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人选唐诗新编pdf上海古籍出版社

1. 唐人选唐诗新编

唐人选唐诗新编

1.”唐人选唐诗“是什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中国唐诗选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8年出版。此书收入现存的10种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①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为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

②元结《箧中集》,用《随庵丛书》影刻宋代尹家书籍铺刊本。③殷璠《河岳英灵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④芮挺章《国秀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初刻本。⑤令狐楚《御览诗》,用汲古阁本。

⑥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用《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⑦姚合《极玄集》,用元代至元刊本。

⑧韦庄《又玄集》,用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官版本。⑨韦谷《才调集》,用《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钞本。

⑩佚名《搜玉小集》,用汲古阁本。 这些选本所选大都各有偏重,体现着编者一定的目的。

如《箧中集》所选诗歌多为抒发作者“无禄位”、“久贫贱”的悲苦和愤懑,风格质朴,对当时流行的诗风有针砭作用。《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诗234首(今本实数为228首),选取标准兼顾“声律”、“风骨”,较正确地反映了盛唐诗歌的基本面貌 。

《国秀集》选录开元前后诗218首。编选者标榜“雅正”,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宴之作;艺术上强调“风流婉丽”的形式美和“可被管弦”的音乐性。

《中兴间气集》选录肃宗、代宗中兴时期诗130多首,以“体状风雅,理致清新”为标准。以上各书大都力图通过选本提倡某种风格,影响诗坛,或总结展示某一时期诗歌面貌和成就。

另一类如《御览诗》,则为奉宪宗之命而编,以“醇正”为旨,反映出上层统治者对诗歌的喜好。

2.”唐人选唐诗“是什么

唐人选唐诗,即是指唐代人编选的唐诗选集。

因为我国雕版印刷大约在中晚唐才真正开始实施,且为数不多,并仅用于佛经之印行、流布,所以有唐一代文字多以写卷(卷本)通行。唐卷本受材料、人力之制约,历代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珍贵。

1900年,敦煌发现大量唐宋以前卷本,现竞造就一门显学“敦煌学”,影响世界。唐代人编选的唐诗选集即受当时条件制约,往往难以原本顺利流传。

现所见的唐人选唐诗有两书收录较全。一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8年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二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傅璇琮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

后者收唐人选唐诗十三种,删去了《唐人选唐诗(十种)》中的第一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另增加了四种。唐人选唐诗让我们可以触摸唐人的文学风尚,并进而较为真实地了解唐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和精神。

3.《唐人选唐诗十种》有哪十种

中国唐诗选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8年出版。此书收入现存的10种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①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为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②元结《箧中集》,用《随庵丛书》影刻宋代尹家书籍铺刊本。③殷璠《河岳英灵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④芮挺章《国秀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初刻本。⑤令狐楚《御览诗》,用汲古阁本。⑥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用《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⑦姚合《极玄集》,用元代至元刊本。⑧韦庄《又玄集》,用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官版本。⑨韦?《才调集》,用《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钞本。⑩佚名《 搜玉小集》,用汲古阁本。

这些选本所选大都各有偏重,体现着编者一定的目的。如《箧中集》所选诗歌多为抒发作者“无禄位”、“久贫贱”的悲苦和愤懑,风格质朴,对当时流行的诗风有针砭作用。《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诗234首(今本实数为228首),选取标准兼顾“声律”、“风骨”,较正确地反映了盛唐诗歌的基本面貌 。《国秀集》选录开元前后诗218首。编选者标榜“雅正”,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宴之作;艺术上强调“风流婉丽”的形式美和“可被管弦”的音乐性。《中兴间气集》选录肃宗、代宗中兴时期诗130多首,以“体状风雅,理致清新”为标准。以上各书大都力图通过选本提倡某种风格,影响诗坛,或总结展示某一时期诗歌面貌和成就。另一类如《御览诗》,则为奉宪宗之命而编,以“醇正”为旨,反映出上层统治者对诗歌的喜好。

4.<井栏砂宿遇夜客>的作者李涉是唐朝人还是五代人

李涉,唐朝诗人。

语文书上写“五代”,当是错误的。 课本是人编的,有错误也不是不可能。

(一)考之于史书 据《旧唐书》卷154《孔巢父传》记载:“元和初……试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上待承璀意未衰,欲投匦上疏,论承璀有功,希光无事,久为心腹,不宜遽弃。戣为匦使,得涉副章,不受面诘责之。

