇,扑楞楞拍翅飞起的美妙景象,也反衬出莲子湖上野景的幽静迷人。在艳红荷花、碧绿莲叶、黄褐的沙滩以及夕照金霞的衬托中,这些惊飞的鸥鹭的白色翅膀更加鲜明耀眼!作为前景的人和船,占据画面中心和上方的鸥鹭,以及沙滩、湖面和天空,构成了有层次的立体的画幅。

大自然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美妙景象,往往是人们在不经意中突然发现的。那也就是说,美多在一瞬间,而李清照最善于捕捉这一瞬间。

一滩鸥鹭突然惊起,满天乱飞,这瞬间的美妙景象被她敏感地发现并捕捉住了,她把这美妙的一瞬贮存在她的诗心中,在回忆追记这次旅游时,这美妙的景象立即浮现于她的眼前,她再用精准的白描手法传达出来。 于是这“一瞬间”便有了艺术的生命,成为永恒。

如果这一瞬间只是表现客观大自然的美而不同时传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那也不可能感动人心。李清照的“惊起一滩鸥鹭”,不仅速写出瞬间的美妙景色,而且表露了她又惊又喜的感情和天真活泼的个性。

我们品读这三句词,仿佛看见她在鸥鹭惊起的一霎间,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木桨,目不暇给地喜看这突然呈现的景象,仿佛听到她高声欢呼,甚至能想象她拍手赞叹的情态动作。 正是因为这句诗洋溢着女词人突然发现自然美景时惊喜、激动、赞赏、沉醉的感情,才能使读者深受感染,并引起强烈的心灵共鸣。

早在李清照写这首《如梦令》之前,五代词人李?就写了一首《渔歌子》,此词直咏调名本意,在描写渔父划舟捕鱼的劳动生活情景中展现江南水乡春天景色。 清代李调元甚至认为李?此词“不减(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也”(《雨村词话》卷一)。

李?《渔歌子》的结拍是:“下长汀,临浅渡,惊起一行沙鹭。”结句同李清照的“惊起一滩鸥鹭”景象、句式、字数几乎相同。

为什么李清照的《如梦令》及其结拍句千古传诵,而李?的《渔歌子》及其煞尾句却罕有人赏识?我们分析个中原因,除了清照词叙事写景生动逼真,流畅自然,曲折多变,情趣洋溢之外,还因为在结拍句之前,李清照依照《如梦令》词调的叠句格律,写了“争渡,争渡”这两个不完整的短句,口气宛然,声情并急,我们读着“争渡,争渡”,好像听到清照和女伴们急促划桨奋力向前的呼喊声和木桨击水的声音,好像看见她焦灼、急切的神情意态。 这“争渡,争渡”的重叠句,直接导引了鸥鹭惊飞,使这三句一气呵成,把瞬时的动作、声响、神情、景色紧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首乐曲的高潮乐段。

而李?的“惊起一行沙鹭”由于缺少“争渡”的叠句,就显得节奏平淡,表现不出瞬间突发的情景之美。再说,“一行沙鹭”与“一滩鸥鹭”相比,水鸟种类、数量既少,也未能表现出水鸟从眠宿沙滩上到突然受惊飞起的动态,“一行”的意象也单调、纤细,并明显带着袭用杜甫《绝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缺陷,自然就远逊于李清照词的结尾了。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这两句出自李清照的《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

2.适合书法32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

安公子 柳永远岸收残雨。

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

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倾怀 柳永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悉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3.适合书法32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倾怀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悉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