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诗词书写范本 2. 古诗词硬笔书法 古诗词书写范本1.古诗的格式怎么写无非两种,绝句与律诗,又分七言与五言。 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 以五言绝句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2.古诗书写格式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书法格式一共有7种,分别为斗方、三开、对幅、中堂、条幅、对联、扇面。 扩展资料: 1、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2、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3、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书法作品格式 3.写古诗有什么格式唐诗格律 注:平代表一声和二声,仄(zè)代表三声和四声。 * 五言绝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绝句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 愤 [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登庐山 **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长 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明:此七言律诗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4.古诗的书写格式如果是传统的毛笔书法,那么就从右向左竖排书写,上对齐,下可不对齐,且不用按诗行排列 ,题款不与正文对齐。 如果是条幅,四句诗可以写成两排等等。 如果用硬笔书写,可以写成传统的竖排条幅形式,也可以写成横排形式。 横排的时候,为了整齐,一般按诗行书写。 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书写者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 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扩展资料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诗词。 古诗词硬笔书法1.适合写硬笔书法的古诗有哪些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适合写硬笔书法的古诗60字以内1.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2.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扩展资料: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而想练习楷书和行楷书的朋友,选帖时应注意: 第一,所选字帖的字形应当是正确规范的,这是楷书和行楷书练习的起码要求。 这里所说的规范,是指笔画和部首应该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结构应符合重心平稳、笔画呼应、形态变化等基本的原则。 第二,所选字帖的编写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初学。要有系统性,能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和练字的规律编写练习内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 要图文并茂,既有书写方法的说明,又有附图示范,便于理解和练习;要有独特的科学练习方法,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 第三,所选字帖的书写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 同是较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由于各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同,对书法艺术的评品和喜爱的标准也就不同。 因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高水平的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只有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参考资料来源:硬笔书法_百度百科 。 3.【求一首古诗或词(写硬笔书法用的)如题,硬笔书法纸是8*13的,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4.求一首古诗或词(写硬笔书法用的)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