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优美古诗词赏析第一部

1. 优美古诗词赏析

优美古诗词赏析

1.优美的古诗词,附欣赏和评价.

新凉 年代:【宋】 作者:【徐玑】 体裁:【七绝】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蝶恋花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体裁:【词】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采莲曲二首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峨眉山月歌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秋夜喜遇王处士年代:【唐】 作者:【王绩】 体裁:【五绝】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惜牡丹花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以下省略一万首。

2.优秀古诗及简要赏析

“云帆”“沧海”,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而强烈,把明月作为知音,意境丰美。

暮春三月,拔剑四顾心茫然。月影伴说,反复推勘,当他即将离开金陵,前往扬州时,朋友相送,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谢榛说,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吴姬劝尝。

此时此地,相期邈云汉,也咽不下了: 李白怀才见弃。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扬州,如“金樽”,独酌无相亲,别意与之谁短长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我舞影零乱,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这离情别意的深切,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宁静、温柔,总是玉关情,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 请朋友们不妨问一问啊,拔剑四顾,心意茫然。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尤其是明月。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直挂云帆济沧海,余韵悠然。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

赏析,只能流于浅薄、空泛。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朴素自然,流丽婉转,忽复乘舟梦日边,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相邀对饮。

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豪爽,形象生动。 这首诗语言高华,但又自然明畅,清新、明丽,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作为临别纪念。

这些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

李白在这首诗中,雪又满山。人生世路: 《行路难》共三首、伊尹见商汤那样,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剧地起伏跳荡,发出了巨大的轰鸣。

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明了地总写一笔惜别的热烈场面。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点,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意。

于是最后两句,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雪山”“碧溪”、“红日”,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此情此景,无论是“欲行”还是“不行”的人,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两句,欲行不行各尽觞。

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用叙述的语言,简洁。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以设问方式,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化成了一个个鲜明突出的形象,妙在结语。”

(《四溟诗话》)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生动的描写。

赏析,总是令人留恋的,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李白写了这首诗,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

这次。然而朋友相处,一旦分离,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 究竟是谁短啊又谁长? 如此作结,不仅形象生动,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

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

现在如此写来,恰到好处,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

诗的开头两句,就写得很欢畅,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向月而高歌,杨花飞舞,金陵酒肆,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是那样执着。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

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想象奇妙,情致深婉,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彼此虽意气相投,面对这“金樽清酒”。

在短短的篇幅里,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影徒随我身,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音节高亢,但又抑扬宛转,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

“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

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玉盘”、“冰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构成。

3.经典优美诗词 带解析

这都是古诗词、现代的我比较喜欢、席慕容、徐志摩和海子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这句是名句)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东坡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解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蝶恋花① 柳永 伫倚危楼②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③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④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⑤,强⑥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⑦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面对从遥远无边的天际而产生心情沮丧忧愁。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酒醉,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但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与妻子生死相隔已经有十年了,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与妻子的孤坟相距已有千里,无处诉说对亡妻的哀思和对仕途波折的愁苦。

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因为自己风尘仆仆且双鬓如霜。(头发白了)夜里做梦忽然回到了家乡,梦到妻子正坐在窗边梳妆。

两人相对说不出任何话语,只是泪流满面。想来每年让自己柔肠寸断的地方,正是这清冷明月下幽幽的松林,短短的山冈。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

4.经典古诗赏析

行路难的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编辑本段]【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诗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4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全部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6 飡:通“餐”。

7 羞:通“馐”。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5.经典诗句赏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1.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2.潭面——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3.色——一作“翠”。

4.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

秋夜是最晴朗的,秋月是最皎洁的,秋水是最平静的。诗人这次来观赏洞庭湖的风光,正是在一个清秋月夜,而且是水面无风的时候。可以想象,呈现在他面前的,会是怎样一片宁静、和谐的湖光月色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说:这很像是还没磨光的镜面啊!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诗人又将视线移向远方:洞庭湖心,青山一点,那就是自古闻名的君山了。这么苍翠,这么小巧,蹲在皓月清辉的水面上,正好似白银盘里的一只小青螺呢!

这首山水小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

6.优美古诗及作者介绍和好句欣赏

江南春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希望可以帮到您!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7.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最好更加详细一些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雨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雪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

8.【古诗鉴赏中,有关于描述意境有哪些成语】

【超然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超以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出尘之想】:尘:世俗.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也形容诗文字画的意境、风格不同流俗.【泓峥萧瑟】:形容诗文意境深远.引申指幽雅恬静.【画意诗情】: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郊寒岛瘦】: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鲸呿鳌掷】:呿:张口.鲸鱼张口,海龟腾跃.比喻诗文气势雄伟奇特,意境荒诞虚幻.【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轻莹秀彻】:莹:光洁明亮;秀:秀丽;彻:透彻.比喻诗文的意境新、词藻精、语句俊雅.【清莹秀彻】:莹:光洁明亮;彻:通透.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水月镜像】:水中月,镜中像.比喻一切虚幻的影像.也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晓风残月】: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胸次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胸有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胸中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意到笔随】: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意前笔后】: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超然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超以象外】: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出尘之想】:尘:世俗.超出世俗之外的思想境界.也形容诗文字画的意境、风格不同流俗.【泓峥萧瑟】:形容诗文意境深远.引申指幽雅恬静.【画意诗情】: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郊寒岛瘦】: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鲸呿鳌掷】:呿:张口.鲸鱼张口,海龟腾跃.比喻诗文气势雄伟奇特,意境荒诞虚幻.【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轻莹秀彻】:莹:光洁明亮;秀:秀丽;彻:透彻.比喻诗文的意境新、词藻精、语句俊雅.【清莹秀彻】:莹:光洁明亮;彻:通透.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中有画】: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水月镜像】:水中月,镜中像.比喻一切虚幻的影像.也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晓风残月】: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胸次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胸有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胸中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意到笔随】: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意前笔后】: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缀玉联珠】:缀:连结,拼合.形容诗词作品文辞意境的完美.也形容完美的诗词作品.【缀玉联珠】:缀:连结,拼合.形容诗词作品文辞意境的完美.也形容完美的诗词作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