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现代诗歌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1. 现代诗歌的结构

现代诗歌的结构

1.现代诗的结构和常识是什么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比,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现代诗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是不受格律约束,自由抒发思想感情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的一种诗歌样式。由于现代诗特殊的气质,它的写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表现出了对现代诗的异乎寻常地热情。

所以,才有将年轻喻作是诗歌一样的岁月。 和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的写作也要定调,取象,抒情,升华,分行,只不过音韵这些形式上因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写作更注重些实质性的内容。

诗歌,都很注重情思的表达,但古典诗歌形式感强,而现代诗则将情思的表达摆在第一位,音律、分行、表达技巧,都围绕情思这两个关键词转动。既然是这样,那么,如何来写作一首地地道道的现代诗呢? 首先,便是定调子。

所谓调子,就是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特点。情绪上或悲伤,或热烈,抑或忧郁,风格不同;思想可以是爱国,可以是热念,还可以是某种思考,包罗万象。

调子是一首诗歌的关键,可以说是影响着诗歌的整体风貌。比如有这样一首诗: 你是我的心肝 小宝贝,每每想起你 便会痛苦流涕 只因为我想你 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诗吗?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是诗。

文字间寻觅不到一丝的感动,反而是一种厌恶,说不来的肉麻。问题出在哪呢?在调子上。

情感显得苍白,更无须谈什么思想性了。很明显,这是诗歌的调子没有定好。

从“心肝”到“小宝贝”,读来庸俗无聊,而“痛苦流涕”,看似煽情,实际上却让人反胃,思想浅薄。这样的“想”,绝不可有,如果你是投稿的话,第一个毙了的,一定是你。

为什么呢?只因为你感情不真,缺乏思想,也就是说,调子没定好。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之所以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王冠”,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情感。

那么诗歌的写作,首要的便是要有感情,一定要是真感情,这样诗歌才能从心底里去打动人。感情的真,又不是你说真,就一定为真的,是要你以情动人,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

且看下面一首诗: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是,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这是诗人食指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中写下的动人的诗句。这让一个初次离开家,离开母亲,涉足远方的人来读,自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对家的不舍,对母亲的爱,对前方的茫然,都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所以著名评论家崔卫平在评价的这一段文字的时候,说“也许对心灵来说,能受伤害,才能表示它是一颗心”。

多么深刻的阐述,诗人当时心境的褶皱,仿佛一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诗歌还是智慧的结晶,这便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耐读,给人思考的空间。

诗歌的思想性也就表现在这方面,它是诗歌的生命,让人久读不厌,越读越有味。诗人舒婷的《神女峰》中的诗句至今还回荡在人们的耳畔:“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在这里,女性思想的细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她们“长期受压抑的愤慨和悲哀”得到了释放,诚挚动人。 诗歌调子的拿定,取决于情感和思想。

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容易激发读者与作者在理解上的共振,这样的诗歌写作,调子便是拿准了,拿到位了。 再次,便是取象。

“象”是什么?这里指没有负载着情感和思想的物质,可具象为物件,动作,细节等等。整个取象的过程是复杂的,它的内容很繁杂,可以是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等诸方面,只要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皆可以调用。

既然是取象,就必然要搞清楚“象”的来源,这是至关重要的。象的常见类型表现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古老文化,这是象的主要来源。

文化的象涵盖面广,有意蕴,有深度。这样象的取得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长期的阅读积累是必要的手段。

勤加阅读,存放在脑海中,运用起来也就会省去不必要的周折。比如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其中对物象“莲花”的运用:“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可以说写尽了时光的流逝,容颜的衰老,既带有点点的感伤,又散逸着古色古香的气味。

第二类为现实生活,这是象的重要来源。生活是有质感的,原汁原味,更容易去感染人。

从生活中取象,又不可泛泛地取,要注意典型,这样的象才有价值,能较为集中的表达生活。诗人海子在诗歌《女孩子》中写道: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

行走如同文字“断断续续”,洁静如“清凉的露水”,这些充满生活意味的象,让诗歌更有生活,更有韵味,更显个性的美感。 第三类为联想想象,这是象的特别来源。

联想和想象是构思写作的关键要素,在潜意识里还能暗示作者的某种情感和思想的倾向,为读者解读作品提供契机。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象常常是扭曲的,变形的。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等你,在雨中》如是写道: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从“。

