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学古诗怎样学习绝句诗雨绵绵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周易》 吟诵《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获得最具东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享受,对过去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全新地认识,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观的把握,从而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坦然地面对一切,达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来,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学龄儿童到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把《诗词三百首》作为勾通心灵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纽带、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弘扬正气的媒介。“读最好的书,做高尚的人。” 又一次成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共识。 《诗词三百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和谐、高度统一;与天公直接对话,与大地时刻共语,并能永远抚慰人们的心灵。 虽然曲高和寡,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一种真情呼唤和至爱宣泄,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笔向我们传递的一种美好祝福. ______甘泉。 2.为什么要学习古诗学古诗是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也是我们一步步向上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向上攀登,超越古人。 诗句的运用或优美或刚劲,有如画的意境,会让人在阅读以及理解中仿佛身临其境。规格整齐,平仄押韵,可以说是先人竭精,结晶之作,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能让人感觉到美,如沐春风。 当然,在学校的学习中可能会因为要学而学,不能够从自主角度出发,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遗憾。 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太重视古诗词的赏析解读,认为考试也就几分,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 其实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古诗词鉴赏更是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成为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要把握其核心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呢?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 让我们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中国人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已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及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修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表现在之一是对他人的关怀,对人民的关爱,对民族疾苦的同情。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与自然的相处中。 古诗词中就有大量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大量阅读此类文章,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博大,感受万物的奥秘,顿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诵读古诗词 可以培养记忆力,想像力,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终身受益。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 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绘画美。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 大量诵读古诗文,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当然,古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批判地吸收,创造性地继承,在成长过程中体验诗意化的生活,迸发出澎湃的创造活力。 3.怎样教孩子学习唐诗前言: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学习唐诗没有什么用途,原因是无法理解古诗中的内涵,实事是否真的就是这样子的呢?育儿专家指出对于小孩子学习古诗只要将其中的诗句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联系起来,将抽象的事物转化成现实的实景,宝宝不仅可以轻松的能够记住很多唐诗,还能增加孩子的内在修养呢! 场景1:农家游见白鹅诵唱《鹅》 几乎所有的小宝宝学古诗,都是从骆宾王的《鹅》开始的,这首诗简短,写得通俗明白,而且朗朗上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以浮水、拨水几个动作细节,表现出鹅的动态美;另一方面,又有“白”、“绿”、“红”、“清”的色彩词,表现色彩美。 于是鹅的活生生的形象就跃然纸上。