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傅斯年诗经的艺术性在于不艺术上

1. 傅斯年诗经

傅斯年诗经

1.傅斯年的性命观这个是我的论文题目,我的大致结构是想在第一部门大

傅斯年论性命 作者:jimengchenghan 性命古训 性命问题是儒学的核心,对这一问题的历史情况,傅斯年有详细的考辨。

他说,他是在30年代始悟令与命、生与性的关系的,因为令、命、生、性在古代思想史上极为重要。傅斯年认为,阮元的《性命古训》是研究方法的范本,又是探讨儒家道德论的原始见解的专题论文,最能表显清代学者反对宋、明之学的立场。

傅斯年谈到,阮元与戴震不同,戴震主要是发挥自己的学说与思想,而阮元的研究,则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训诂学的方法,足为后人治思想史者所仪型。

亦即,以语言学的观点解决思想史中的问题。 但是傅斯年又认为,阮元的具体观点多不能成立。

一个,那时候的学问长项是古训、古音,但是分析观念反而不如朱子时代。 而且材料有限,远不如20世纪考古大发现以后的丰富。

另外就是时代偶像之蔽——那时候的人,敢说孟子的不是吗?他可是孔子的正宗继承人啊!阮元之书,正坐此病。第三,汉、宋门户之见甚深,而无暇细究真正的历史人文中的佛教、道教之事实真相,没有现在实证人文的态度和方法。

有此三端,问题能不重提吗? 实际上,傅斯年做《性命古训》的研究,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因人论人,而是将此题目作为一道例题,对自己平生所信奉、坚持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一总结和宣传,而具备起了案例法的意义。傅斯年一定是认为,无论什么研究,都脱不出该论文中所用到的态度和手法。

其实,傅斯年所认同的方法,在法、德多见之,即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一个思想史的问题。19世纪中叶以来,这种手法被频频用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本的解读。

傅斯年认为,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他说,世界上最哲学的民族有三个——古希腊、德意志、亚利安人。

其共同点是,当其文化很高时,而语言却未脱蠢笨的形质。 语言与思想是分不开的,文化、思想提高了,而语言的原形还在,于是玄学的滋长就不免了,这是语言与思想不合拍的结果。

有人以为亚利安人开辟了印度文明,希腊人开辟了地中海北岸文明,这个大错而特错。亚利安人到印度时,文化比土著低得多,它是在土著文明的基础上升级的;希腊人也一样。

“野蛮人一旦进于文化,思想扩张了,而语言犹昔,于是乎,凭藉他们语言的特别形质而出之思想,当做妙道玄理了。”(《性命古训辨证》) 我们说,20世纪的中国学人,他们是听话者、而不是对话者,他们缺乏对话的能力,而只有听话的本能。

像傅斯年这样,还算是追问性比较强的。 他举例说,汉译佛经,莫名其妙,可是直接看梵文,便很简单、清楚明了,这就是语言与思想不对应的例证。

傅斯年是学过梵文的,说话当然比历代不通印度语言、而附会以己意的学者、权威们可靠。陈寅恪也说过同样的问题,他对历史上的很多高僧十分不屑。

我们说,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古人用文言文翻译佛经,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阅读困难。 尽管现在有很多佛经白话翻译,但是历史夹生局面已经造成,很难扭转。

由此,如果是另起炉灶、一切从头开始,亦即,组织人力把西藏大藏经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独立翻译,不要管汉语大藏经,免得干扰,那么,佛学真正的局面可能就打开了,阅读问题一朝解决,汉语大藏经可能从此便完全式微。 而这件事,作为中国文化史的重头部分,早晚是要做的。

毕竟藏文大藏经义理更胜、较汉语大藏经为宏深,这属于基础建设工作。 希腊语言支配哲学,也是不用赘言的。

比如亚里士多德之十范畴,其实都是希腊语法上的问题;离开希腊语谈范畴,便不知所云了。康德哲学,也有严重的语言问题,以至于德国人说不可译。

傅斯年认为,真正的思想应该是像算学一样通行、不待翻译的,应是不局促于某一种语言的。我们说,这是一条重要法则,中文、或者说汉语,正是最不存在翻译问题的、最可译的,因而也应该是最通行。

就连最高之名——道,也是那样的简单直白(就是路的意思),其他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所以,汉语根本就不存在不可翻的问题,故我们说,我们只说可说的,至于不可说、不可译的,则任其自生自灭,只能如此。 傅斯年说,然而现实情况总是适得其反,完全不能翻译,则哲学受语言的支配,对此还有什么可说呢?所以我们说,哲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或者语言现象,哲学产生于语言,语言有多特殊,哲学就有多特殊,所以哲学注定了是一种地方性事物,它没有普遍性。