2.现代诗歌的常规结构是什么

【内容提要】现代诗最重要的是凝聚敏锐的感悟力,升华真诚灵魂。

诗人要捕捉感觉的意象,还要有一定的表达经验技巧。 【关 键 词】单句意象结构:感觉表现句、意识流动句、修辞表现句;复句意象结构:非规范的假设复合式,及选择复合式、因果转折复合式等;图形意象结构。

写诗是语言技术,又是直觉感悟的表现形态。诗人要捕捉这些感觉的意象,就要有一定的表达经验技巧,来表现诗的灵感。

写诗最重要的还是在诗歌中不断凝聚敏锐的感悟力,展示升华的真诚灵魂。俗话说,诗无定法。

以下仅从语言技巧方面介绍诗歌单句意象结构、复句意象结构和图形意象结构。 一、单句意象结构: 1、感觉表现句:指以感觉器官为导向而结构的单一诗句。

(A)味觉句:“你卖的是什麽,不安的姑娘,/露出你的**?”//“先生,我卖的是/海水。”//……“啊!无比苦涩的是/海水。”

(西班牙 洛尔迦) (B)嗅觉句:空气涨满了牵牛花是芳香(简简柔风《山月》) 父亲抽一袋旱烟/咋吧着希望笑了(简简柔风《元宵节短章》) (C)听觉句:最美妙的音乐莫过于庄稼的拔节声 (D)视觉句:一地碎银华光如水(简简柔风《山月》) (F)触觉句:温润如母亲的抚摸/ 家的滋味在亲情里升腾翻滚/谁拉扯着想拽住 年的衣襟(简简柔风《元宵节短章》) (G)通感句:有些香味清新若儿童的肌肤,/柔和如双簧管,绿茵茵如草原,/——还有一些呢,则腐朽,浓郁,富丽。(法 波德莱尔《感应》) 2、意识流动句:指以意识流动的内容为导向而构成的单一诗句。

(A)联想句:想起土车、篾篓、牛群、和田里成片的水稻(阳阳《一只鸡的端午》) (B)设想句:也许满山遍野的苹果树都会支棱起耳朵(门外木《车过栖霞》) (C)推想句:不经意的梦里我又是妈妈的小奶孩(简简柔风《山月》) (D)冥想句:梦见自己像风一样在驾着车兜风(刘彩虹《令我感到的开阔》) 3、修辞(或句法、表现手法)表现句:以修辞方法或句法、表现手法而结构的单一诗句。 (A)描写句:山村的女子开始羞涩地梳妆(简简柔风《山月》);(表现手法) (B)比喻句:以事物之间相似特点把一物比成另一物,使得表述更为生动准确。

诗歌中的比喻关键在于突破“惰性”的约束,创造性地选择恰当贴切的喻体,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描述比喻句:江水窜出千朵白梅(秋风《风过林梢》);(借代) 判断比喻句:11月的天辅路是一件终将褪色的牛仔大衣(梅笛《11月的天辅路》) ;(隐喻) 定语比喻句:火焰的裙子比风还快(秋风《初 冬》。

;(明喻) 青草的裙裾舞动黄昏(陆华军《姐姐》);(明喻、省略介词) (C)形容句:咋吧一袋旱烟也皱起思考的眉峰(简简柔风《山月》);(比喻) (D)判断句:也许他们什么都没想/也许他们什么都想了/只是一场暴风雨而已(丁燕《暴风雪后的乡间早晨》);(假设、跳跃、判断);(句法) (E)夸张句:一万支箭镞穿过心脏啊(竹临石《送葬》) (F)拟人句:稻草选择火/也可选择腐烂(沈河《另一种形式》) (J)并列句:省略词与词之间的一切修饰,摈弃词与词之间的一切语法规则,将词或词组乃至短语强行堆挤和罗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句式。 如:补锅 种痘 炼药 剥蛇 哭巫(林忠成《大阴人》) 二、复句意象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复句。

主要总结由关联词语与关联词语之间(用介词、连词、助词)组成的非规范的奇特联想的复句意象。 1、假设复合式:指以假设复句的关联词“如果”、“倘若”“假如”、“即使”等组成的意象分句,再与其它复句的关联词语(介词、连词、助词)组成的意象分句,重组为一个新的复句。

