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经烈祖 诗经烈祖1.诗经 烈祖 翻译与赏析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⑴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⑵有秩斯祜:马瑞辰《毛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 祜,福。 ⑶申:再三。 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 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⑷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⑸清酤:清酒。 ⑹赉(lài):赐予。 思:语助词。 ⑺戒:齐备。 ⑻鬷(zōng)假:集合大众祈祷。 ⑼绥:安抚。 眉寿:高寿。 ⑽黄耇(gǒu):义同“眉寿”。 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梨色。” ⑾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⑿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qiāng)鸧:同“锵锵”,象声词。 ⒀假(gé):同“格”,至也。享:祭。 ⒁溥(pǔ):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⒂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 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⒃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将:奉祀。 译文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鉴赏 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 这些诗应是初作于殷朝,后在流传于宋国的长时间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润色。 《毛诗序》云:“《烈祖》,祀中宗也。” 经历代学者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祀成汤”之诗。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 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 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 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 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这首诗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 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 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 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 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2.诗经 泮水 翻译与赏析《泮水》是《诗经》里面《颂·鲁颂》中的一首古典诗歌。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孙鑛评此诗云:“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 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就艺术上说确乎如此;但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本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3.求《诗经这是《诗经*鲁颂*泮水 》中的最后一句话。 ——如今淮夷有觉悟,献来珍宝表诚心。既有大龟和象牙,还有南方特产金。 泮水(全文) 【题解】歌颂鲁僖公能继承祖先事业,整修泮宫,征服淮夷,建立文治武功。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言观其旗。其旗茷茷,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戎车孔博。 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 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注释】 1、泮(畔pàn)水:《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天子辟雍,诸侯泮宫。”《释文》:“泮宫,诸侯之学也。” 2、芹:《郑笺》:“芹,水菜也。” 3、戾止:《毛传》:“戾,来。 止,至也。” 4、茷茷(配pèi):《集传》:“茷茷,飞扬也。 哕哕(惠huì),和也。” 