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甘肃的诗歌

1. 甘肃的诗歌

甘肃的诗歌

1.李白描写“甘肃”的诗词有哪些

李白描写“甘肃”的诗只有一首,就是《关山月》。

诗中的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2.请告诉我关于甘肃的古诗词

兰州篇 紫骝马……………………………………………………………………(唐)卢照邻 出塞………………………………………………………………………(唐)沈佺期 金城北楼 ………………………………………………………………(唐)高适 题金城临河驿楼…………………………………………………………(唐)岑参 望海潮……………………………………………………………………(金)邓千江 步韵五泉山…………………………………………………………………(明)陈质 游五泉 ……………………………………………………………………(明)李文 后五泉……………………………………………………………………(清)牛运震 兴隆山四景…………………………………………………………(清)刘一明 我忆兰州好(其一)……………………………………………………(清)江得符 九州台……………………………………………………………………(清)秦维岳 金城关 …………………………………………………………………(清)张澍 兰州竹枝词(其四)……………………………………………………(清)马世焘 黄河………………………………………………………………………(清)马世焘 游白塔寺……………………………………………………………………(清)崔旸 小西湖竹枝词……………………………………………………………(清)王澍霖 兰州庄严寺………………………………………………………………(清)谭嗣同 别兰州 …………………………………………………………………(清)谭嗣同 翻水车诗……………………………………………………………………(清)金炼 过兰州浮桥…………………………………………………………………黄润勋 五泉记游………………………………………………………………………周应沣 登皋兰山………………………………………………………………………张良弼 青城杂咏(其一) ……………………………………………………………杨巨川 黄河皮筏……………………………………………………………………燕南楼主 嘉峪关篇 关山月……………………………………………………………………(唐)卢照邻 陇西行……………………………………………………………………(唐)王维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唐)岑参 宿嘉峪关……………………………………………………………………(明)陈诚 嘉峪关……………………………………………………………………(明)杨一清 嘉峪晴烟……………………………………………………………………(明)戴弁 玉关来远……………………………………………………………………(明)戴弁 戍楼晓角………………………………………………………………(明)戴弁 防秋登嘉峪关纪事(三首)……………………………………………(明)陈其学 嘉峪关楼…………………………………………………………………(清)岳钟琪 柔远亭(二首)…………………………………………………………(清)沈青崖 入嘉峪关…………………………………………………………………(清)洪亮吉 进嘉峪关…………………………………………………………………(清)史善长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清)林则徐 塞外杂咏…………………………………………………………………(清)林则徐 出嘉峪关(二首)………………………………………………………(清)王树枏01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诗经·大雅·灵台》02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03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高适《金城北楼》04 百丈伟雄关,楼角悬星斗。万里城垣远接天,垣上飞云走。

秋夜月如钩,风雪长相守。昔日狼烟不再看,牧笛东风柳。

——卜算子·嘉峪关0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06 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罗家伦《五云楼远眺》07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杜甫。

3.请告诉我关于甘肃的古诗词

兰州篇紫骝马……………………………………………………………………(唐)卢照邻出塞………………………………………………………………………(唐)沈佺期金城北楼 ………………………………………………………………(唐)高适题金城临河驿楼…………………………………………………………(唐)岑参望海潮……………………………………………………………………(金)邓千江步韵五泉山…………………………………………………………………(明)陈质游五泉 ……………………………………………………………………(明)李文后五泉……………………………………………………………………(清)牛运震兴隆山四景…………………………………………………………(清)刘一明我忆兰州好(其一)……………………………………………………(清)江得符九州台……………………………………………………………………(清)秦维岳金城关 …………………………………………………………………(清)张澍兰州竹枝词(其四)……………………………………………………(清)马世焘黄河………………………………………………………………………(清)马世焘游白塔寺……………………………………………………………………(清)崔旸小西湖竹枝词……………………………………………………………(清)王澍霖兰州庄严寺………………………………………………………………(清)谭嗣同别兰州 …………………………………………………………………(清)谭嗣同翻水车诗……………………………………………………………………(清)金炼过兰州浮桥…………………………………………………………………黄润勋五泉记游………………………………………………………………………周应沣登皋兰山………………………………………………………………………张良弼青城杂咏(其一) ……………………………………………………………杨巨川黄河皮筏……………………………………………………………………燕南楼主嘉峪关篇关山月……………………………………………………………………(唐)卢照邻陇西行……………………………………………………………………(唐)王维过酒泉忆杜陵别业…………………………………………………………(唐)岑参宿嘉峪关……………………………………………………………………(明)陈诚嘉峪关……………………………………………………………………(明)杨一清嘉峪晴烟……………………………………………………………………(明)戴弁玉关来远……………………………………………………………………(明)戴弁戍楼晓角………………………………………………………………(明)戴弁防秋登嘉峪关纪事(三首)……………………………………………(明)陈其学嘉峪关楼…………………………………………………………………(清)岳钟琪柔远亭(二首)…………………………………………………………(清)沈青崖入嘉峪关…………………………………………………………………(清)洪亮吉进嘉峪关…………………………………………………………………(清)史善长出嘉峪关感赋(四首)…………………………………………………(清)林则徐塞外杂咏…………………………………………………………………(清)林则徐出嘉峪关(二首)………………………………………………………(清)王树枏01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诗经·大雅·灵台》0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03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高适《金城北楼》04百丈伟雄关,楼角悬星斗。万里城垣远接天,垣上飞云走。