如:即使人类时而陷入缄默/只是企望这一段一段的滋生(玄鱼《暮春》) 再如:即使有秋风的金色光泽/但饱满的续篇一页页翻开(同上) 2、选择复合式:指以选择复句的关联词语“或”、“或者”“与其”、等组成的意象分句,再与其它复句的关联词语(介词、连词、助词)组成的意象分句,重组为一个新的复句。 如:或者四剑交锋我握住/刃的尖帽 教沉没者交流/用阴天的光线 我有些缺血 3、因果转折复合式:指以因果复句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由于”、“以至”、“因此”、“为此”等组成的意象分句,再与转折复句的关联词语“可是”、“却”、“则”等组成的意象分句,重组为一个新的复句。

如:为此 天空受到挤压 大地/则显得结构松散(大雁《大塔》) 复句的形式有:联合复句(包括并列复句、顺承复句即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解注复句);偏正复句(包括因果复句、假设条件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目的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复句等。利用这些形式创作一种非正规的复句结构,在诗歌文本中大量存在。

三、图形意象结构: 编钟结构式,借助编钟的形象来转喻诗歌“段位”的意象结构。以青海湖《家园三章》为例: 哦,一切出自你的孕育! 皮肤的褶痕。

亮闪闪的牙齿。阳光。

血脉。 被忽略的河山。

种植在心脏的火焰 还有,难以穷源的鱼和水藻的泪腺 与我心心相印的苦难的气息 请让我在最安静的地方提纯 以一座金字塔。

3.现代诗怎么写

(1)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比,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现代诗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是不受格律约束,自由抒发思想感情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的一种诗歌样式。由于现代诗特殊的气质,它的写作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表现出了对现代诗的异乎寻常地热情。所以,才有将年轻喻作是诗歌一样的岁月。

(2)现代诗的结构:单句意象结构、复句意象结构和图形意象结构。

现代诗之所以被称之为现代,在于诗歌本身的民主精神。无论是二十世纪的“先锋派”运动,还是国内的新文化运动、八十年代朦胧诗对政治权威的反动、第三代人对朦胧诗的反动,它们都在反抗以单一的声音去定义诗是什么,诗是多元且开放的。我想说,我能写,人人都有表达鉴赏的权利,所以对过去体例的破除本身目的在此。说诗歌是分行的散文没什么问题,现代诗确实和散文差不多,不是只会押韵到底。 除却这个原因,之所以要写中文现代诗,还因为中文本身很美。 我不知道多少人有我这样的感觉,走在马路上看两遍的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里面用动植物的名字起兴比比皆是,人们对自然万物熟稔在胸,张口就来。这点现代人就差很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汉语本身的美。比如看生物科普可经常看到“鲸落”这个词,这个词指的是鲸鱼死亡后尸体上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落,可以看到有两个含义:一指群落,鲸鱼身上一小群一小群的微生物不就是以聚落的方式存在吗?二,落本身是动词,下落,鲸鱼的尸体慢慢沉入深海,归于黑暗。大自然本身对人的存在没有怜悯之心,尸体的腐烂、降解无非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人有感情,人发明了词汇去纪念事物,字词里面包含着人的温情。卞之琳在解释自己诗歌的时候说:生生谓之易。当人看到生命的川流不息,怎么能不赞叹呢?这些千变万化值得赞美。

4.现代诗歌的结构怎么样

1、诗歌理论竟然这么可读。

2、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等读得太少了,只能被作者的解读牵着鼻子走,但愿他的指引是对的。 3、所谓现代诗歌的结构,其实没有结构;即便有,这结构也是虚指的,指现代诗歌的一些共同之处,一种风格一致性,比如对实物的背离和遗弃,对传统的反叛和摧毁,向晦涩、抽象与虚无靠近,去人性化,以及不谐和音等。

4、在波德莱尔那一批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马拉美。这是我从书中感觉到的,不知道是不是。

(P.S.波拉尼奥喜欢这一批诗人看来是有道理的。) 5、读诗歌理论,是以为能从中找到一条理解诗歌的捷径。

(这本书里也很少有对具体诗歌的解读,都是对某个诗人创作生涯的整体谈论。)事实上,捷径是不存在的,多读诗歌才是重要的(对一个想读懂诗歌的人而言)。

把自己投入诗海里,淹死了就算了,没有淹死,那就算是找到理解之道了。 6、多读点诗再来重读这本书,应当更有收获。

5.诗的结构是什么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