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体裁有哪几种

1. 唐诗的体裁

唐诗的体裁

1.【古诗的几种体裁介绍】

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体裁.近体诗是发端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相对于这之前的诗歌而言的.但唐代诗人也写古体诗.古体诗从字数上分可分为四言诗(如《诗经》和曹操的《短歌行》等)、五言诗(如《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等)、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等)、杂言诗(如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等),五言诗和七言诗简称五古、七古.而近体诗本来就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从句数上分近体诗可分为律诗(四联八句)、绝句(两联四句).律诗又可分为七律、五律、排律(又叫长律);绝句可分为七绝、五绝,这些都是从字数上分的,每行五个字叫五绝,每行七个字叫七绝.。

2.唐诗的体裁和题材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柳宗元的>;属于古体诗中的七言。

转个帖子: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3.诗词的体裁有哪些

1、古诗:古体诗 2、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3、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4、词: (1)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2)组成:词牌名、题目 (3)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4)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5、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扩展资料:古体诗介绍: 古代诗歌史上古体与近体的分流,始于南齐时期永明体的出现。

至初唐近体完全定型,古体与近体作为唐诗的两种体裁也完全区别开来了。 对唐人来说,古体诗是学习汉魏六朝五言诗的体制与风格,没有声律与对仗方面的固定要求。

所以相对于近体来说,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 这种自由主要表现在: (1)用韵上,古体诗是既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的 ;而近体诗只能用平声韵。

(2)古体诗不需要遵守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因为产生于近体之前,唐人称其为古体诗或“往体诗”, 也有称为古风的。

“古风”这个名称是有历史演变的, 唐人称为“古风”的,多是指学习汉魏六朝、具有兴寄精神的五言古体诗。 与此相对,一般的古体诗则称“古体”。

但元明以后,也有称七言歌行为 “古风” 的。其与原初的概念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体裁。

4.唐诗的体裁有何特点

从体裁所产生的时代来分,即是古体和今体(律体)两类,但古体之中,又应该区分出乐府一类。

这样即是律体、古体、乐府体三大类。但元稹又根据是否有寄兴讽咏之意旨,在每类中又区分出古讽、乐讽、律讽三类。

从唐人这个体裁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包含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古与今的关系,一是诗与乐的关系。应该说,这是唐诗体裁系统中的两大矛盾,即古体与今体(即唐人近体)的矛盾,诗与音乐的矛盾。

这是唐人的诗歌创作中客观地存在着的两大矛盾,如唐人存在着重古体与重近体的矛盾,如沈宋以大历十才等重视近体,《箧中集》、韩孟诗派则有复古倾向。这有时还存于诗人创作的内部,如白居易的创作中就存在这个矛盾。

诗与音乐的矛盾,不像古近体之矛盾那样明显,但它在唐诗发展中是始终存在的。首先,唐诗中古乐府体、歌行体,其体裁或来自对汉魏以来乐府歌词的模拟(如古乐府),或是以带有音乐性的歌行为体(即歌行体),即元稹上文所说的“流在乐府”或“词实乐流”。

在这部分诗歌的写作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诗体与歌体、诗的功能与歌的功能的矛盾。其次,唐诗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入乐的歌词。

这就造成唐诗体裁中歌体与诗体的矛盾。但是,存在于唐诗体裁系统中的两大矛盾,实际也正是它的两大优势。

由矛盾而产生一种张力与活力,使唐诗在新旧体之间、歌与诗之间保持着一种矛盾中的平衡,形成了诗歌艺术有效发展的张力。 关于唐诗与音乐的关系,学术上已经研究得很多。

任二北的《唐声诗》[2],对唐诗入乐情况作了很详细的考证。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考证声诗即唐入乐歌诗的情况,作者通过与乐府、词之区分,论定声诗之范围。

下编考证150余种唐声诗格调。新近出版的王昆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3]则是考证唐曲子词系统之外的唐杂言诗的入歌情况。

