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的叠字叠词手法

1. 诗经中的叠字

诗经中的叠字

1.真正的叠字诗词

《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临江远眺

渺渺茫茫浪拨天

霏霏拂拂雨和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

白白红红花满前

整整齐齐沙上雁

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

世世生生作话传

红楼梦宝钗代绣叠字诗

飞飞往往燕忙忙

两两三三日日长

雨雨风风花寂寂

重重叠叠泪行行

虚虚实实悠悠梦

淡淡浓浓俏俏妆

切切思思君漠漠

伤心心事事茫茫

2.诗经中的双声词和叠韵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6.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7.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8.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9.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3.诗经原文中的叠句例证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例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战袍。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咱们的戈矛,与你共同去杀敌。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内衣。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矛戟,与你共同去作战。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守下裳。 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铠甲和刀枪,与你共同奔战场(《语文教师备课宝典》之《诗经精译》)。

解读

“重章叠句,复沓而歌”的结构特点,把士兵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动人,而且更有一种音乐和谐之美。同时这样几章反复咏唱,更能充分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突出诗文的主题。

整体概括:

《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让每个读者听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清人方玉润曾描绘这种效果为“恍听田家妇女,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这比喻十分妥帖,描绘出了重章叠句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