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的叠字诗词《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临江远眺 渺渺茫茫浪拨天 霏霏拂拂雨和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 白白红红花满前 整整齐齐沙上雁 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 世世生生作话传 红楼梦宝钗代绣叠字诗 飞飞往往燕忙忙 两两三三日日长 雨雨风风花寂寂 重重叠叠泪行行 虚虚实实悠悠梦 淡淡浓浓俏俏妆 切切思思君漠漠 伤心心事事茫茫 2.用叠字诗词描写小动物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生。——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李商隐《夕阳楼》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诗经▪葛覃》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诗经▪召南▪草虫》 莎鸡鸣草间,喓喓动我情——俞南史《凝青轩对月小酌》 3.带有菡字的诗经有哪些带有菡的诗经只有一首,为先秦无名氏《国风·陈风·泽陂》 《国风·陈风·泽陂》--先秦无名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 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莲蓬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容貌好。日夜思念睡不着,内心郁闷愁难熬。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荷花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风度好。日夜思念睡不着,伏枕辗转多烦恼。 扩展资料: 带有菡字的古诗词: 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唐 · 李商隐《赠荷花》 译文: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2、愿妾身为红菡萏 —— 宋 · 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译文:愿妾身为红芙蓉。 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译文: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五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陈风·泽陂 4.诗经原文中的叠句例证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例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战袍。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咱们的戈矛,与你共同去杀敌。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内衣。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矛戟,与你共同去作战。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守下裳。 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铠甲和刀枪,与你共同奔战场(《语文教师备课宝典》之《诗经精译》)。 解读 “重章叠句,复沓而歌”的结构特点,把士兵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动人,而且更有一种音乐和谐之美。同时这样几章反复咏唱,更能充分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突出诗文的主题。 整体概括: 《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让每个读者听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清人方玉润曾描绘这种效果为“恍听田家妇女,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这比喻十分妥帖,描绘出了重章叠句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