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300首的主编是谁截止到2019年4月7日,最通行的是清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 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 《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 《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扩展资料: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三百首 2.唐诗300首,分别是哪几首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目录 唐诗三百首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之一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之二 卷一 五言古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卷一 五言古诗 月下独酌 卷一 五言古诗 春思 卷一 五言古诗 望岳 卷一 五言古诗 赠卫八处士 卷一 五言古诗 佳人 卷一 五言古诗 梦李白之一 卷一 五言古诗 梦李白之二 卷一 五言古诗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卷一 五言古诗 送别 卷一 五言古诗 青溪 卷一 五言古诗 渭川田家 卷一 五言古诗 西施咏 卷一 五言古诗 秋登兰山寄张五 卷一 五言古诗 夏日南亭怀辛大 卷一 五言古诗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卷一 五言古诗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卷一 五言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卷一 五言古诗 春泛若耶溪 卷一 五言古诗 宿王昌龄隐居 卷一 五言古诗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卷一 五言古诗 贼退示官吏 卷一 五言古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卷一 五言古诗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卷一 五言古诗 寄全椒山中道士 卷一 五言古诗 长安遇冯著 卷一 五言古诗 夕次盱眙县 卷一 五言古诗 东郊 卷一 五言古诗 送杨氏女 卷一 五言古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卷一 五言古诗 溪居 卷一 五言古诗 塞上曲 卷一 五言古诗 塞下曲 卷一 五言古诗 关山月 卷一 五言古诗 子夜吴歌 卷一 五言古诗 长干行 卷一 五言古诗 烈女操 卷一 五言古诗 游子吟 卷二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古意 卷二 七言古诗 送陈章甫 卷二 七言古诗 琴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卷二 七言古诗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夜归鹿门歌 卷二 七言古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卷二 七言古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卷二 七言古诗 金陵酒肆留别 卷二 七言古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卷二 七言古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卷二 七言古诗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卷二 七言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卷二 七言古诗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卷二 七言古诗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卷二 七言古诗 寄韩谏议注 卷二 七言古诗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卷三 七言古诗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卷三 七言古诗 山石 卷三 七言古诗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卷三 七言古诗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卷三 七言古诗 石鼓歌 卷三 七言古诗 渔翁 卷三 七言古诗 长恨歌 卷三 七言古诗 琵琶行并序 卷三 七言古诗 韩碑 卷四 七言乐府 燕歌行 卷四 七言乐府 古从军行 卷四 七言乐府 洛阳女儿行 卷四 七言乐府 老将行 卷四 七言乐府 桃源行 卷四 七言乐府 蜀道难 卷四 七言乐府 长相思之一 卷四 七言乐府 长相思之二 卷四 七言乐府 行路难 卷四 七言乐府 将进酒 卷四 七言乐府 兵车行 卷四 七言乐府 丽人行 卷四 七言乐府 哀江头 卷四 七言乐府 哀王孙 卷五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卷五 五言律诗 望月怀远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卷五 五言律诗 在狱咏蝉(并序) 卷五 五言律诗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卷五 五言律诗 杂诗 卷五 五言律诗 题大庾岭北驿 卷五 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 卷五 五言律诗 破山寺后禅院 卷五 五言律诗 寄左省杜拾遗 卷五 五言律诗 赠孟浩然 卷五 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卷五 五言律诗 送友人 卷五 五言律诗 听蜀僧浚弹琴 卷五 五言律诗 夜泊牛渚怀古 卷五 五言律诗 春望 卷五 五言律诗 月夜 卷五 五言律诗 春宿左省 卷五 五言律诗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 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卷五 五言律诗 月夜忆舍弟 卷五 五言律诗 天末怀李白 卷五 五言律诗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卷五 五言律诗 别房太尉墓 卷五 五言律诗 旅夜书怀 卷五 五言律诗 登岳阳楼 卷五 五言律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卷五 五言律诗 山居秋暝 卷五 五言律诗 归嵩山作 卷五 五言律诗 终南山 卷五 五言律诗 酬张少府 卷五 五言律诗 过香积寺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梓州李使君 卷五 五言律诗 汉江临眺 卷五 五言律诗 终南别业 卷五 五言律诗 临洞庭赠张丞相 卷五 五言律诗 与诸子登岘山 卷五 五言律诗 宴梅道士山房 卷五 五言律诗 岁暮归南山 卷五 五言律诗 过故人庄 卷五 五言律诗 秦中寄远上人 卷五 五言律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卷五 五言律诗 留别王维 卷五 五言律诗 早寒有怀 卷五 五言律诗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卷五 五言律诗 饯别王十一南游 卷五 五言律诗 寻南溪常道士 卷五 五言律诗 新年作 卷五 五言律诗 送僧归日本 卷五 五言律诗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卷五 五言律诗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卷五 五言律诗 赋得暮雨送李曹 卷五 五言律诗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卷五 五言律诗 阙题 卷五 五言律诗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卷五 五言律诗 送李端 卷五 五言律诗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卷五 五言律诗 云阳。 3.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十首诗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十首诗,家喻户晓,经典至极如下: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在平时的登高望远中就能表现出来不凡的胸襟抱负,从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短短二十个字,却让人感觉到对友情的珍重,真可谓绝句之中的佳品。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二十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烘托出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以豪迈旷达之笔,描写了边关将士们的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突出表达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为唐诗开辟了新的风气,豪迈的气象离别之作首次出现在唐朝诗坛。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是老杜的代表作。 《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整首诗苍凉慷慨,悲而不伤,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豁达广阔。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没有极力渲染送别的不舍,只是截取了一个片段,却让人感受到那份依依不舍的朋友情。 以上供参考。 4.唐诗300首有多少首唐诗的选本多得可叠床架屋,其中不乏名家的选本,宋代的王安石、现代的闻一多都编过唐诗选本,而如今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则是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实际是310首)。 康熙年间编定的《御定全唐诗)有4.8万多首。孙洙因不满意千家诗而选出300首唐诗作为教学生的家塾课本。 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只选了81位诗人,289首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序》的第三部分特地指出了选诗的标准,并阐述了素材搜罗辨析的困难。 从两个选本的序言中皆可推断选者或注者所熟悉的材料是非常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