近来,葛晓音、户仓英美合作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日本所存唐乐歌舞谱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音乐背景。当然,关于唐诗入乐、入歌、入舞的问题,可研究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有重新检讨的必要。笔者感到,历来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诗乐关系事实方面的考证上,未能将唐诗与音乐关系之研究由事实考证延伸到诗歌艺术本身的研究上,即通过唐诗与音乐之关系,来重新认识唐诗的艺术成因。

纯诗与歌辞,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艺术。纯诗是纯文学性质的,诗歌脱离音乐之后,作为一种纯粹的语言艺术来发展。

遵循的是语言艺术的发展规律。而歌辞则遵循着音乐艺术的规律来发展。

两者各有其艺术上的优势。唐诗体裁中,有些体裁偏向于歌词,如绝句;有的则偏向纯诗,如古风;但在唐代,很难说哪种体裁与音乐绝无关系,同样也没有哪一种体裁是完全入乐的。

综观唐诗入乐的情况,可以说,各体裁一方面保持纯粹的诗歌体裁的独立性,即唐诗体裁系统不同汉乐府,也不同于唐五代北宋的曲子词,仍依附着音乐。唐诗各种体裁从本质上看,都已脱离音乐而独立。

但它与宋元明清古近体诗完全与音乐绝缘又不一样,所有唐诗,都同时保留着作为歌词的预备资格,都有可能与音乐重新获得配合的机会。 就唐诗体裁与音乐的关系来看,音乐并没有规范着诗,诗却仍有与音乐配合的条件。

这方面造成唐诗在艺术上的优势是巨大的。可以说,唐诗在作为语言艺术的诗与作为音乐的歌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

中古和唐代的五七言诗,源于汉魏乐府,在汉魏时期,乐府是作为歌的体制而存在的,其语言艺术相对音乐功能来说,是次要性的。从魏晋之间,歌与诗分流,其后的文人诗创作,从中古迄唐,都是以纯粹的诗歌艺术为主流。

唐诗不仅在体裁上是对中古诗的继承与发展,其在语言艺术上,也是对中古诗歌语言艺术,包括诗歌语汇、意象、诗意、章法、句式等多种因素的继承。所以唐诗是一种高度发达的诗歌语言,达到纯粹诗歌艺术的精致巧妙的境地。

但同时,唐诗仍有部分的歌词的功能。歌体的特点是,平易自然,抒情性强。

比之于后世的古近体诗,唐诗的语言艺术是比较自然的,不失抒发之自由。单纯从语言艺术的使用与技巧来说,唐诗并没有将语言功能发展到极致的境地。

如宋诗对诗歌语言在体物、寓理、幽默机趣各方面的发展,是唐诗所未备的。但唐诗总体上保持着一种抒情性和音乐性。

没有让诗成为纯粹的语言艺术。可以说,在诗的语言功能与歌的语言功能之间,在艺术的追琢精妙与自然抒发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

在一种发展到相当高阶段的语言艺术的纯诗中,甚至连抒情也要落到第二性,宋诗、清诗就常给人这样的感觉。一句好诗,让我们感觉起美感作用的并不是其中的情感成分,而是艺术的成分。

而唐诗是意象、语言之美与音乐、情感之美平衡地发生审美作用的。 二 唐诗的另一体裁优势是新旧两类体裁的并用。

这个问题比前面这个问题复杂得多。唐诗的新旧两类体裁之间,是一种既对立、矛盾而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从矛盾的方面来看,新旧两体是互相排斥的。诗体今古之矛盾,并非始于唐代,在南朝后期,这个问题就已出现。

齐梁以降,诗体逐代而新。齐梁人看汉魏晋人的诗,就已觉其体制属古。

钟嵘《诗品序》在。

5.古诗的体裁有什么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5、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羁旅诗:思乡念亲。 山水诗 主要通过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 。

6.古诗的体裁,是什么

古诗的体裁: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热心网友 | 2013-07-17

0

0

7.古诗的题材和体裁分别是什么

古诗的题材是指诗歌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如山水名胜题材、历史题材等等。

古诗的体裁是指文学的样式、诗文的结构及文风词藻。

古诗的题材分类:

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古诗的体裁分类:

(1)诗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2)词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曲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8.古诗的体裁有多少种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3)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扩展资料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