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鸿雁原文注释及赏析

1. 诗经鸿

2. 诗经鸿雁

诗经鸿

1.诗经 小雅 鸿雁 译文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鸿雁》原文:

鸿雁于飞⑴,肃肃其羽⑵。之子于征⑶,劬劳于野⑷。爰及矜人⑸,哀此鳏寡⑹。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⑺,百堵皆作⑻。虽则劬劳,其究安宅⑼?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⑽。维此哲人⑾,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⑿。

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注:《鸿雁》,《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求带有“鸿”字的古今诗词和名言名句

《天净沙 秋》(元朝白仁甫)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感遇》(唐朝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鸿雁》(先秦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咏怀诗》(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至于名言名句没有找到带“鸿”的。

3.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出自列《诗经》哪一首诗歌

出自《诗经》中有一篇叫《新台》的(卫宣公在黄河边上筑了一座台来迎娶齐宣姜):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

河上新台照眼明,河水溜溜满又平。只道嫁个称心汉,缩脖子虾蟆真恶心。

新台高高黄河边,黄河平平水接天。只道嫁个称心汉,癞皮疙瘩讨人嫌。

下网拿鱼落了空,拿个虾蟆在网中。只道嫁个称心汉,嫁着个缩脖子丑老公。

4.求带有“鸿”这个字的古今诗词和名言名句或古文,越多越好,万分感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怀璧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张说诗集》: 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磷磷含水石,幂幂覆林烟。客心久无绪,秋风殊未然。 徭蜀时未改,别家乡念盈。忆昨出门日,春风发。

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当年贵得意,文字各争名。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少俊蔡邕许,长鸣唐。

钱起 《送任先生任唐山丞》: 再命果良愿,几年勤说诗。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琢玉成良器,出门偏怆离。腰章佐墨绶,耀锦到茅茨。树老见家日,潮平归县时。衣催莲女织,颂听海人词。鸿鹄志应在,荃兰香未衰。金门定回音,云路有佳期。

张九龄 《感遇》: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孟子.告子》: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需更多,欢迎追问。

5.诗经,楚辞里面有什么适合做名字的词

1、怀瑾。《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大师南怀瑾。

2、淑离。《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淑离:鲜明美好的样子。BUT谐音疏离。

3、煜月 煜,“照耀”的意思。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太玄·元告》“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

4、贤俊。《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贤俊:贤能杰出之人才。

5、余馨 留存的香味。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诗:“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6.断鸿一词出自何处

我只知道里面出现了一个人物:庾信,他写过《哀江南赋》

断鸿:《秋夜》——宋. 陆游

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而这里应该出自于柳永的《玉蝴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还有 诗经中```

【标题】:鸿雁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内容】:--------------------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7.《诗经•采微》怎么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参考: /redirect.php?tid=13493&goto=lastpost。

8.诗经秦风年霞获得的渠道是什么

《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情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国风·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

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

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

《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

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

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

《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许是同样的感觉。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

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

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

诗经鸿雁

1.【描写鸿雁的诗句】

转的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1.《早雁》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归雁》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3.《鸿雁》先秦.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6.《扬州早雁》唐.李益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处, 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 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息性匪他, 凌风一举君谓何. 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2.《诗经·小雅》《鸿雁》 赏析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鸿雁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嗸嗸。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赏析】

这首是乱世流浪者的哀歌。西周后期政治黑暗,即使是号称中兴的周宣王时期,也是危机四伏。当时频繁的对外战争,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造成庶民、奴隶大量逃亡,迫使他不得不“料民于太原”,即以检查户口的方式,对人民严加控制。(参见《史记·周本纪》)其后周幽王统治时期,更是外患内**迫,社会经济凋弊,以致造成“瘨(diān,'害'的意思)我饥馑,民卒(尽)流亡”(《大雅·召旻》)。这首诗就是西周后期人民过着这种“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人民对黑暗统治的不满。

诗人以鸿雁比喻流浪者,说明自己作这首歌,等于鸿雁的哀鸣。全诗三章,首章自叹无处安生,并由此念及更苦的孤寡鳏独;次章幻想重建家室,使流浪者能安定地生活;三章说他作这首歌,是要使贤明的统治者知道这是他唱出自己心中的苦情;而昏庸的统治者却要说他桀骜不驯。

3.《诗经·小雅》《鸿雁》 赏析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鸿雁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赏析】 这首是乱世流浪者的哀歌。西周后期政治黑暗,即使是号称中兴的周宣王时期,也是危机四伏。

当时频繁的对外战争,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造成庶民、奴隶大量逃亡,迫使他不得不“料民于太原”,即以检查户口的方式,对人民严加控制。(参见《史记·周本纪》)其后周幽王统治时期,更是外患内**迫,社会经济凋弊,以致造成“瘨(diān,'害'的意思)我饥馑,民卒(尽)流亡”(《大雅·召旻》)。

这首诗就是西周后期人民过着这种“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人民对黑暗统治的不满。 诗人以鸿雁比喻流浪者,说明自己作这首歌,等于鸿雁的哀鸣。

全诗三章,首章自叹无处安生,并由此念及更苦的孤寡鳏独;次章幻想重建家室,使流浪者能安定地生活;三章说他作这首歌,是要使贤明的统治者知道这是他唱出自己心中的苦情;而昏庸的统治者却要说他桀骜不驯。

4.诗经 小雅 鸿雁 译文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鸿雁》原文:

鸿雁于飞⑴,肃肃其羽⑵。之子于征⑶,劬劳于野⑷。爰及矜人⑸,哀此鳏寡⑹。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⑺,百堵皆作⑻。虽则劬劳,其究安宅⑼?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⑽。维此哲人⑾,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⑿。

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注:《鸿雁》,《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5.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是什么意思

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的意思是: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

鸿雁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