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志的诗歌 言志的诗歌1.咏物言志诗(五篇)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2.《感遇》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3.《杨柳枝》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原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后两句是:“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全诗是说,园中柳树,枝叶繁茂,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在和煦的春风中,柳枝绽出细叶,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然而,这婀娜多姿的垂柳,却生长在荒凉冷落背阳阴寒之地,无人光顾,落得终日寂寞.诗人所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含诗人身世的感慨.全诗明白晓畅,咏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着痕迹,描写生动,当时就“遍流京都”,足见艺术力量感人之深. 4.《蝉》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5.《水龙吟》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2.【有哪些托物言志的古诗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蝉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律诗【韵类】:ingㄧㄥ英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望岳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名言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 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2、钟:赋予、集中.3、决:裂开.4、凌:跃上.【评 析】: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青溪 【作者】:王维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iㄧ衣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注 释】:1、逐:循、沿.2、趣:同“趋”.3、澹:安静.【评 析】: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题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焉知天外无惊雷?囊括涯内群魔乱,难忍鼠辈称强贼.冲天一怒寒星落,十万义士遥相随.长驱直入九万里,枪林弹雨夺金魁.。 3.【谁能告诉我托物言志的诗五首,边塞诗五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五托物言志的诗: 1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2 爆竹 明 黎淳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3卜算子 咏梅【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5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边塞诗: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边塞风光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一)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田园诗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王维 竹馆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童年;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添加评论 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 《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4.【关于托物言志的诗句有那些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简单的意思: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 5.大散文,诗言志,文学的核心性质“大散文”:《美文》杂志提出.一是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拒绝无病呻吟的个人感受;二是散文题材的路子要开阔.他们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并且将一些信件、日记、演讲稿笔记、等也纳入散文发表.“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左传》所谓“诗以言志”意思是“赋诗言志”,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尧典》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已逐渐扩大.孔子时代的“志”主要是指政治抱负,这从《论语》中孔子要观其弟子之志就可看出来.而庄子“诗以道志”的“志”则是指一般意义上人的思想、意愿和感情.《离骚》中所说“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这个“志”的内容虽仍然以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为主,但显然也包括了因政治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激之情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内.至于他在《怀沙》中所说“抚情效志兮,冤屈而志抑”,“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这里的“志”实际上指的是他内心的整个思想、意愿、感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先秦“诗言志”的内容是有发展变化的.到汉代,人们对“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这个诗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上趋于明确.《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志并提,两相联系,比较中肯而客观.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 词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诗有着明确的分工,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这种风尚在姜夔诗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即便由于时代等原因而引志入词,姜夔仍力求词的当行本色,因而其诗、词思想内容各有侧重.其主要表现:词多写恋情,忧民忧贫之情只见于其诗;词中多咏物之作,诗中多亲情酬赠之作.这种不同主要源于其对诗词分工的认识.文学的核心性质个人感觉应该是文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做起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