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经典颂读古诗画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谁知道怎样搞好经典颂读活动(颂古诗活动)一、活动目的1.引领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 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诵读与理解、诵读与运用等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2.通过诵读,发掘小学生的思维智慧,继承祖国优秀文化精华,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铸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使学生在识字、阅读、记诵、想象、创造等方面的素养极大地开发和长进。3.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目,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校园充满浓浓的书香之气,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活动主题:“颂经典,读美文”三、参赛对象本次比赛的参赛对象为三至六年级学生,每班在班级初赛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三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四、比赛时间和地点2009 年11月21日 地点在二楼多功能厅五、比赛要求1.笔试内容选自《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主要还是靠平时积累。 2.朗诵内容自选,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可以三人组成1个节目。评比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字音准确;语调把握好,富有感情;表情自然大方,动作自然;服装整洁、得体。 六、评奖方式两项成绩总和,每年段评出个人奖18名,团体奖3名,发奖状和奖品;班级初赛获奖证书学校提供。 3.中华诗词颂读演讲 快点在地图上像一只金鸡,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就是中国,伟大的中华民族。当国外的人踏入中国的国土后,满是赞赏、满是夸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能不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吗?有一种特别、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梅花,在风欺雪压、寒冷的时候绽放出它最秀气的一面,使人在困难的时候看到一丝丝暖意,一丝丝光明。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了多大的磨难,受到了多大的欺凌。中华民族从未低头,中国人从来是顶天立地的,就像梅花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花开得越秀气,越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汉字是颇有名盛的。我记得老师曾对我就说过:“在国外的文字,只是单调、僵硬的,它们只会有一种意思,但中华汉字却不同,它们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就如刘湛秋所说:“中华汉字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眼睛,让人忍不住将它们框在方格里。”在书法家的笔,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而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瑰宝呢?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万里长城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它是那样的高大宏伟,让人忍不住踏上万里长城,感受一下万里长城的魅力!我国更是世界文明古国,这不仅是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不管是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神奇的汉字、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点点滴滴的进步,从“东亚病夫”变成举世闻名的中国,我都牢记在心。所以说,我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爱我的祖国——中华民族! 4.《同上一堂课•颂读经典照亮人生》的古诗有什么瞶读《品经典悟人生?》有感 旧店镇旧店小学?四年级三班?许聪 今天我读了品经典悟人生中的《弟子规》五则。 第一则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京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妹妹。 其次,语言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典籍,以获取有益的学问”。 第二则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过了很久才答应;父母命令,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的接受。” 第三则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墓,孝在中,财务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意思是:“做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兄长。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 不爱财,就不会产生怨恨;说话时相互尊重、忍让,隔离、怨恨自然也就消失了。 第四则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够,婛漱口,便溺回,趐净手。 ”意思是:“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的岁月有限,一个人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簌口。 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第五则是:“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韦,色不媚。” 意思是;“同样人,但人与人不一样,普通的俗人很多,品德高尚、仁慈宽厚的人却很少。 真正的仁者,大家都会敬畏他,因为他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 读了这五则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妹妹。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典籍,以获取有益的学问。 5.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这属于中华传统美德吗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阳光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古代经典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一字一顿地教我们“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但当时也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她的美丽与哀愁。唐诗,它记载了中国千年的悲与苦,蕴含了千年来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国千年来的宝贵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的是苦,愉快时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瞑,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静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写出时间之绵长;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照应,分外动人。仿佛出现了一幅苍茫广阔的北方原野的图景,图景面前兀立着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悲伤的诗人。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感情也会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诗,也正因此而变得瑰丽多彩。 如果说唐诗是中华经典的根,那么,宋词就是中华经典的枝。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陶冶着人们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软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苏轼、辛弃疾的便气魄如虹,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词,无疑是古代经典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宝石。 文学,当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后才发现,千百年来,她承载了人们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壮,或婉约的情感,使人们心中的话语得以倾诉,更是拉近了人们心灵之间的距离,使得人类文明的车轴不停地向前滚动。江水滔滔,荡涤了风花雪月的旧梦;滚滚黄沙,湮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文学那其间的悲欢恋情,却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犹余音颤袅;文学那之中的奇句妙语,却如泉涌,如露凝,读起仍口角噙香。于是,在缤纷的文学艺苑之中,我爱觅几朵奇葩,去细细品味那亘古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