5、于迈:《郑笺》:“于,往。 迈,行也。” 6、蹻蹻(焦jiāo):《毛传》:“其马蹻蹻,言强盛也。” 7、昭昭:严粲《诗缉》:“其声音昭昭然明亮。” 8、色:《毛传》:“色温润也。” 9、茆(卯mǎo):莼(纯chún)菜。《集传》:“茆,凫葵也。 叶大如手,赤圆而滑,江南人谓之莼菜者也。” 10、难老:《诗缉》:“则天与之难老之福。” 11、长道:《集传》:“长道,犹大道也。”《毛传》:“屈,收。 丑,众也。” 12、昭假:诚心祭告。 《郑笺》:“信文矣,为修泮宫也。信武矣,为伐淮夷也。” 13、矫矫(搅jiǎo)、馘(国guó):割敌左耳。《郑笺》:“矫矫,武貌。 馘,所格者之左耳。” 14、淑:《郑笺》:“淑,善也。 囚,所俘获者。” 15、桓桓:《毛传》:“桓桓,威武貌。 狄,当作剔,剔,治也。东南斥淮夷。” 16、烝烝皇皇:《集传》:“烝烝皇皇,盛也。不吴不扬,肃也。” 17、訩(凶xiōng):争辩。《传疏》:“不告于訩,言不穷治凶恶,唯在柔服之而已。” 18、觩(求qiú):《集传》:“觩,弓健貌。五十矢为束或曰:百矢也。 搜,矢疾声也。” 19、博:《传疏》:“博,众也。” 《集传》:“无斁(益yì),言竟劝也。” 20、犹:《郑笺》:“犹,谋也。” 21、鸮(萧xiāo):《毛传》:“翩,飞貌。鸮,恶声之鸟也。” 22、黮(慎shèn):通“葚”。桑葚。 《毛传》:“黮,桑实也。”《郑笺》:“怀,归也。” 23、憬(景jǐng):强。琛(抻chēn):珍宝。 《集传》:“憬,觉悟也。琛,宝也。” 24、赂(路lù):赠送财物。 【参考译文】 大家游乐泮水滨,我在水中采水芹。 鲁侯大驾要光临,已经看到旌旗影。车上旌旗随风展,铃儿叮当响不停。 无论大官和小官,跟随僖公向前行。 游乐泮水兴致高,我在水中采水藻。 鲁侯大驾已来到,马儿强健气势豪。马儿强健气势豪,随行人多声音高。 鲁侯和颜面带笑,不发怒气耐心教。 游乐泮水久停留,采摘莼菜忙不休。 鲁侯大驾已光临,泮宫里面饮美酒。美酒已经举杯饮,祝君长生不老寿。 顺着大道向前走,收服丑类不用愁。 庄严美好鲁僖公,恭敬勤勉品德高。 注意威仪有礼貌,光辉榜样人人效。真正能文又能武,先祖神灵诚祭告。 遵循祖训无不孝,大福一定能求到。 勤勉努力鲁僖公,能修品德讲法度。 已把泮宫建设好,淮夷人民都归服。武臣矫矫如猛虎,献敌左耳泮水处。 审讯得法似皋陶,就在泮宫献俘虏。 朝臣济济有修养,能把善心来推广。 威风凛凛去出征,平定东南势力强。声势盛大军容壮,没有喧哗无叫嚷。 宽待俘虏不穷究,泮宫献功无夸张。 角弓弯弯硬又强,百箭发出嗖嗖响。 兵车坚固数量多,战士英勇斗志昂。淮夷已经征服了,不再违命多善良。 坚决执行你谋略,淮夷终于得扫荡。 翩翩飞来猫头鹰,落在泮水傍边林。 吃了我的桑上果,给我送来好声音。如今淮夷有觉悟,献来珍宝表诚心。 既有大龟和象牙,还有南方特产金。 4.诗经有锡字在其中的句子吗1、公言锡爵 先秦 诗经 《简兮》 2、锡之山川 先秦 诗经 《閟宫》 3、天锡公纯嘏 先秦 诗经 《閟宫》 4、锡尔纯嘏 先秦 诗经 《宾之初筵》 5、何锡予之 先秦 诗经 《采菽》 6、永锡尔极 先秦 诗经 《楚茨》 7、王锡韩侯 先秦 诗经 《韩奕》 8、陈锡哉周 先秦 诗经 《文王》 9、载锡之光 先秦 诗经 《皇矣》 10、永锡尔类 先秦 诗经 《既醉》 11、永锡祚胤 先秦 诗经 《既醉》 12、用锡尔祉 先秦 诗经 《江汉》 13、锡我百朋 先秦 诗经 《菁菁者莪》 14、锡兹祉福 先秦 诗经 《烈文》 15、申锡无疆 先秦 诗经 《烈祖》 16、永锡难老 先秦 诗经 《泮水》 17、如金如锡 先秦 诗经 《淇奥》 18、王锡申伯 先秦 诗经 《崧高》 19、锡尔介圭 先秦 诗经 《崧高》 5.求这篇诗经的意思【赏析】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笔者以为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僖公能修文德. 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礼,《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郑.”《左传》:“以饮至之礼,伐还告庙也.”此诗正是围绕饮至,歌颂鲁侯的.诗中泮宫,历来说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郑诗考证》所说近是: 鲁有泮水,作宫其上,故它国绝不闻有泮宫,独鲁有之.泮宫也者,其鲁人于此祀后稷乎?鲁有文王庙,称周庙,而郊祀后稷,因作宫于都南泮水上,尤非诸侯庙制所及.宫即水为名,称泮宫.《采蘩》篇传云:“宫,庙也.”是宫与庙异名同实.《礼器》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郑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将以配天.”然则诗曰:“从公于迈”,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国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献馘”、“献囚”、“献功”,盖鲁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也.不过,笔者认为不是“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而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宫即是《閟宫》中的閟宫和新庙,此不具论. 题解 :鲁嘻公征服淮夷,受俘泮宫并宴庆,颂扬其有文德. 原文 译文 注释 思乐泮水1, 薄采其芹2. 鲁侯戾止3, 言观其旗4. 