要是妈妈带着宝宝农家游,见到水塘河流里的大白鹅,一面教他这首诗,一面教宝宝观察鹅的生活习性,摹仿鹅的动作做一场游戏,孩子很快就记住了。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再加进“讲解”。 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理解的一两个词解释一下就行了。比如教背“鹅,鹅,鹅”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 场景2: 孩子剩饭教《悯农》 亲子教育有些宝宝爱剩饭,常常吃了一半就掂记着玩和吃零食,还会说“ 我就不爱吃饭,倒饭有什么了不得的?”此时教孩子《悯农》一诗非常对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两三岁的宝宝稍加解释就可以理解。有条件的妈妈,还可以带宝宝去农村体验一下拣麦穗的辛苦,妈妈可以用宝宝“ 汗滴禾下土” 拣来的麦穗,给宝宝煮一小碗麦仁粥,让他最直接最生动地感受“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带着汗水的咸涩,很有必要经常成为开饭前诵读的“餐前感恩文”,妈妈也可以籍此让宝宝逐渐改掉以零食代正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场景3:宝宝被鸟儿叫醒教《春晓》 春夏,宝宝赖床不起说还想睡,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躺在床上诵读《春眠》一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妈妈可以稍微解释一下:宝宝为什么醒了以后还困呢?这是因为春天夜短,睡着后不久天已大亮了,外面到处是早起的小鸟在欢乐地歌唱。 听,啁啁啾啾,滴滴丽丽,小鸟们有的像花腔女高音,有的像男低音,远远近近,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一片优美悦耳的和鸣。不用瞧,也不用问,只凭鸟儿们的欢唱,诗人就能想象这是一个晴和明媚、花红叶绿的早晨。 但是,说到这里,诗人忽然记起,昨夜睡梦中,好象听到有风雨来过,那呜呜的风声夹着沙沙的雨声,经过这一番折腾,也不知有多少正开的花儿被吹落,过早地离开枝头……念完诗,妈妈可以带宝宝到街心公园和市民广场上看一看春末落红缤纷的场面,也可以拣一些落花回来做成干花押画,进一步理解“花落知多少”一句的意境。 场景4:河边看柳吟唱《咏柳》 春天,妈妈带宝宝去河边或湖边踏青时,看到万千垂柳在春风中起舞,每一条柳丝上,刚刚萌出的小柳芽儿就像碧绿的翡翠,此情此景,就是教宝宝《咏柳》一诗的最好场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刚刚萌发的柳叶精巧的形态美。而“不知细叶谁裁出?”之后,诗人又自问自答;“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春风既然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春风就像举着天下最神奇的一把剪刀,裁出了宝宝眼中万紫千红的世界。 通过这首诗的讲解,妈妈可以培养宝宝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给宝宝一双慧眼,让他领略到大自然神奇的变化和活力。 像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可以放在相似的场景下来教,杜甫的这首小诗,就象画儿一样美,妈妈可以教宝宝自己用画笔来画下,葱翠的垂柳,啼唱的黄莺儿。 画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队白鹭排队飞过。远处的高山,峰顶上是经年不化的积雪。 近处有茅屋,门前大河涨水了,水面上停泊着远方来的大船。帮宝宝把诗“画下来”,是一种很直观的教育方案。 能帮宝宝领悟到:细柳新绿,这不是春天的色彩么?黄莺唱和,这不是春天的声音么?白鹭从南方飞回,正是带着春意的来客。趁着春江水满,江东的大船不远万里而来,说明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年的经商和劳作。 这一切构成一个鲜明的主题:春天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 场景5:孩子在菜花地里扑蝶教《宿新市徐公店》 亲子网春天,看油菜花是有宝宝的家庭一年中最重要的休闲活动,扑蝶,野餐,摄像,留下了宝贝天真烂漫的身影,而此时也正是教宝宝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最好时机,“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要是宝宝的理解有困难的话,妈。 4.如何教孩子学习古诗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学诗,可能遇到的问题: 1.小孩子不爱学知识? 2.对枯燥的诗讲解提不起兴趣? 3.听不懂诗讲的是什么? 4.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 而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教授诗词时,会讲解讲诗的字句赏析;讲朗诵技巧;讲应试教育中的考点… 但是,所讲的内容小孩子能听懂吗?小孩子爱听吗?真的适合3-8岁小孩子听吗? 其实,每首诗都有3-8岁孩子学习的价值,比如: · 认识自然(四季,风雨雪,日出日落…) · 丰富情感(亲情,友情,思念…) · 培养品格(坚强,节俭,上进…) · 认识景观(动物,植物,建筑…) · 认识节日(除夕,七夕…) · 加强感知(视觉,听觉,嗅觉…) 不仅要学诗,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孩子的知识面。 5.如何学习唐诗你首先要对此感兴趣,如果你做到多话就具备了基本。 然后读你所要背的唐诗,自己翻译一遍,然后确定无误之后再去看书上所讲的翻译,看看什么词翻译错了,你翻译错了的词便是你不熟悉理解的词语,也就是这首诗的难点,你多看几遍,再从新读这首诗,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你认为诗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边读边回想这个经历,使之与诗共鸣,没有任何理解的方法比自己融入其中理解的快,你过后便会记忆深刻,诗自然背到了,你也理解了。使你的情操受到陶冶。 记住,读诗不在于读多,而是读精,读的诗多了而不领悟其精髓,你写出来的文章只是空有文采而无力,你发现没有,凡是大作家文人写出来的文章并没有多少华丽的语言,因为华丽的语言会误导你走向歧途,而掩盖事物的本源(这是附加的,我猜你读诗是为了写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