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绝句》,全文1.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2.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注:刘越石:西晋诗人刘琨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注:风云若恨张华少:钟嵘<诗品>谓张华诗:"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注:温李:温庭筠,李煜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5.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阮,阮籍6.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仍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注:安仁:潘岳字安仁,谄事贾谧,望其车尘而拜,与其著作<闲情赋>表现的情操反差太大7.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8.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注:沈,宋:沈佺期,宋之问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注世说新语·文学>载孙绰语:"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10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11.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12.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注: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谓义山诗,西昆体难解如诗经,恨无注释之人耳13.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 注:玉川卢:中唐险怪派诗人卢仝14.出处殊途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15.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注:饭山: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16.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注:切切秋虫:多见于孟郊句,疑指孟郊;灯前山鬼:多见于李贺句,疑指李贺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注:水乐:元结<唉乃曲>: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18.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注:东野:中唐诗人孟郊,因作诗太苦,被称为"诗囚";潮阳:韩愈19.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注:天随子:晚唐诗人陆龟蒙,有诗曰:"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20.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21.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注:凌云笔: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22.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注:唐代禅师船子德诚诗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23.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24.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注:秦观诗:"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退之山石句:韩愈有<山石>诗25.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26.金人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27.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注:欧,梅:欧阳修,梅尧臣28.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注:涪翁:黄庭坚29.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注:池塘春草谢家春:谢灵运有诗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闭门陈正字:北宋诗人陈师道,作诗好闭门蒙头30.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满意请采纳 谢谢。 2.《绝句》写景急诗人倚窗向外眺望,首先看到的是近景: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 飘舞。 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 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 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 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 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 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即岷 山)。 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 西岭虽 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 积雪图,气势非凡。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由山落到门前的岷江上,看见沿河停泊着许多商船。 这些商船是经常往来于蜀地和长江下游吴地的。 草堂附近有个合江亭,由蜀到吴去的人都由 此登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 他对费伟说:“万里 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 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 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 全诗四句,两两相对,刚好组成两副对子。 这两副对子写的景色远近交错,形成一个完 整的、辽阔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千秋雪”使人想到宇宙的无穷,“万里船”使人想到地 域的广大。 这首小诗描绘出来的图景,真是尺幅千里,容量极大,给读者无限广阔的思索空 间。 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 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 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 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 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 4.古诗《绝句》《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志南和尚名作赏析: 代表作: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5.古诗 绝句【原文】 绝句 (杜甫·五言)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编辑本段]【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语出《诗经·七月》:“ 春日迟迟”。欧阳炯《春光好》中有:“天初暖,日初长”。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编辑本段]【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编辑本段]【赏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6.找二十首四言绝句,要古诗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yi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回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金缕衣(无名氏) 劝群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7.古诗《绝句》内容《绝句》(一)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二)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另有“绝句四首”: 绝句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