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陆游的诗歌风格特点

1. 陆游的诗歌风格

陆游的诗歌风格

1.陆游诗的风格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2.陆游诗歌艺术特点及分期

首先,陆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此相联系,陆诗中的人民性倾向、人道主义性质,也为学界关注。

如张国光(爱国诗人陆放翁和他的诗》((新建设》1955年第i期)、程千帆《陆游及其创作》(《文学研究)1957年第1期)、朱东润《陆游的思想基础》(《光明日报》1957年7月19日)、喻朝刚《陆游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文学论文集》第2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诸文均不乏这方面的论述。李易在《陆游诗选·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中说:“陆游诗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反映了南宋一代我国人民坚决反抗侵略的意志和要求。”

作者认为在陆游身上,“对于祖国的热烈的爱和对于人民的深厚感情原是相一致的。”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将陆游与宋代其他爱国诗人相比,指出陆游“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A},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击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她的梦境之中去。

其次,陆诗的艺术分析主要集中在创作道路及创作分期的探讨上,这一方面是基于陆诗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以及陆诗的现实主义创作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与当时陆游的基础研究取得很大的成就有关。年谱方面有欧小牧的嵘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于北山的《陆游年谱》(中华书局1961年版),传记方面有齐治平《陆游传论》(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年版)、(陆游》(中华书局1961年版)、朱东润《陆游传》(中华书局1960年版)、欧小牧《爱国诗人陆游》(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特别是有关陆游的传记类著作对陆诗的分期研究更为具体、深人。

关于陆游诗歌创作的分期,赵翼《瓯北诗话》早、中、晚的“三分法”向来为研究者普遍接受,程千帆《陆游及其创作》、朱东润《陆游研究·陆游作品的分期》(中华书局1961年版)、齐治平《陆游传论》虽各期起迄不一但均持三期说。欧小牧《爱国诗人陆游》重点就放在对陆游三期创作的描述上:公元1152年一1189年为第一期,是陆游少年至中年时期的创作,主要是留居西蜀及“起知严州”阶段的诗歌创作;公元1190--1201年为第二期,老年时代的前期,主要是奉祠家居时期的诗歌创作;公元1201年一1210为第三期,老年的后期,主要是家居的诗歌创作。

3.陆游的写诗风格

陆游诗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陆游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之后成为又一位善于集前人之大成的诗人。

他不但能兼采古代优秀诗人的成就,而且善于向当代诗人学习。举凡诗经之风雅,屈原之浪漫,陶渊明之淳朴,王维之静穆,岑参之恣肆,李白之壮浪,杜甫之沉郁,梅尧臣之古淡,苏轼之飘逸,黄庭坚之学力,曾几之规矩,吕本中之流转,都能在陆诗中找到痕迹。

所以人们常用“风致”、“敷腴”、“俊逸”、“浑厚”、“悲壮”、“天成”、“道劲”、“豪迈”、“沉郁”等词来形容他的多种风格。在集大成的同时,陆游也善于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陆游的爱国诗具有高度的抒情性,这主要和在感情的酝酿与艺术的表现上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分不开。他善于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结为体,作为抒发爱国之情的基调;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张、跳跃,善于高度概括等艺术手法为用,作为抒情的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壮、又踔厉风发的一家之风。

陆游的经历、抱负与杜甫都有相似之处,这使他学杜能“得其骨”、“得其心”(《宋诗钞》)。如: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但陆游的性格与气质又与李白有相似之处,因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多有李白浪漫奔放的特点。 如富于想象,特别是善于惜助梦境来抒发北伐复国的激情,变沉郁为高昂。

据《瓯北诗话》统计,全集中记梦者有99首之多。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诚,觉而有作》,写梦中大捷景象:“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又如很少拘限于某一细微之情,而是高度概括地抒发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的情感,语言凝炼,感情跨度大,富于跳跃性。

篇幅也较短,如《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四句一层,极为凝炼,感情宕荡起伏。 再如语言宏丽恣肆,在语言修辞方面也类似李白,多豪壮语、感慨语、反问语、夸张语。

如《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

兴来买进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总之,陆游将杜甫与李白的长处兼收并蓄,并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下融进了强烈的自我情感,因而“其声情气象自是放翁,正不必摹仿李杜”(李兆元《十二笔舫杂录》)。 陆游的农村诗既善于吸收陶源明的平淡真纯、王维的静谥幽雅、梅尧臣的古朴自然,又能继承学习中晚唐、北宋以来白居易、张籍、王建、欧阳修、以至范成大等人关切现实的精神,形成既幽美纯静,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家之风。

陆游的闲适诗也能集白居易的和平粹美,苏轼的才情横溢,江西诗派的注重工力、流转圆活的各种特点,构成自己精工绵密的风格。 各体皆工,七言犹工,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另一重要体现。

