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读本宣统二年

1. 诗经读本

诗经读本

1.想学《诗经》什么书比较好

《诗经译注》 周振甫 中华书局出版社

《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

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

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

作者博采古今《诗经》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

该书偏于通俗性,适合入门学者。程俊英亦有一本《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经注析》 程俊英 蒋见元 中华书局出版社

治学客观,以诗论诗,抛开经学的眼光理解全诗。否定大部分《毛序》中的说法。主张《诗经》就是诗,就是歌曲。

采百家之长。历来《诗经》读本都是奉一家之言,各有偏颇。此书是站在前贤奠定的基础上,择善而从,特别注意不盲从一家。且随着更多文献的研究进展,也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细说诗经的艺术价值。在每一篇“题解”中,都有一段艺术分析。或论意境,或言修辞,或述源流,或摘瑕疵。

《诗经》的韵律。尽量还原诗经的上古读音。

该书无翻译。偏向于学术性。

《诗经》 刘毓庆,李蹊 中华书局出版社

对《诗》义的理解,广泛参阅古今有关注释翻译的著作及研究成果,择善而从,也参照《诗义稽考》中比较合理的解释。

注释尽量从简(有些地方注明来源),不作繁琐考证,有些较难的字作了注音。

在对《诗》义理解的基础上,把后世受其影响的例证略举一二,有些是古人的体会,有些是当代的理解。

2.诗经的读书笔记

析之风颇为流行,但我认为这类文章并不好作。

尤其是讲《诗三百篇》中的作品,首先须通训诂,其次还要明诗旨。因为风、雅、颂距今已远,其可赏析处往往即在字、词的训诂之中。

加以旧时奉三百篇为经典,古人说诗每多附会;不明诗旨便如皓天白日为云霾笼罩,必须拨云见日,始能领会诗情。这里姑以《关雎》为例而申说之,惟不免贻人以老生常谈之讥耳。

时至今日,大约没有人再相信《毛诗序》所谓“《关雎》,后妃之德也”一类的话了。说《关雎》大约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恐怕不会去事实太远。

但《齐》、《鲁》、《韩》三家(包括司马迁、刘向)说此诗,都以为它意存讽刺。这又该作何解释?另外,古人很强调“四始”说(即《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认为把《关雎》列为十五国风的第一篇,是有意义的,并非编排上偶然形成的结果。

这些都需要我们作出说明。 我以为,无论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也好,古文学派的《毛诗》也好,他们解诗,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绝大多数“国风”是民歌,把每一首诗都拉到帝王、后妃或列国诸侯的君、夫人身上;二是把作诗的本意和后来的引申意混同起来。

三家诗看到《关雎》中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展转反侧”的话,便扯到周康王身上,说诗意是讽刺他“失德晏起”,正如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所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后来的《毛诗》为了同三家诗唱对台戏,于是一反今文家法,大讲“后妃之德”云云,目的在于说它不是刺诗而是赞美之辞。

如果我们认识到十五国风中确有不少民歌,并排除了断章取义的方式方法,则三家诗也好,《毛诗》也好,他们人为地加给此诗的迷雾都可一扫而空,诗的真面目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至于把《关雎》列为“国风”之始,我以为这倒是人情之常。

古人原有这样的说法,认为《三百篇》所以被保存下来,乃由于它们是能歌唱的乐章而于诗义无涉,故有些讽刺诗或大胆泼辣的爱情诗也没有被统治阶级删除淘汰。我则以为,从《三百篇》的内容看,总还是先把各地的诗歌搜集起来然后为它们配乐,所配之乐,必不能丝毫不关涉诗的内容,而任意用不相干的乐谱去牵合。

《关雎》之所以为“风”之始,恐怕同内容仍有关联。由于诗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词句,很适合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始而缠绵悱恻、终则喜气洋洋的乐调,而沿用为结婚时的奏鸣曲。

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

直到今日,我们遇到喜庆节日,也还是要唱一些欢快热闹的歌,奏一些鼓舞人心的曲子,取其顺心如意。这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同喜庆节日的气氛相适应。

如果办喜事时奏哀乐唱悼亡诗,撇开吉利与否的迷信观点不谈,至少产生败兴和杀风景的反效果,总是招人憎厌的。《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的作品列于篇首。

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即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

3.想学《诗经》什么书比较好

《诗经译注》 周振甫 中华书局出版社《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

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

作者博采古今《诗经》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该书偏于通俗性,适合入门学者。

程俊英亦有一本《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诗经注析》 程俊英 蒋见元 中华书局出版社治学客观,以诗论诗,抛开经学的眼光理解全诗。

否定大部分《毛序》中的说法。主张《诗经》就是诗,就是歌曲。

采百家之长。历来《诗经》读本都是奉一家之言,各有偏颇。

此书是站在前贤奠定的基础上,择善而从,特别注意不盲从一家。且随着更多文献的研究进展,也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细说诗经的艺术价值。在每一篇“题解”中,都有一段艺术分析。

或论意境,或言修辞,或述源流,或摘瑕疵。《诗经》的韵律。

尽量还原诗经的上古读音。该书无翻译。

偏向于学术性。《诗经》 刘毓庆,李蹊 中华书局出版社对《诗》义的理解,广泛参阅古今有关注释翻译的著作及研究成果,择善而从,也参照《诗义稽考》中比较合理的解释。

注释尽量从简(有些地方注明来源),不作繁琐考证,有些较难的字作了注音。在对《诗》义理解的基础上,把后世受其影响的例证略举一二,有些是古人的体会,有些是当代的理解。

4.什么书有对《诗经》赏析

《诗经三百首详注》 刘松来 编著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书特色:《诗经三百首详注》全面吸收了历代《诗经》研究的成果,并努力做到择善而从,舍粗取精,去伪存真,是一种更具特色、更通俗易懂的新注本。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名家说诗经》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本书特色:这套小书精选了数十篇介绍、评析古典诗词的文章及论著,初辑分为“诗经”“古诗”“唐诗”“宋词”四册,入选的文章大都出自现当代卓有建树的大家之手,评析的对象也都是文学史上早有定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诗经译注(上、下册)》姚小鸿 著 出 版 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本书特色:注释,有翻译,有赏析, 纸张和印刷质量都很好,真是非常好的一个版本

《诗经译注——十三经译注》 程俊英 撰 出 版 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特色:本书是《诗经》的全译本。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注释博采众长,简明精当。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全体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是当今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诗经别裁》扬之水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本书特色:书中最常用到的如《毛诗故训传》,《毛诗传笺》,《经典释文》,《毛诗正义》,均省作“毛传”,“郑笺”,“释文”,“孔疏”。又引用前人之说,仅举名姓,不录书名,而在书后附一引用书目,以备检索。

《闻一多诗经讲义稿笺注》闻一多 著,吕明涛 笺注 出 版 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本书特色:本书是闻一多先生数年教学及研究所得,也是他大量开创性研究成果的一小部分。书中横纵勾连,不厌繁复,引经典,正《传》、《笺》之失,力求达古义,逮经旨。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闻一多先生的研究秉持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了解之同情”的学术学风,这使他的研究不但更能贴近古义,而且使古老的经典活了起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