其旗茷茷5, 鸾声哕哕6. 无小无大, 从公于迈7. 思乐泮水, 薄采其藻8. 鲁侯戾止, 其马蹻蹻9. 其马蹻蹻, 其音昭昭10. 载色载笑11, 匪怒伊教12. 思乐泮水, 薄采其茆13. 鲁侯戾止, 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14, 永锡难老15. 顺彼长道16, 屈此群丑17. 穆穆鲁侯18, 敬明其德19. 敬慎威仪, 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 昭假烈祖20. 靡有不孝21, 自求伊祜22. 明明鲁侯23, 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 淮夷攸服24. 矫矫虎臣25, 在泮献馘26. 淑问如皋陶27, 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 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28, 狄彼东南29. 烝烝皇皇30, 不吴不扬31. 不告于讻32, 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33. 束矢其搜34. 戎车孔博35. 徒御无斁36. 既克淮夷, 孔淑不逆37. 式固尔犹38, 淮夷卒获39. 翩彼飞鸮40, 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 怀我好音41. 憬彼淮夷42, 来献其琛43. 元龟象齿44, 大赂南金45. 泮水令人真愉快. 来此采摘水芹菜. 鲁侯莅临有威仪, 看那龙旗多气派. 旗帜飘扬猎猎舞, 鸾铃和鸣声声在. 随从不分官大小, 跟着鲁公真光彩. 令人高兴泮水好, 来此采摘水中藻. 鲁侯莅临有威仪, 他的马儿真健矫. 他的马儿真健矫, 他的声音亮又高. 面容和蔼又带笑, 并非生气是宣教. 泮水令人乐无忧. 采摘莼菜轻伸手. 鲁侯莅临有威仪, 泮水边上饮美酒. 饮完香甜的美酒. 让人永远不老朽. 代代相传遵正道, 征服敌寇那群丑. 举止肃穆的鲁侯, 小心修德真仁厚. 注意威仪要谨慎, 为民作则是元首. 文治武功两齐备, 在天先祖榜样有. 效法他们事事顺, 求得上天长庇佑. 鲁侯治国真勤勉, 善于修养功德圆. 已将泮宫兴建成, 征服淮夷也如愿. 勇壮如虎将帅臣, 斩获敌耳泮宫献. 善于讯问如皋陶, 擒送敌囚泮宫前. 齐心协力众兵将, 鲁侯仁德能发扬. 大军出征雄赳赳, 东南敌人要扫荡. 气势雄壮真浩大, 不嘈杂也不喧嚷. 不为邀功相争吵, 泮宫中把功劳上. 兽角镶嵌饰弓梢, 束束利箭捆扎牢. 作战兵车很宽大, 徒步驾车不疲劳. 已经战胜那淮夷, 甘心顺从不敢闹. 因为坚持好谋略, 淮夷终于被击倒. 翩翩而飞猫头鹰, 泮水边上栖树林. 吃了我们的桑椹, 回报我们好声音. 觉悟过来那淮夷, 前来贡献多珍品. 内有巨龟和象牙, 内有美玉和黄金. 1.泮水:水名.戴震《毛郑诗考证》:"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通典》云:‘兖州泗水县有泮水.’是也." 2.薄:语助词,无义.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 3.戾:临.止:语尾助词. 4.言:语助词,无义.旗(qí):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 5.茷(pèi)茷:飘扬貌. 6.鸾:通"銮",古代的车铃.哕(huì)哕:铃和鸣声. 7.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迈:行走. 8.藻:水中植物名. 9.蹻(jué)蹻:马强壮貌. 10.昭昭:指声音宏亮. 11.色:指容颜和蔼. 12.伊:语助词,无义. 13.茆(mǎo):即今言莼菜. 14.旨酒:美酒. 15.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 16.道:指礼仪制度等. 17.丑:恶,指淮夷. 18.穆穆:举止庄重貌. 19.敬:努力. 20.昭假:犹"登遐",升天.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 21.孝:同"效". 22.祜(hù):福. 23.明明:同"勉勉". 24.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攸:乃. 25.矫矫:勇武貌. 26.馘(ɡuó):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 27.淑:善.皋陶(yáo):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28.桓桓:威武貌. 29.狄:同"剔",除. 30.烝烝皇皇:众多盛大貌. 31.吴:喧哗.扬:高声. 32.讻: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33.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觩(qíu):弯曲貌. 34.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 35.孔:很.博:宽大. 36.徒:徒步行走,指步兵.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斁(yì):厌倦. 37.淑:顺.逆:违.此句指鲁国军队. 38.式:语助词.无义.固:坚定.犹:借为"猷",谋. 39.获:克. 40.鸮(xiāo)。 6.