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三百首分为哪几种体裁

1. 唐诗三百首分为

唐诗三百首分为

1.唐诗三百首诗歌分为哪三部分有几首

贾岛,风行海内,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王建、金昌绪,五言绝句29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收录了77家诗、郑畋,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老幼皆宜、韦应物,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李商隐诗22首、扩展知识、杜秋娘、陈子昂、皇甫冉、王维诗29首、李端:收录了77家诗、李商隐诗22首、元结、杜审言一、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

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孟浩然。 包括的作者有,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诗集诗人列表 白居易、《唐诗三百首》里面有311首创作于我国唐朝的诗歌,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书籍简介、朱庆余、通俗大众的观点、贺知章、王勃,一千二百余年间、崔颢、李白、薛逢,众体兼备、李益、王之涣、张籍、回答、王昌龄、祖咏 二、崔涂,题材宽泛、司空曙,七言律诗50首,有38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顾况: 1。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要算《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51首、李白诗27首,乐府46首、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至辛亥革命前、骆宾王、韩愈。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孟郊、都是什么诗、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是诗的国度: 1、柳中庸、杜甫、李颀、刘禹锡。

唐诗与宋词,七言古诗28首、刘方平、秦韬玉、权德舆、綦毋潜、僧皎然。 2、王维诗29首、高适、韦庄、李白诗27首,云蒸霞蔚、温庭筠、许浑、常建。

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张乔。”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共311首、张祜。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对中国诗歌选编学、简易适中的篇幅、卢纶,雅俗共赏、陈陶、张旭。

2,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奉唐人为典范、杜荀鹤。 其中五言古诗33首、张泌、戴叔伦、刘长卿、杜牧、王湾、刘慎虚、影响最大、王翰,共311首、张继,不会作诗也会吟、韩弘、马戴、西鄙人:《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公元7世纪、李商隐、钱起、岑参,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王维、沈佺期、李频、李隆基(唐玄宗)、无名氏、元曲并称,有38首、崔曙、裴迪。 人们都说、后世影响,名家辈出、柳宗元。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张九龄、韩偓。《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熟读唐诗三百首、邱为、宋之问,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元稹,至今尚存三百余种,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2.求《唐诗三百首》里面的六种不同诗体的反映思乡主题的诗五古五绝

五古《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 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 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五绝:《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五律:《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七古:《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作者:李颀 南山截竹为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这首诗是写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篥之声 凄清,闻者悲凉.前六句先叙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中间十句写其声多变,为 春为秋,如凤鸣如龙吟.末两句写作者身处异乡,时值除夕,闻此尤感孤寂凄苦.诗 在描摹音乐时,不级以鸟兽树木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以“黄云蔽日,” “繁花照眼”来比喻音乐的阴沉和明快,比前一首更有独到之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七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作者: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完全是按照要求去唐诗三百首一首一首找的。

3.唐诗三百首包括哪些

诗歌目录 五言古诗: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岳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 王维:送别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王维:青溪 · 王维:渭川田家 · 王维:西施咏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韦应物:东郊 · 韦应物:送杨氏女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 王昌龄:塞上曲 · 王昌龄:塞下曲 · 李白:关山月 ·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 李白:长干行 · 孟郊:烈女操 · 孟郊:游子吟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 李颀:古意 · 李颀:送陈章甫 · 李颀:琴歌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 杜甫:寄韩谏议 · 杜甫:古柏行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 韩愈:山石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韩愈:石鼓歌 · 柳宗元:渔翁 · 白居易:长恨歌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 高适:燕歌行并序 · 李颀:古从军行 · 王维:洛阳女儿行 · 王维:老将行 · 王维:桃源行 · 李白:蜀道难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 杜甫:丽人行 · 杜甫:哀江头 · 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 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 沈全期:杂诗 ·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李白:赠孟浩然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李白:送友人 ·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 · 杜甫:春望 · 杜甫:春宿左省 ·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