乃进疏于光顺门,戣极论其与中宫交结,言甚激切,诏贬峡州司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4097)元和初(唐宪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06~821年),李涉在朝中担任“太子通事舍人”一职,后流放峡州。

另据《新唐书》卷174《李逢吉传》记载:“敬宗新立……罢归不得用,怨望,与太学博士李涉,金吾兵曹参军茅汇居长安,以气侠相许”,后“涉(流放)康州”(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年版,页5223)。可知宝历中(唐敬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5~827年),李涉为“太学博士”,复流放康州。

而“五代”指: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最早的后梁应在公元907年,距离公元806年有100年,假如他25岁做官,担任“太子通事舍人”,那么李涉如果活到五代至少有125岁左右。

这有违常理。 (二)考之于唐人的笔记小说 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中有一篇《江客仁》,在文学史上最早记录了这首诗。

诗歌题目是《赠豪客》:“春雨潇潇江上村,五陵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唐·范摅《云溪友议》,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页45) 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和今天,诸篇所记李涉此诗,均源于《云溪友议》中这篇《江客仁》。后来影响较大的《全唐诗》,也都来源于《云溪友议》的记载。

范摅是唐代的文学家,可知李涉当为唐代诗人。 (三)考之于唐诗选本 1.唐代韦庄《又玄集》,收录了李涉的作品。

(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页653)韦庄(836~910年),字端已,是唐末诗人。那么李涉一定生活在他之前。

2.清代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收录了该诗。 “李涉,洛阳人。

初与弟渤同隐庐山,后应陈许辟。宪宗(公元806年,年号为‘元和’)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寻谪峡州司参军。

太和中(唐文宗在位的年号,大约是公元827~836年),为太学博士,复流康州。自号清溪子。

集二卷,今编诗一卷”(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第十四册,页5432)。《全唐诗》写明了李涉是唐朝诗人。

《全唐诗》中收录了李涉赠张祜的《岳阳别张祜》一诗,张祜(约792~854年)生活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字承吉,苏州人,在元和、长庆间诗名较大。代表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三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李涉也应当和张祜年岁相近。

(四)考之于郁氏文本 郁氏说:“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作者肯定了李涉是“唐朝诗人”,非“五代诗人”。 综括以上四方面,我们可断定李涉是“唐朝诗人”。

参考资料:《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年第3期 “《江南的冬景》误注二则”作者:贾桂强。

5.谁有两首现代诗歌,两首古代诗歌

依心

夜色布满了这座城市

漫天的黄昏被晚风吹进潮湿的心

轻轻柔柔地掠过脸膛

没有你的一天结束了

四年你的一天或许才开始

迷离的灯火下,翻阅的书,手机的信息。.

丝丝缕缕的气息提示:

你曾深深的驻扎过

更提醒我从此会没有了你

听一遍你喜欢的歌

记忆里,那些或泣或笑的约定

再也没有存在的理由

在这一片天空里

花正红,叶正繁

那又如何

唯有顺着夜的轨迹

试图找到我贪念的你

然而,留给我的

只是辗转难眠的孤单

和着丝丝缕缕的思念

守候

城市忘记了秋雨的气息

感觉不到丝毫秋的味道

忽来忽去的人在匆忙

落叶打在头上

哦,我需要这样的提醒吗

清楚地了解那个保存在心的人

或许正被那个他静静的保护

可是,那一切都是真的吗

那个城市不正弥漫着你的气息

那味道连远方的我都能深深拥抱

其实,从来就没有特别的想你

因为,根本不曾忘记

所以,犯不上多此一举的提起

数着日月轮换

看着花开花谢

你会回来的啦

只是,你不在身边的时光

守候成了我唯一的名字

遥想

风吹芭蕉低,

雨打石阶长。

彻夜无梦想,

孤灯涩泪尝。

往日多少意,

落在冻水上。

兆年瓦上霜,

或见梅花香。

石涛

千山无鸟踪,

孤松立石丛。

三尺冰来封,

春绿存心中。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