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兰竹菊的诗句1、《雪梅·其一》 宋代: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早梅》 唐代: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 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3、《冉冉孤生竹》 两汉: 佚名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译文: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4、《竹里馆》 唐代: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5、《菊花》 唐代: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早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冉冉孤生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菊花 2.关于梅兰竹菊的诗句梅: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兰: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宾,希风永叹。 竹: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菊: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尽醉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3.描写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诗句描写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诗句如下: 菊花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兰花 释无可《咏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李德裕《花药栏》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唐彦谦《兰》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张友正《春草凝露》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 已赖阳和长,仍渐润泽频。 日临残未滴,风度欲成津。 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将行愁浥迳,欲采畏濡身。 独爱池塘畔,清华远袭人。崔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竹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梅花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落花》(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瓶梅》(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红梅》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花草千万多,为何古人偏爱画“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草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 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他们的品质,赋予了他们美好而丰富的寓意。在花鸟画中,“梅兰竹菊”是亘古不变的题材。 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经霜傲雪、岁寒独开的高洁而坚韧的品质。 兰 兰花独居幽谷,不与群花争芳。它的香味纯净无暇,空灵澄澈,沁人心脾。 孔子更是将兰花赞为“王者之香”,据《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竹 竹子四季青翠,而且枝干挺拔,既是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性格象征,又有风度翩翩的君子之誉。 竹者重节,节者为信!古语说:“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赞誉竹的崇高气节。菊 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了陶氏的钟爱,菊花遂于隐士结了缘,于清逸之中平添了几分高标与孤隐的意味来。 4.有关梅兰竹菊的诗句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说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缜 《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咏菊》) 众芳摇落独轩妍,占尽风光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白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葺夷陵幽居 李涉)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竹 宋祁 )窗前翠竹三竿,萧洒风吹满院寒。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书舍竹 蔡确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菊花 晋·王淑之)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 礼魂 屈原) 兰草自然香, 生于大道旁。 要镰八九月, 俱在束薪中。 (古乐府 汉无名氏)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辞 刘彻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助人为乐也不易,万分期待您的【采纳】。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5.梅兰竹菊的诗句“诗言志”,是中国诗词理论中公认的观点。 庄子有:“诗以道志”语;荀子有:“诗言是其志也”之说;《毛诗序》则有更具体的阐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1。 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喋如知合断魂。 幸有徽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作者林逋,字和靖(宋),其在诗坛的知名度并太高,但是他的这首咏梅诗,却是举目古今无出其右。 林逋的咏梅诗之所以称之为咏梅诗之冠,原于他生活的经历。 林逋是“梅妻鹤子,潇洒一生”。 据说他死后,白鹤绕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而死,梅林也二度重开。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的梅花,寂寞的开在断桥边,无意争春,却已争春。 就里的梅花就是陆游,陆游借梅花“化情思为景物”。 2。兰 兰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这是宋代苏辙的咏兰名诗。 兰花严寒不凋,芬芳高洁,幽香四溢,获得几乎压倒群芳的赞誉:“香祖”、“王者之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 明代张羽《兰花诗》云:“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赞美了兰花孤高芳洁的品格。 3。 竹 竹,以其刚直青翠,摇曳多姿,清香袭人,岁寒而不凋的独特风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称颂。它虚心劲节,似人的正直谦虚,一身正气,最富有献身精神,以致人们将它与松、梅誉为“岁寒三友”,又把它与梅、兰、菊列为“花中四君子”,确实不无道理。 白居易的咏竹诗:“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道出竹子淡泊清高,虚心坚定,凌云奋发的品性。 北宋文同(字与可),赏竹成趣,画竹成习,把画竹的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被后人奉为墨竹的鼻祖。文同的表兄苏东坡更是爱竹成癖,曾写下咏竹千古佳作:“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是痴”,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心态。 4。 菊 “季秋之月,菊有黄花”。在寒霜降落,百花凋谢之际,唯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或倚、或倾、或仰、或俯;似歌、似舞、似笑、似语,使秋日生机勃勃,胜似春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力量。 因此,历代文人雅士乐于以菊喻志,抒发情怀。 在古人的咏菊诗中,当推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两首为最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天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好一派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政治抱负。 自汉初起,人们还每逢九九重阳,同亲朋好友或家人一起食菊糖,饮菊酒,兼以谈诗论文或漫话家常,别是一番情趣。宋代司马光《晚食菊羹诗》中记述饮菊的好处:“啜有余味,芳馥逾秋兰,神明动豪爽,毛发皆肃然……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颓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