秋夜月如钩,风雪长相守。昔日狼烟不再看,牧笛东风柳。

——卜算子·嘉峪关0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06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罗家伦《五云楼远眺》0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杜甫。

4.描写兰州的诗词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紫骝马》-卢照邻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谭嗣同《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

“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

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

清代兰州人江得符的《我忆兰州好》: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

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

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

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

5.赞美兰州的诗句有哪些

1. 明·王祎 《兰州》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2. 明·汤显祖 《送刘子极归饷兰州》

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

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

3. 唐·高适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4. 唐·马戴 《关山曲二首》

金甲耀兜鍪,黄云拂紫骝。叛羌旗下戳,陷壁夜中收。

霜霰戎衣月,关河碛气秋。箭疮殊未合,更遣击兰州。

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

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

5. 唐·卢照《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兰州的别称是什么?

兰州的别称是"金城"及"花果之城" 古代曾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还有一种说法“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汉代设金城郡,隋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而更名为兰州。后,几经变故,至清代又为兰州府。辛亥革命后,兰州市从此成为了甘肃省的省会。别名背后便可阅尽历史的厚度:有一传说为汉武帝西征时曾途径此地,拾得一金,隧赐名“金城”;又有一说兰州蕴藏金矿,有史料记载曾长年进贡朝廷;而又有文献解释说,这座城邦位于京城长安西方,而“金”在五行中属西方,故将此谓之金城;更有一说是取自《墨子》中“金城汤池”之意,兰州处于一东西向延伸的峡谷,夹于南北两山之间,北有白塔山,南有皋兰山,而“天上来”的黄河则夹于中间。汉时北有匈奴,西有西羌,兰州地处咽喉要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其挟地势之固,取“金城”也是恰如其分。

6.谁知道对甘肃省的一些赞美词或诗歌

1、飞机上 银鹰驮我上青宵,最是逍遥此一遭。

半世浮生今日事,凡心直欲比天高。 2、飞抵西宁(新韵) 舒翼银鹰入暮空,欢愉一路寄疾风。

小息初醒如隔世,入眼风光已不同。 3、初上高原(新韵) 初来乍到顿觉奇,踏上屋脊望眼低。

举手方知星可摘,诸仙谈笑语依稀。 4、初尝青稞酒(新韵) 坝子高回青藏歌,豪情一碗酿青稞。

书生似我无容量,也敢开怀敞腹喝。 5、藏族姑娘(古绝) 屋脊巍峙入天宫,长沐日月星辰风。

藏家姑娘俊俏不?两抹绚烂高原红。 6、藏家走婚之白毡房(古绝) 异俗奇风数藏乡,子不识父只认娘。

欲探其间玄奥处,跷蹊尽在白毡房。 7、文成公主赴藏歇日月山 当年西去息戈兵,龙女胸怀大义情。

日月山中孤寂泪,回流淌过万千程。 8、青海湖(宽韵) 顶罩穹庐水如镜,连波渺渺接青山。

谁持画笔抹浓彩,青海湖蓝色胜天。 9、青海湖 钟灵毓秀孕珍珠,莽莽高原七彩湖。

料是神仙挥巨笔,浓妆艳抹美人姝。 10、青海湖(古绝) 山依远水隈,云贴镜面飞。

蓝天波一色,四望景奇瑰。 11、鸣沙山(宽韵) 跋山涉水万千程,至此油生思古情。

丝路繁华成旧梦,依稀耳畔荡驼铃。 12、敦煌藏经洞(新韵) 浩瀚经书天下稀,历遭劫数五存一。

当年藏所今依旧,徒惹游人悲泪迷。 挥戈御寇事犹追,慷慨为闻号角吹。

万里河山收陷落,千秋国族挽亡危。 离滇老卒期颁证,出陇青年未荐碑。

共谱风云歌铁血,只今回首令徒悲! (甘肃刀客原文载于 05-01-18) ※待正名者——指抗日时在国民党军中,如远征军滞留于缅甸者、甘肃靖远从军之六百壮士者等。 ※离滇老卒——据“凤凰卫视”2003年拍摄的电视专题片《中国远征军的最后故事》披露:日本投降后,有部份远征军将士自行留缅,多以从事中华文化教育谋生。

虽历经艰难困苦,其民族之志犹未磨灭。这些未返国参加内战,而被国民党视为作“逃兵”的抗日将士,至今仍希望祖国颁证承认其抗日历史。

余以为,以返国参加内战者,其抗日历史亦当承认,何至此辈凋零殆尽犹不得其所也。 ※出陇青年——刀客有文说,其家乡甘肃靖远抗战时,有六百青年参军御寇,今犹未有纪念之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