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体系

1.宋词的体系,比如李清照的易安体

楼主您好,

大概来说,总共是4大体派:

王荆松体:是王安石的诗风,虽然是诗中的体派,但后来也流入词中,这种诗风在绝句上可谓走到最高峰。王荆松体的风格在于对句子形式上的特点花费较多心血,力求语句独秀,深婉不迫又生硬崎岖,兼唐诗之风与宋词之情,对宋词影响较大。

易安体:李清照对词有“别是一家”之说,因此李清照作词力求有“独特之处”,易安体与别的词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易安体将生活中的俗语引入词中,读起来倍感新颖。其次李清照为历史上第一女词人,她的词风可说是婉约派词风中最为凄切的一种,是离愁类词的代表体系。其三,易安体的部分词作,也有丈夫气,宋代豪放派词作代表辛弃疾也著有易安体类的词,辛弃疾的易安体词柔而带有刚劲,又是易安体词的一大特点。

诚斋体:是南宋词人杨万里的是个风格,这种词风最大的特点在于词人能敏锐的发现自然变化的特点、规律等等,因此是以写景词为多,词人将不容易被常人发现与容易被常人忽略的景色融入自己主张的观点,也便是诚斋体派的词了。

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因此他的词风被称谓铁崖体。大体上说,铁崖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

宫词,这种词被人们以清爽流丽著称,常常用华丽的此举来形容一些浪漫的事物;

香奁诗,这种诗读起来,使人们感觉体贴,和婉约派中描写美景的词类似,使人读起来感觉或浪漫或舒适,而且香而不艳;

竹枝歌,这种歌赋大多运用的吴地民歌的曲调,也是写男女感情,但是语句较其它的体系以及宫词却是让我觉得活泼大方,感情洒脱;

古乐府:这是当时的一种新体系,尝试用一种峰谷情致兼有的体派风格,和古代的乐府诗不尽相同,也和当时的新诗体也不尽相同,具有崎岖瑰丽的风格。

宋诗其艺术特点和审美属性明显有别于唐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概括得很明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为宋诗的基本特色。宋人不蹈唐人后尘而另辟蹊径,尽管精神可嘉,但将散文的手段和章法引入诗中促使诗的散文化,直叙和陈铺的赋过多,尤其缺乏传统的比兴手法,致使宋诗丧失一定的形象和意境等美学品位。不过,宋诗也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手法,特别是开辟了“宋诗重理”的新格局,丰富了诗歌议论抒情等艺术手段的新领域。关于“情”和“理”,唐诗也重“理”,只是“情”主而“理”次,而且“情”统摄于“理”,往往借助形象意境等多个手法含蓄地表达“情”。寓“理”于“情”中乃唐代说理诗的最高美学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宋诗略逊于唐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词革新须在保存其最基本美学原理的前提下才能予以革新。宋代诗歌流派很多,首屈一指的是以杨万里为代表的“永嘉四灵”诗派,企图走诗歌民间化道路,重视从口语上汲取诗歌语言新的给养,虽然,终因“以轻儇佻巧之言,作剑拔弩张之态”而归于失败,但是,他这种创作道路是正确的。另外,单就创作数量而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也达到了一定高度。由于哲理诗和禅理诗的兴起,以才学为诗尤好用典,终于将散文化的宋诗引入歧途,形成了“西昆体”和“江西诗派”两大诗坛极端堡垒。“西昆体”诗人发展了李商隐创作中的某些形式主义倾向,专以堆砌典故、辞藻为能事;苏、黄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将诗歌的各种长处利用殆尽,又将诗歌的各种短处暴露无遗。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更是将用典极端化。唐人用典信手拈来,不露痕迹,犹见灵性,而宋人喜欢买弄学问,讲究作诗无字无来历。宋诗之所以不及唐诗,除了抛弃传统形象思维等艺术手段外,原因还在于此:未有进一步从诗的思想内容上开拓新领域而从诗的艺术形式上大动手术,大做文章,终究随着宋王朝的灭亡而衰退。

2.宋词元曲的体制什么是词曲的体制,体制指的是艺术作品的体裁风格和

1、宫调: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3.宋词主要分为哪两的大流派

你好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

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

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因其词委婉柔美而得名。

代表人物柳永,擅长慢词长调创作,多反映市民生活。女词人李清照继承了柳词风格,其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亦被视为婉约派正宗。

豪放派词风豪迈奔放。代表词人有苏轼、陆游、辛弃疾。

另有周邦彦、姜夔等词人所作的辞藻工丽、音律典雅的格律词,在宋词中亦占有一隅之地。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4.什么是宋词词牌名啊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 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念奴娇的来历: 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