如何赏析诗经《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僊僊。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译文>宾客来到初入席,主客列坐分东西。 食器放置很整齐,鱼肉瓜果摆那里。既然好酒甘又醇,满座宾客快喝起。 钟鼓已经架设好,举杯敬酒不停息。大靶已经张挂好,整顿弓箭尽射礼。 射手已经集合好,请献你们妙射技。发箭射中那靶心,你饮罚酒我暗喜。 持龠欢舞笙鼓奏,音乐和谐声调柔。进献乐舞娱祖宗,礼数周到情意厚。 各种礼节都已尽,隆重丰富说不够。神灵爱你赐洪福,子孙安享乐悠悠。 和乐欢快喜气扬,各显本领莫保守。宾客选人互较量,主人又入陪在后。 斟酒装满那空杯,献给中的那射手。宾客来齐初开宴,温良恭谨堪赞叹。 他们还没喝醉时,威严庄重自非凡。他们都已喝醉时,威严庄重全不见。 离开座位乱跑动,左摇右晃舞蹁跹。他们还没喝醉时,庄重威严皆可观。 他们都已喝醉时,庄重威严尽荡然。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规矩全紊乱。 宾客已经醉满堂,又叫喊来又吵嚷。把我食器全弄乱,左摇右晃舞踉跄。 因为大醉现丑态,不知过错真荒唐。皮帽歪斜在头顶,左摇右晃舞癫狂。 如果醉了便离席,主客托福两无伤。如果醉了不退出,这叫败德留坏样。 喝酒原为大好事,只是仪态要端庄。所有这种喝酒人,一些醉倒一些醒。 已设酒监来督察,又设酒史来戒警。那些醉的虽不好,不醉反而愧在心。 莫再跟着去劝酒,莫使轻慢太任性。不该发问别开言,不合法道别出声。 依着醉后说胡话,没角公羊哪里寻。不懂饮礼限三杯,怎敢劝他再满斟?<赏析>读此诗,第一个印象是章法结构非常严谨。 这不仅是指它全部五章每章均十四句,且都是标准的四字句;更是指它章节之间内在组织上的精妙。诗内容大致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两章写合乎礼制的酒宴,第二部分两章写违背礼制的酒宴,两者同以“宾之初筵”一句起头,而所描述的喝酒场面却大相径庭,暴露出理想状态与现实境况的尖锐矛盾。第三部分为末章,是总结性的言辞,连用“不”、“勿”、“无”、“匪”、“矧敢”等表示否定义的词集中凸现否定意蕴。 各部分之间起承转合脉络极其分明。第二个印象是诗人的写作技巧非常高明。 诗人之意实在“刺”,前两章却用“美”为“刺”作映衬,使丑恶的事物在与美好的事物的对比中更显出其丑恶,欲抑先扬,跌宕有致。而诗人的“刺”即使是在最重要的第三、第四两章中,也并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只是反覆直陈醉酒之态以为警诫,除了烂醉后手舞足蹈的姿势不惜重言之以外,“载号载呶”、“乱我笾豆”、“侧弁之俄”写醉汉吵吵嚷嚷、弄乱东西、衣冠不正,也都抓住了特征。 并且,诗人还善于通过“既醉而出,并受其福”之类的委婉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之类的戏谑语,来作“绵里针”式的点染。借形象说话,实招就是高招。 当然,笔者无意说此诗没有正面的说理成分,末章就主要是说理,但毕竟使读者对酗酒的害处深感悚惕的还是那些描写醉态的句子。诗人技巧上的高明之处,在具体的修辞上,也得到充分的表现,除了消极修辞外,积极修辞更是丰富多彩。 “左右秩秩”、“举醻逸逸”、“温温其恭”、“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屡舞仙仙”、“威仪抑抑”、“威仪怭怭”、“屡舞?”、“屡舞傞傞”,这是叠字修辞格的运用,频度之高,在整部《诗经》中似乎也不多见,那种奇佳的摹态效果,令人叹服。“笾豆有楚,肴核维旅”、“既立之监,又佐之史”,则是非常标准的对偶修辞格。 “宾之初筵”、“其未醉止”、“曰既醉止”、“是曰既醉”等句都同章或隔章、邻章重复一次,是重复修辞格,而由其重复所产生的效应则不同。如上文所说“宾之初筵”的重复意在引出对比。 但“其未醉止”、“曰既醉止”的重复,则既与从“威仪反反”、“威仪幡幡”到“威仪抑抑”、“威仪怭怭”的递进紧扣,又有“其未醉止”一组重复与“曰既醉止”一组重复的两层对比,从中更可见出结构的精整。而“是曰既醉”的隔章重复,所起作用是将第三、第四这最重要的两章直接串联起来。 还有一种《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格——顶针,此诗也有两例,即“以洽百礼”之后接以“百礼即至”,“子孙其湛”之后接以“其湛曰乐”。这两个顶针修辞在同章中仅隔两句,相距很近,也是诗人为加重语气而作的刻意安排。 另外,“钟鼓既。 7.急~诗经中的随便两首诗【诗经·颂】 周颂 清庙之什 清庙 於穆清庙 肃雝显相 济济多士 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 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 无射于人斯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 於穆不已 於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 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 曾孙笃之 维清 维清缉熙 文王之典 肇禋 迄用有成 维周之祯 烈文 烈文辟公 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 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 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 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 