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

有悲往事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杜甫:天末怀李白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杜甫:别房太尉墓 · 杜甫:旅夜书怀 · 杜甫:登岳阳楼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王维:山居秋暝 · 王维:归嵩山作 · 王维:终南山 · 王维:酬张少府 · 王维:过香积寺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王维:汉江临眺 · 王维:终南别业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刘长卿:新年作 · 钱起:送僧归日本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刘脊虚:阙题 ·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卢纶:李端公 ·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刘禹锡:蜀先主庙 · 张籍:没蕃故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牧:旅宿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许浑:早秋 · 李商隐:蝉 · 李商隐:风雨 · 李商隐:落花 · 李商隐:凉思 · 李商隐:北青萝 · 温庭筠:送人东游 · 马戴:灞上秋居 · 马戴:楚江怀古 · 张乔:书边事 ·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 崔涂:孤雁 · 杜荀鹤:春宫怨 · 韦庄:章台夜思 ·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 崔颢:黄鹤楼 · 崔颢:行经华阴 · 祖咏:望蓟门 · 李颀:送魏万之京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

4.唐诗300首,分别是哪几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目录 唐诗三百首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之一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之二 卷一 五言古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卷一 五言古诗 月下独酌 卷一 五言古诗 春思 卷一 五言古诗 望岳 卷一 五言古诗 赠卫八处士 卷一 五言古诗 佳人 卷一 五言古诗 梦李白之一 卷一 五言古诗 梦李白之二 卷一 五言古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卷一 五言古诗 送别 卷一 五言古诗 青溪 卷一 五言古诗 渭川田家 卷一 五言古诗 西施咏 卷一 五言古诗 秋登兰山寄张五 卷一 五言古诗 夏日南亭怀辛大 卷一 五言古诗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卷一 五言古诗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卷一 五言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卷一 五言古诗 春泛若耶溪 卷一 五言古诗 宿王昌龄隐居 卷一 五言古诗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卷一 五言古诗 贼退示官吏 卷一 五言古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卷一 五言古诗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卷一 五言古诗 寄全椒山中道士 卷一 五言古诗 长安遇冯著 卷一 五言古诗 夕次盱眙县 卷一 五言古诗 东郊 卷一 五言古诗 送杨氏女 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卷一 五言古诗 塞上曲 卷一 五言古诗 塞下曲 卷一 五言古诗 关山月 卷一 五言古诗 子夜吴歌 卷一 五言古诗 长干行 卷一 五言古诗 烈女操 卷一 五言古诗 游子吟 卷二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古意 卷二 七言古诗 送陈章甫 卷二 七言古诗 琴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卷二 七言古诗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夜归鹿门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卷二 七言古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卷二 七言古诗 金陵酒肆留别 卷二 七言古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卷二 七言古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卷二 七言古诗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卷二 七言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卷二 七言古诗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卷二 七言古诗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卷二 七言古诗 寄韩谏议注 卷二 七言古诗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卷三 七言古诗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卷三 七言古诗 山石 卷三 七言古诗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卷三 七言古诗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卷三 七言古诗 石鼓歌 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卷三 七言古诗 长恨歌 卷三 七言古诗 琵琶行并序 卷三 七言古诗 韩碑 卷四 七言乐府 燕歌行 卷四 七言乐府 古从军行 卷四 七言乐府 洛阳女儿行 卷四 七言乐府 老将行 卷四 七言乐府 桃源行 卷四 七言乐府 蜀道难 卷四 七言乐府 长相思之一 卷四 七言乐府 长相思之二 卷四 七言乐府 行路难 卷四 七言乐府 将进酒 卷四 七言乐府 兵车行 卷四 七言乐府 丽人行 卷四 七言乐府 哀江头 卷四 七言乐府 哀王孙 卷五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卷五 五言律诗 望月怀远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卷五 五言律诗 在狱咏蝉(并序) 卷五 五言律诗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卷五 五言律诗 杂诗 卷五 五言律诗 题大庾岭北驿 卷五 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 卷五 五言律诗 破山寺后禅院 卷五 五言律诗 寄左省杜拾遗 卷五 五言律诗 赠孟浩然 卷五 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卷五 五言律诗 送友人 卷五 五言律诗 听蜀僧浚弹琴 卷五 五言律诗 夜泊牛渚怀古 卷五 五言律诗 春望 卷五 五言律诗 月夜 卷五 五言律诗 春宿左省 卷五 五言律诗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

