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诗词的作用 2. 化用古诗词 古诗词的作用1.【阅读诗歌的好处是哪些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人类型智慧的结晶.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魅力.诗在提高人们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我们也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殿堂,亲近古代文化,体味欣赏、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口语教学一直是我校所坚持的方针,提高听障学生的语言水平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香港指定的内地实验聋校,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口语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古诗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品味诗词、反复吟读,有助于强化口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情感.鉴于此,我们编选了这个校本教材.教材选用了“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50首,我们对所选诗作进行了简要注释,对整个诗歌进行了韵译,并在每首诗后冠以“评析”,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鉴赏能力,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错误,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2.古诗的意义古代人所作的诗。 附资料。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 [编辑本段]古诗体,又称古风。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可见唐诗多么重要!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古体诗的字数和诗行: 古体诗没有固定的诗行,也不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 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古诗体式简谈兼对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的商榷 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3.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到底是什么作用意象的作用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前面说过,在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中,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那是分析诗的情思、意象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得出的判断.如果从诗歌创作的一般原理出发,则可能对意象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 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一,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粹制剂,而可以用含有维生素的苹果、香蕉、橘子之类的水果方式提供,因为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好,可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 2、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二,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如果诗人是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能以苹果、香蕉、橘子、梨子、樱桃、芒果、草莓、荔枝等许许多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为什么?我想,主要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3、主题朦胧,意绪无穷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三,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人所谓“诗无达诂”(11) ,主要就是指这一类诗.这时,由于诗的主题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如果诗人是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4、文字有狱,取象而避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四,是如《毛诗正义》所说,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取比类”就是取意象.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借助意象,藏匿锋芒,作委婉的表达.如果某种维生素或别的什么药物是这个时代所忌讳的,有心匡时救世的你,无奈之中,只好出以一些隐含这些药剂成分的水果.其疗效虽然可疑,但总还是聊胜于无,至少也使诗人的良心稍安吧. 5、不肯殉葬,寓意于象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五,是与现实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因为当时对某一社会理想、社会力量、社会人物的判断上的天真,缺乏远见,后来在该理想幻灭,该力量、该人物走向反面时,使作者尴尬,使作品成为殉葬品.如果诗人是要把某种精神的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当时曾被看好的某种维生素,后来却可能被认为是无益甚至有害的,而诗只是提供过含有这种成分的水果,则不必为之付出代价.意象表达可以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意象入诗也不是万能的.人的丰富深邃微妙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一一对应,人的情思不可能随时都找得到恰当的意象来表现.有时,意象表现也可能还没有“快人快语”的直抒胸臆来得痛快.因而,片段的甚至通篇的直言其意,包括直述其怀、直发其论,直赞其美,就成为必要.。 化用古诗词1.化用古诗词的作文一是化用诗词;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话题“乐观”片段;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面对选择》片段;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美丽一次》片段;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美丽一次》片段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 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 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一是仿用诗词。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 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 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 2.化用诗词名句点染诗人形象古诗名句分类一、善于写作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 3.求化用诗句的精彩例子化用典故的诗词句非常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方括号括出的部分皆为化用典故诗句):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钓鱼典)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江城子 》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权射虎典)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4.化用别人的诗句好处所谓文化,讲究继承与创新。 适当的化用别人的诗句,首先是文化的继承,然后才是创新。王勃《滕王阁序》,就引用了大量的典故,这就增强了文章的的质地,我们称为文采。 诗歌也是这样,诗经和楚辞,是历来诗人文字的源泉。唐诗名气大,但追根溯源,也脱离不了诗经楚辞的精髓。 汉代古诗十九首,是 承上启下的巨著,对以后诗歌的创作影响深远,翻开唐诗宋词,便可以找到其身影。也就是说,无论李白杜甫,名作中都不少化用了古人的诗歌,只不过,要适当的去化用,融入自己的感情,达到浑然天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一味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倒是糟蹋文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