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 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天作 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 彼作矣 文王康之 彼徂矣 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昊天有成命 昊天有成命 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密 於缉熙 单厥心 肆其靖之 我将 我将我享 维羊维牛 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 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 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 畏天之威 于时保之 时迈 时迈其邦 昊天其子之 实序有周 薄言震之 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 及河乔岳 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 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 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 肆于时夏 允王保之 执竞 执竞武王 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 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 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 筦磬将将 降福穰禳 降福简简 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 福禄来反 思文 思文后稷 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 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 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 陈常于时夏 臣工之什 臣工 嗟嗟臣工 敬尔在公 王厘尔成 来咨来茄 嗟嗟保介 维莫之春 亦又何求 如何新畲 於皇来牟 将受厥明 明昭上帝 迄用康年 命我众人 庤乃钱镈 奄观铚艾 噫嘻 噫嘻成王 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 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 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 十千维耦 振鹭 振鹭于飞 于彼西雝 我客戾止 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 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 以永终誉 丰年 丰年多黍多馀 亦有高廪 万亿及姊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 有瞽 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 设业设簴 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 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 箫管备举 喤喤厥声 肃雝和鸣 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 永观厥成 潜 猗与漆沮 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 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雝 有来雝雝 至止肃肃 相维辟公 天子穆穆 於荐广牡 相予肆祀 假哉皇考 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 文武维后 燕及皇天 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 介以繁祉 既右烈考 亦右文母 载见 载见辟王 曰求厥章 龙旗阳阳 和铃央央 鞗革有鶬 休有烈光 率见昭考 以孝以享 以介眉寿 永言保之 思皇多祜 烈问辟公 绥以多福 俾缉熙于纯嘏 有客 有客有客 亦白其马 有萋有且 敦琢其旅 有客宿宿 有客信信 言授之絷 [FS:PAGE] 以絷其马 薄言追之 左右绥之 既有淫威 将福孔夷 武 於皇武王 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 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 胜殷遏刘 耆定尔功 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 闵予小子 遭家不造 嬛嬛在疚 於乎皇考 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 