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卷五 五言律诗 月夜忆舍弟 卷五 五言律诗 天末怀李白 卷五 五言律诗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卷五 五言律诗 别房太尉墓 卷五 五言律诗 旅夜书怀 卷五 五言律诗 登岳阳楼 卷五 五言律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卷五 五言律诗 山居秋暝 卷五 五言律诗 归嵩山作 卷五 五言律诗 终南山 卷五 五言律诗 酬张少府 卷五 五言律诗 过香积寺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梓州李使君 卷五 五言律诗 汉江临眺 卷五 五言律诗 终南别业 卷五 五言律诗 临洞庭赠张丞相 卷五 五言律诗 与诸子登岘山 卷五 五言律诗 宴梅道士山房 卷五 五言律诗 岁暮归南山 卷五 五言律诗 过故人庄 卷五 五言律诗 秦中寄远上人 卷五 五言律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卷五 五言律诗 留别王维 卷五 五言律诗 早寒有怀 卷五 五言律诗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卷五 五言律诗 饯别王十一南游 卷五 五言律诗 寻南溪常道士 卷五 五言律诗 新年作 卷五 五言律诗 送僧归日本 卷五 五言律诗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卷五 五言律诗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卷五 五言律诗 赋得暮雨送李曹 卷五 五言律诗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卷五 五言律诗 阙题 卷五 五言律诗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李端 卷五 五言律诗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卷五 五言律诗 云阳。

5.唐诗三百首包括哪些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6.唐诗三百首有哪几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简介唐诗三百首 五言古诗:001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独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010杜甫:佳人 0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012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013王维:送别 014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015王维:青溪 016王维:渭川田家 017王维:西施咏 01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0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021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022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023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02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025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026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027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028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029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030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031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032韦应物:东郊 033韦应物:送杨氏女 034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035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036王昌龄:塞上曲 037王昌龄:塞下曲 038李白:关山月 039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040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041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042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043李白:长干行 044孟郊:烈女操 045孟郊:游子吟 046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047李颀:古意 048李颀:送陈章甫 049李颀:琴歌 050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051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052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053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5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055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056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05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8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059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060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061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062杜甫:寄韩谏议 063杜甫:古柏行 064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065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066韩愈:山石 067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068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069韩愈:石鼓歌 070柳宗元:渔翁 071白居易:长恨歌 07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073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074高适:燕歌行并序 075李颀:古从军行 076王维:洛阳女儿行 077王维:老将行 078王维:桃源行 079李白:蜀道难 080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081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082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083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084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085李白:将进酒 086杜甫:兵车行 087杜甫:丽人行 088杜甫:哀江头 089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090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091张九龄:望月怀远 09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93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094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095沈全期:杂诗 09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097王湾:次北固山下 09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099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100李白:赠孟浩然 101李白:渡荆门送别 102李白:送友人 103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104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05杜甫:月夜 106杜甫:春望 107杜甫:春宿左省 108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

