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一卷唐诗蜀

1.十年幕府悲秦日,一卷唐诗补蜀风谁写的

这是一位不知名诗人写的,在成都杜甫草堂中的对联这是嵌于联中第六字的雁念翎格对联。

泰指陕西,蜀指四川。杜甫的诗篇多于秦、蜀写成。此联之意借杜甫诗:“《诗经》无蜀风”句。作者是将杜甫诗和《诗经》相提并论的。

释义:“十年幕府悲秦日”概括了诗人747年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安史之乱的暴发,致使他不愿再作一筹莫展的华州司功参军的官儿,因而于759年,弃官西行,带着家小,离开了饥民遍野的关中,经陕西、甘肃逃到四川成都。

“十年幕府悲秦日”正是诗人对十年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疾首痛心,哀惋叹息的总结。

“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扩展资料

背景故事: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2.十年幕府悲秦泪,一卷唐诗补蜀风落落流连邀月影,依依虚枕纳溪声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的对联 十年幕府悲秦泪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 一卷唐诗补蜀风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 追答 : 回答有误,待补充 追答 :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张耒 夏日三首(其一)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 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十年幕府悲秦泪,一卷唐诗补蜀风。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的对联“十年幕府悲秦日”是诗人对十年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疾首痛心,哀惋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

3.谁知道一首集唐诗句的歌

蜀道难⑴

噫吁嚱⑵,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⑶,开国何茫然⑷!尔来四万八千岁⑸,不与秦塞通人烟⑹。西当太白有鸟道⑺,可以横绝峨眉巅⑻。地崩山摧壮士死⑼,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⑽。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⑾,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⑿。黄鹤之飞尚不得⒀,猿猱欲度愁攀援⒁。青泥何盘盘⒂,百步九折萦岩峦⒃。扪参历井仰胁息⒄,以手抚膺坐长叹⒅。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⒆!但见悲鸟号古木⒇,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21),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22)。连峰去天不盈尺(23),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24),石水崖转石万壑雷(2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6)?剑阁峥嵘而崔嵬(2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8)。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29)。锦城虽云乐(30),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31)。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