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 宿夜敬止 於乎皇王 继序思不忘 访落 访予落止 率时昭考 於乎悠哉 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 继犹判涣 维予小子 未堪家多难 绍庭上下 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 以保明其身 敬之 敬之敬之 天维显思 命不易哉 无曰高高在上 陟降厥士 日监在兹 维予小子 不聪敬止 日就月将 学有缉熙于光明 佛时仔肩 示我显德行 小毖 予其惩而 毖后患 莫予荓蜂 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虫 拼飞维鸟 未堪家多难 予又集于蓼 载芟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土 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万亿及姊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 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良耜 畟畟良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 载筐及筥 其饷伊黍 其笠伊纠 其镈斯赵 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 黍稷茂止 或之挃挃 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 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 百室盈止 妇子宁止 杀时「牜享」牡 有捄其角 以似以续 续古之人 丝衣 丝衣其紑 载弁俅俅 自堂徂基 自羊徂牛 鼐鼎及鼐 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不吴不敖 胡考之休 酌 於铄王师 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 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 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 实维尔公允师 桓 绥万邦 屡丰年 天命匪解 桓桓武王 保有厥土 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 於昭于天 皇以间之 赉 文王既勤止 我应受之 敷时绎思 我徂维求定 时周之命 於绎思 般 於皇时周 陟其高山 嶞山乔岳 允犹翕河 敷天之下 裒时之对 时周之命 鲁颂 駉 駉駉牡马 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 有驈有皇 有骊有黄 以车彭彭 思无疆 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 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 有骓有駓 有骍有骐 以车伾伾 思无期 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 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 有驒有骆 有駵有雒 以车绎绎 思无斁 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 在垧之野 薄言駉者 有駰有騢 有驔有鱼 以车祛祛 思无邪 思马斯徂 有駜 有駜有駜 駜彼乘黄 夙夜在公 在公明明 振振鹭 鹭于下 鼓咽咽 醉言舞 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 駜彼乘牡 夙夜在公 在公饮酒 振振鹭 鹭于下 鼓咽咽 醉言归 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 駜彼乘駽 夙夜在公 在公载燕 自今以始 岁其有 君子有榖 诒孙子 于胥乐兮 泮水 思乐泮水 薄采其芹 鲁侯戾止 言观其旗 [FS:PAGE] 其旗茷茷 鸾声哕哕 无小无大 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 薄采其藻 鲁侯戾止 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 其音昭昭 载色载笑 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 薄采其茆 鲁侯戾止 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 永锡难老 顺彼长道 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 敬明其德 敬慎威仪 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 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 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 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 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 在泮献馘 淑问如皋陶 在泮嫌囚 济济多士 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 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 不吴不扬 。 