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

有悲往事 109杜甫:月夜忆舍弟 110杜甫:天末怀李白 111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12杜甫:别房太尉墓 113杜甫:旅夜书怀 114杜甫:登岳阳楼 115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16王维:山居秋暝 117王维:归嵩山作 118王维:终南山 119王维:酬张少府 120王维:过香积寺 121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22王维:汉江临眺 123王维:终南别业 12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26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28孟浩然:过故人庄 129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30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31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132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33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34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135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36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137刘长卿:新年作 138钱起:送僧归日本 139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40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41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142韩□(“雄”右半换“羽”):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43刘脊虚:阙题 144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45卢纶:李端公 146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47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48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49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50刘禹锡:蜀先主庙 151张籍:没蕃故人 15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53杜牧:旅宿 154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55许浑:早秋 156李商隐:蝉 157李商隐:风雨 158李商隐:落花 159李商隐:凉思 160李商隐:北青萝 161温庭筠:送人东游 162马戴:灞上秋居 163马戴:楚江怀古 164张乔:书边事 165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166崔涂:孤雁 167杜荀鹤:春宫怨 168韦庄:章台夜思 169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170崔颢:黄鹤楼 171崔颢:行经华阴 172祖咏:望蓟门 173李颀:送魏万之京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176高适:送李少。

7.唐诗三百首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三百首》又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为蘅塘退士,本名孙洙(1711—1778),字临西,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他仿“诗三百”的体制,意在承继《诗经》的传统,展示唐诗的精华,“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录成一编”,以“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原序》)。《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共八卷,选入七十五位唐代诗人、外加无名氏二人的307首诗。光绪十一年(1885),回藤吟社本又增补杜甫《咏怀古迹》中原未入选的三首,共计310首,这个数字仅占全唐诗的一百六十分之一,可说是选得极精的。所选之诗按五、七言的古近各体编排。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七言乐府,卷四为五言律诗,卷五为七言律诗,卷六为五言绝句,卷七为七言绝句。编者这样精细地分类,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唐诗的各种体式。

《唐诗三百首》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之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编者均分门别类地选入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如五言古诗的《望岳》(杜甫)、七言乐府的《燕歌行》(高适)、七言绝句的《凉州词》(王翰)等等。

第二,所选之诗的作者多种多样。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如唐玄宗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等。

第三,所选之诗大多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相思》(王维)、《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江雪》(柳宗元)、《回乡偶书》(贺知章)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垂老人,下到黄发孩提,均能张口即出地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之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望岳》(杜甫)、《蜀道难》(李白),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过故人庄》(孟浩然)、《渔翁》(柳宗元);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兵车行》(杜甫),也有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既有写归家复杂心情的《回乡偶书》(贺知章),也有描君王悲剧的《长恨歌》(白居易)……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唐诗三百首》可以说应有尽有。

美中不足的是,《唐诗三百首》所选诗中有一些反映隐逸、宫怨、奉和、罢官之作,这些诗流露出的压抑、消沉、愤懑的思想情绪对读者不无影响。一方面,这与编者孙洙的审美观和偏爱分不开;另一方面,也是编者受时代的局限所致。只要我们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相信它倒能带给“诗选”以多元的文化景观。

《唐诗三百首》自问世以来,流行甚广,注家蜂起。其中以清道光二十四(1844)上元女史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其“考核援引,俱能精当”,颇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到“**”结束,新时期开始,先后有《唐诗三百首详析》(喻守真)、《新注唐诗三百首》(朱大可)、《唐诗三百首新注》(金怀尧)、《唐诗三百首详注》(陶今雁)、《新评唐诗三百首》(黄雨)、《唐诗三百首注释》(陈昌渠)等书出版。

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心编著了这本《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目的在于为广大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读者提供一本欣赏唐诗的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贡献微薄之力。故《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注释”不作繁琐考证,也不作学术争鸣,采一家之言,以准确简练的文字进行解说。“鉴赏”文字包括诗作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力求简洁、富有文采,以便为读者欣赏、品评提供借鉴。“鉴赏”时,我们竭力站在诗人当时的立场去感悟、去领略,颇有一些与常说不同的新见解,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野。此外,为了丰富《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内容,我们特别汇编了三个精当实用的附录。它们依次是“《唐诗三百首》诗体简介”、“诗体诗律词语补释”、“《唐诗三百首》名句索引”。这些附录不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了解中国诗歌体律常识的捷径,而且能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鸟瞰《唐诗三百首》中的千古佳句,可谓事半功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