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论语诗经取名女孩名字

1. 论语诗经取名

2. 论语诗经

论语诗经取名

1.诗经论语给女孩起名

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

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

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形容美玉。

美清。《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

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

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名有出处 解释,字有内涵 寓意。起名字应该考虑周详 具体分析,音形字义体,区域习俗,方言口音,好名字要畅听别致 新颖时尚 字形简美 音韵朗畅 意蕴丰富 文化内涵 诗意优美 巧妙别致 新颖少见 五行互补 数理吉祥等。 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名字无论如何取,最终皆是蕴含着父母对爱儿爱女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以上名字仅供你参考,取舍请便,谢谢

2.诗经、论语名句取名 女孩 姓全 并说明出处

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 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

炜:光彩。 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 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

3.诗经论语给女孩起名

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

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形容美玉。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燕飞。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 惠然。

《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红色。炜:光彩名有出处 解释,字有内涵 寓意。

起名字应该考虑周详 具体分析,音形字义体,区域习俗,方言口音,好名字要畅听别致 新颖时尚 字形简美 音韵朗畅 意蕴丰富 文化内涵 诗意优美 巧妙别致 新颖少见 五行互补 数理吉祥等。 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名字无论如何取,最终皆是蕴含着父母对爱儿爱女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

以上名字仅供你参考,取舍请便,谢谢。

4.男孩取名字,要出自楚辞,诗经或论语,谢谢

张漫索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斯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张鸿 <<;鸿鹄之志.

张然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张修 <<;修身养性..

张辞 <<,

张驰 <<,

张安知 <<;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以上.仅供参考,自己权衡.

其实名字还是父母亲自取好,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么.

另.大可不必拘泥于甚麽楚辞诗经论语,毕竟不一定今不如古.

另附诗一首.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用诗经,论语,唐诗宋词来起名字

昭雪(昭:充满活力,是一个阳光女孩。

雪:愿她象雪一样纯洁、美丽。)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可馨(一个美丽的可人儿。

能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质)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6.论语诗经 唐诗宋词 取名女孩

唐采芳唐——代表唐朝,你喜欢的中国文化中,唐诗是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唐本身也是中国的姓氏,中国名字第一位都是姓氏,因此你的名字姓氏可用唐来充当。

采——取自兴高采烈中的采,这与你的开朗活泼有关,因为兴高采烈就是活泼开朗的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状态,所以你的名字第二个字就取名为采。芳——代表鲜花盛开时的香味,中国喜欢把女孩子比作鲜花,你的年龄今年才23岁,用中国人的话来形容的话,就是正值芳龄,就像鲜花怒放的最美时节。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看懂我写的中文,不妨请你的朋友帮你解读一下吧。

论语诗经

1.孔子《论语》和《诗经》的经典名句

我也凑凑热闹,楼主看看满意不?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06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06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06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06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07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07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07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073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074 当仁,不让于师 07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076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077 三月不知肉味 07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07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8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081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082 过犹不及 083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084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08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087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08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089 虽蛮貊之邦行矣 090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091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092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093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094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095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096 近者说,远者来 097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098 名不正,则言不顺 099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0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43句) 00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00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00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00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005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经·召南·草虫》 00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 007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008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00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010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诗经·邶风·凯风》 011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012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01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01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01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0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0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01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01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

卫风。氓》 02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 02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02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02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024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0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026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02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02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029修我。

2.诗经和论语里的名句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

3.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史记汉书各找二十个成语看清楚了书

《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秩秩斯干,悠悠南山;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言必信,行必果;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可忍,孰不可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不同,不相为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思而后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三十而立;任重道远;成人之美;血气方刚;见贤思齐.《孟子》:五十步笑百步;仁者无敌;与民同乐;缘木求鱼;事半功倍;拔苗助长;浩然之气;出类拔萃;心悦诚服;恻隐之心;自暴自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一曝十寒;舍生取义;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夜以继日;坐以待旦;赤子之心;与人为善.《庄子》:相濡以沫;盗亦有道;越俎代庖;游刃有余;螳臂当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驹过隙;鸡犬相闻;朝三暮四;唇亡齿寒;天地一指,万物一马;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一日千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井底之蛙;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弱水三千;君子之交;《史记》:韦编三绝,多多益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胶柱鼓瑟,画地为牢,沐猴而冠,才气过人,取而代之,四面楚歌,抱薪救火,图穷匕见,亡秦三户,作壁上观,大逆不道,运筹帷幄,四海为家,约法三章.《汉书》:沃野千里,雷霆万钧,驷马高车,三人为众,不学无术,目不窥园,不避斧钺,朝令夕改,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一叶知秋,姗姗来迟,竭泽而渔,管窥蠡测,不羁之才,家徒四壁,强弩之末,实事求是,卓尔不群,至高无上,发号施令.。

4.论语中 提到诗经 的篇目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大家何不学学诗呢,诗既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志趣,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又能与大众的感情交融,也足以发泄自己委屈的情绪。从近的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一点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君上;另外还可以多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

子路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就算熟读了诗经三百篇,可是对于所交付的政治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让他出使外国又无法独当一面;像这样的人,书虽读的多,但又有何用处呢)?

季氏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言词说话就缺乏凭借。…不学礼,立身处世就没有根据)。

不过以前述季氏篇那章及泰伯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读诗可以开启心扉、激发意志;学礼可以知所进退、处世合宜;习乐可以怡情养性、去芜存菁)。这章看起来,诗不但应该要熟读、读通、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言行还得合于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