8.诗经中《颂》的第一篇是什么《颂》就是祭祀颂歌。 《颂》分三类,一是《商颂》,一是《周颂》,一是《鲁颂》。《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五篇,即《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是殷商初期一次大的祭祀仪式,在歌唱了商民的祖先契后,歌者颂扬了成汤继承契的思想与行为,南下征伐荆楚之地。在《长发》中,征伐荆楚应是成汤王的一次较远、较大的战争,尔后便天下太平,众国来贺。 歌者在意的不仅是歌颂成汤王的功绩,他主要歌颂的还有商国立下的很多规矩、规则,成为各小邦国效法的榜样。成汤王在推翻了夏桀后,在伊尹的帮助下,制定了很多治国原理和规则,在平定战乱后,便推广了这些规则,使得所有臣服于殷商的诸侯小邦国也得以改进。 所以颂中说:“稼穑匪懈”,就是明显地推广农业种植。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其实在此时已经开始,只不过成汤王是小规模分封,没有象周武王、周成王那样大规模分封。 如果没有成汤王的分封建立诸侯邦国,那么历史发展到周武王时期,人们也就不可能大规模分封建立诸侯邦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分封建立诸侯邦国是大国统治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经验。 整个《周颂》,如果连起来看的话,是在一个祭祀仪式上所有的颂歌。开始的《清庙》,即是周成王率领百官在宗庙祭祀周文王,颂唱清静纯洁的宗庙。 然后《维天之命》是周成王歌颂上天的美好,第三首《维清》则是周成王歌颂文王之德的,第四首《烈文》还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颂歌。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后,就开始了分封建立诸侯,而武王仍把这归功于文王。 分封,是文王对所有人民的仁爱,所以歌者称颂文王是“大爱无疆”。第五首《天作》歌颂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及周文王,并从人们的投奔岐山来表现出周国的繁荣昌盛。 第六首《昊天有成命》是周成王的自我表白,说自己不敢懈怠,不敢追求安乐,希望天下太平。第七首《我将》中,周成王视文王、武王犹如活着一般,表明自己将每天侍奉、早晚侍奉,希望依靠文王、武王的威严,让周国能存在下去,能使天下安宁。 第八首《时迈》是插入一首另外的人的颂歌,想向文王、武王说明,周成王继承王位是正确的,成王也如同文王、武王一样,是可以依靠的。第九首《执竞》,又是另一人的颂歌,歌者首先回忆周武王保持争竞的武装力量,然后歌颂周武王并不单纯依靠武装力量的光明磊落的行为。 随后又歌颂成王也继承了武王的这种思想。第十首《思文》即是祭祀怀念周人的祖先后稷。 第十一首《臣工》则是颂扬众多官吏臣民共同努力于农业种植工作上。祭祀仪式由此从纪念祖先转为向祖先告白。 第十二首《噫嘻》则是歌颂周成王率领农夫千万从事于农业耕作。第十三首《丰年》是在祭祀仪式上敬酒时的一首颂歌,全歌主要是歌颂丰收,这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的努力,也是天意。 因丰收而致谢上天,致谢祖先,是寄希望于来年仍有丰收。第十四首《丰年》是欢迎来宾的颂歌。 第十五首《有瞽》是乐队就座,开始序曲,唱此颂歌以示对贵客的欢迎。第十六首《潜》是在祭祀仪式的后半段贡献祭品时所唱的颂歌。 在贡献祭品中的鱼时,人们要说明这些鱼儿来自何处。这从另一方面描绘出当时渔业生产的丰富。 第十七首《雍》是周成王将亡父亡母之灵升入宗庙、附于祖宗之后的大祭祀之颂歌,这是祭祀仪式在欢迎来宾后的又一高潮。第十八首《载见》是周成王率领诸侯们充满希望来拜见去世的君王之颂歌。 第十九首《有客》是在祭祀仪式结尾时为挽留客人所唱的颂歌。第二十首《武》歌颂的对象又是文王、武王,似是向文王、武王告别之歌。 在第二十一首《闵予小子》中,周成王所强调的就是要继承人际伦理关系。第二十二首《访落》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 第二十三首《敬之》也是周成王向文王、武王叙述自己心情的一首颂歌。第二十四首《小毖》是周成王就惩管、蔡之乱一事在宗庙里向祖先的自责与告白。 第二十五首《载芟》中,歌者告诉祖先,我们在全国推行农业生产,并取得了大丰收,现在我们用丰收的果实奉献给祖先,希望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第二十六首《良耜》所颂唱的内容也是关于农业生产之事,是上一首的补充。 第二十七首《丝衣》是一首充满感激之情的颂歌,读后着实让人羡慕。第二十八首《酌》是周成王在祭祀时自表心迹之颂歌,把韬光养晦作为政治手段之一。 第二十九首《桓》也是周成王自表心迹之颂歌。周成王认为,天的运行有黑夜有白天,人世间的规律则是有黑暗有光明,黑暗与光明将会交替,残暴与美好也是交替出现的。 但愿美好的光明将会长久持续下去。第三十首《赍》是周成王在祖先牌位前告白,我要寻求事理,要勤奋思考,我该怎么办?这就是周成王的“绎思”。 诗经之颂篇【周颂·清庙之什】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烈文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