陆游的律诗善于属对,几乎每首都有一联佳对,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以致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之赞,比起那些“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赵翼《瓯北诗话》)的诗人在记问、力量、才思各方面都高出一筹。如云:“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瓯北诗话》引)等,不一而足。

陆游的绝句、尤其是七绝标志着宋代最高水平。有的继承唐人之风致,如《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有的不沿袭唐人旧调,如《追感往事》: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这类绝句“纯以劲直激昂为主,然忠义之色,使人起敬,未尝非诗之正声矣。”(《养一斋诗话》) 陆游的古诗“工丽更深于近体”,更适合表达陆游深沉而奔放的感情,所以写起来“浑灏流转,更觉沛然有余。”

(《瓯北诗话》) 讲究工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 陆游诗不以数典为能事,但一旦使用则驱使如意、妥帖通畅。

陆游诗的语言能使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得到和谐地表现。讴歌北伐多雄豪语,描写自然多平淡语,吟咏闲适多精美语。

总之,“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今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

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择。”(《瓯北诗话》) 陆游诗也有诗意重复,草率成篇,有句无篇的缺点。

试论陆游词的风格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

4.【陆游的写诗风格】

试论陆游词的风格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陆游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变的.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有时自命不凡,却又常常自暴自弃;他喜交友,但是总觉得孤独;他感情强烈,却又一味标榜自己"冷淡";他自视清高、不耻贫贱,却又谦卑地请求官职俸禄.当然他还有不变的东西,即他那强烈的爱国之心.复杂的性格必然形成思想内容复杂的作品.对于陆游的词风,前人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明代杨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南宋刘克庄:"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陆游的词兼具"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但纵观他143首词,其主要风格还是豪放而非婉约,他更为接近苏、辛,而不是秦观和其他词人.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盟主,又是词坛豪放一派的开山之祖,他对于陆游的影响很深.陆词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新传统.在苏轼以前,词坛是一片靡靡之音,这与词的题材限于男女恋情是紧密相关的,自从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后,词的内容就开始丰富,词的境界才开始变得广阔.南宋前期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诗人在词中增加了"家国之恨"这一社会政治内容,使词获得了与诗完全同等的文学地位.陆游是辛派成员之一,他的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从题材上来说,既有人生的失意颓唐、羁旅行役的感伤、席间方外的酬唱赠答、玩世不恭的自我解嘲、深挚动人的爱情、清高孤傲的咏梅之作,也有游仙学道、闲适自得、纵酒狎妓的无聊篇什.? 爱国主义是陆游作品中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同样鲜明地表现在他的词中.但是它不像是中表现得那么直接,而是通过理想破灭的悲哀表现出来.陆游的理想有"驱逐逆胡、恢复中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一面,也有追求"千秋事业、青史功名"——属于个人利益荣誉的一面.但在当时的情境之下,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陆游在诗中多次表明了他杀敌立功的愿望和决心,如:"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江上对酒歌》)而在陆词中,除了少数表达了他的这种期待外,更多的表现了他的叹息和失望.陆词不像陆诗那样高昂激越,而是低沉抑郁的如:《诉钟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中原当日山川震,关铺回头煨尽.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陆游的"以词为诗"还体现在语言的自由平易,不受音。

5.陆游诗的风格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

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6.谁知道陆游的诗

陆游(1125~1210)中国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图片生平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又受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影响较大.他20岁时与唐琬结婚,夫妻感情甚笃,但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失败,陆游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罢黜还乡.后屡次上书求职,乾道五年(1169)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乾道八年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襄理军务.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收复中原的希望也就此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 、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五年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得到重用 ,孝宗派他到 福州 、江西 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奏请开仓赈济,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 6 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十五年,陆游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锐意进取,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在这一时期,陆游曾应韩侂胄之请,为他撰写了《南园记》,希望他“勤劳王事”.嘉泰二年(1202),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诗歌创作 陆游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约 30 年),但集中现存诗却最少,约200首左右,这是因为他将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尽行删去的结果.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地位.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 年,现存诗约近 6500 首.这一时期的诗作最多,当是由于晚年未暇删汰的缘故.诗中表现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在这一时期的诗中 ,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 3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他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抗敌御侮一直是 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 的思想主题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如《书愤》、《金错刀行》、《关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陆游同时还对腐朽无能 、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痛斥那些不恤国难 、唯知奢靡享乐的官僚.如《 感愤 》、《 夜读范至能〈 揽辔录〉》、《追感往事》等诗.对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深切的关怀.并且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在《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中,他对“盗贼”的看法已经冲破一般文士的观点,“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总之,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 ,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 ,《 示儿 》、《剑门道中遇微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楚城》、《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等,都不愧是“视唐殆无愧色”的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来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陆诗无论在思。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