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 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

娇,我想是个形容词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1:暗香 词牌名。

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 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

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律和婉,作者就将这首词名为《暗香》。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 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

5.求5首宋词,越短越好最好是4句话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6.宋词的文学成就

1、成就: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2、简介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3、代表人物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辛弃疾、柳永(婉约派)、李清照。

7.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唐诗宋词)有什么

中国的文学一般地说是倾向于表现的,这可以从体裁和创作方法的选取看出来。 首先,在体裁上,中国文学偏于抒情,而叙事文学兴起较晚,也较不发达。

《诗经》这部最早的古代诗歌总集,抒情诗占了绝大部分,叙事诗只是小部分,而且,叙事诗中除了个别的优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较拙直、稚嫩,而抒情诗则显得比较成熟、老练,并已有许多杰作。 中国除一些少数民族之外,没有产生过规模宏大的史诗,而几乎与中国产生《诗经》的同时,古希腊却产生了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印度也产生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两大史诗。

在整个诗歌史上,中国抒情诗蔚为大观,而叙事诗则总嫌不够景气。 中国小说作为不屑一顾的“丛残小语”,冷清寂寞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所起色,但真正具有小说意识——不是当作实际发生的真实,而当作虚构的“逼真”和“如实”——是进入唐代以后的事情。

长篇小说的产生时期更推迟到了明代。中国的戏剧文学则不仅产生得晚,而且充满浓厚的抒情气,近于抒情诗的联缀的格局。

中国戏曲的假定性的虚拟表现手法,则更为某些表现派戏剧家(如布莱希特)所乐道。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中国文学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游历山川、探览名胜、凭吊古迹的题材,可以处理成叙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是在众多的诗歌中,却往往是代之以象征、暗示、隐喻、抒情等艺术手段,而虚化了即目所见的景象。 如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并无一字关于幽州古台的具体描绘,完全是人生的感喟,心灵的外射和意念的迸发。古诗常提倡所谓“情景交融”,其实主要也是借景抒情,着眼点在于抒发、宣泄内心郁积的情感。

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杜甫以他诗人的敏锐和不可抑制的忧愤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其中如《哀江头》、《悲陈陶》、“三吏”、“三别”、《北征》等纪实性较浓的诗歌,曾被人艳称为“诗史”。这也恰恰说明这类可供史证的纪实性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比较不常见的。

明代批评家杨慎对于“诗史”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 鄙哉,宋人之见,不足以论诗也。

……杜诗之含蓄蕴藉者,盖亦多矣,宋人不能学之。至于直陈时事,类于讪讦,乃其下乘,而宋人拾以为至宝。

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如其诗可兼史,则《尚书》、《春秋》可以并省。

又如今俗卦气歌,纳甲歌,兼阴阳而道之,谓之‘诗《易》’可乎?”(《升庵全集》卷一百三十七)不论杨升庵评价杜诗是否准确,他对于纪实性作品的见解显然是很有代表性的。 中国绘画理论中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语),批评按焦点透视法来作画的主张,讥笑李成“仰画飞檐”;在文学理论中也有相近的倾向。

反对斤斤于目前所见:“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一种比较共同的见解。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着整套与西方不相同的范畴,这些范畴是根据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归纳出来的,它们产生之后,又反过来规范和影响了文学的审美理想、审美需要,从而规范和影响了文学发展进程的轨迹。

中国的古代文论范畴是很有特色的,它们不是玄虚而是微妙,往往是拟象取譬以供参悟,不易落入言筌,如“气”、“风骨”、“韵”、“味”、“意”、“神”、“体”、“肌理”、“格调”、“意境”等等。这些范畴经过不断演变、完善,内涵也日益丰富,又逐渐在相互间交叉,形成了网络、构成了体系,相对于西方的“悲剧”、“喜剧”、“崇高”、“滑稽”、“幽默”、“典型”等美学范畴。

中国古代文论的诸范畴,表现出一些多义性特点,但更注意主客体的和谐。 中国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这些总体特点,到了“五四”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现代文学中由于小说、戏剧受到重视,就不再显示出抒情胜于叙事、表现多于再现的特点。

整个文学的思想倾向的变化更为明显,古代文学中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已被现代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所取代。此外,文学理论由于接受外来的影响已出现了许多有别于古文论的新的范畴和概念,语言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使中国文学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学的特点。

上一篇
唐诗吟诵
下一篇
豪情唐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