但是为了普世,它却具有了侵略性。 哲学不能翻译,它的本质全都在这里面,傅斯年没有说错。

所以,不可译使其无意义,不可译注定了只能无意义、无从有意义。但是中文不同,中文可以像数字一样直接转换成一切语言。

中文的高度简易性和简短性,在笔记本写作时代得到了充分说明,毫无笨重之感,除了20世纪以降、受西语影响的部分之外。 傅斯年举了很多在哲学上作祟的词,比如,Ding an sich、sein、werden等等,我们这里不能一一重复。

所以傅斯年坚持,算学思想,虽以中、欧语言之大异,而能涣然转译;哲学思想,以英、德语仅方言之差,而不能翻译,足见哲学为语言之副产物矣。 而哲学分析,就是从语言的严重麻烦中产生的,。

2.历史上有哪些出自《诗经》且有寓意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彩,佳句妙语层出不穷。不仅如此,古往今来,许多名人的名字也是撷取了某些诗句而得的。

古代

最名副其实的当属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了。诸葛亮字孔明,而这个“孔明”二字恰恰出自《小雅·信南山》中的“祀事孔明”。孔明,就是完备周详的意思。人如其名,诸葛亮虽然智慧过人,但一生谨慎小心,处事周到,“孔明”二字正是其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

蔡邕字伯喈(后汉大文人)

出处:《大雅·卷阿》“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后句是说凤凰叫声。这名字多好!

孔稚珪字德璋(南朝文人)

出处:《大雅·卷阿》“令闻令望,如圭如璋。”君子以玉比德。相似的还有词学家唐圭璋。

杜如晦(唐相)

出处:《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高行周(五代名将)、高怀德(行周子)

出处(只是猜测):《小雅·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周邦彦(北宋大词人)

出处:《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国家的俊杰!

杨维桢(元代诗人)

出处:《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栋梁之才。相似的有晚清词人邓廷桢字维周。

揭傒斯字曼硕(元代诗人)

出处:《鲁颂·閟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是说鲁国公子奚斯作新庙,特别的雄伟壮观。当然这几句诗的意思清代人有新解释。

吴敬梓(明文人,写《儒林外史》那位)

出处:《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梓代表父母。

方苞(清桐城文家)

出处:《大雅·生民》“实方实苞。”这句是形容谷物幼苗生长。此君和下面江永都要姓名相连看才是出自《诗》,应该不是巧合~

江永(清代学者)

出处:《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王引之(清朴学大家)

出处:《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就是说希望后代能继承好门风。结果王引之果然接过父亲的大旗,成就了“高邮二王”的学术地位。

朱骏声(清文字学家)

出处:《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是说文王有美好的声望。

近现代、当代

程长庚(京剧泰斗)(据《中》文)

出处:《小雅·小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王国维(不解释)

《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不过好像也挺接近《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袁克定(袁世凯子)

出处:《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寄托了多么好的寓意啊……同理还有著名诗人臧克家。

阎锡山(民国军阀)

出处:《大雅·江汉》“锡山土田。”“锡”就是“赐”。《诗》《书》等表示“赏赐”的句子特多。类似的名字还有皮锡瑞(晚清经学家)、裘锡圭(当代文字学家)等。

梁思成(不解释)

出处:《商颂·那》“绥我思成。”《商颂·烈祖》“赉我思成。”解释起来,“思成”可以理解为对祖先的怀念。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出处:《召南·甘棠》“蔽芾甘棠。”

邵洵美(现代诗人)

出处:《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傅斯年(不用解释了)

出处:《大雅·下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永远保佑你

唐圭璋(词学家)

相同的有南朝文人孔稚珪(最有名《北山移文》)字德璋。

方壮猷(历史学家)

出处:《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猷。”是说将帅方叔虽年高,依然能深谋远虑。姓方的叫这名儿,不可谓不巧。

3.诗经中对于爱情诗的分析理解(另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

《诗经》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时间很大,达五百多年,因此我们分析时也要看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其爱情诗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整体来说,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

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郑风 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

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周南 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卫风 木瓜》,“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这首诗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召南 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卫风 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

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 《郑风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鄘风 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又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

又如《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

《郑风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

4.有哪些出自《诗经》且有寓意的名字

1、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出生时,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诵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为其取名呦呦。自此,屠呦呦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见到蒿草,便发出“呦呦”的鸣声,呼朋引伴来食。

2、王国维:“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著有《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作品。

王国维曾用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该诗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想到周王朝那么多杰出的人才,都产生于本朝。

周王朝能够长命不衰,全靠维护周王朝的栋梁之材。有那么多济济一堂的贤才,周文王便可和乐康宁了。

3、林徽因:“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因,我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作为民国时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颇有诗意。

祖父为其取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徽音,意为美好的声誉。这个美好的名字,正贴合了她恬静清丽的外貌,幽兰般淡雅的气质。

4、梁思成:“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与其妻林徽因一样,名字也来源于《诗经》,“思成”,出自《诗经·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文中,思,为语气助词,成,即成就之意。 5、琼瑶:“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琼瑶,原名陈喆,琼瑶是其笔名,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琼瑶曾创作出了《烟雨濛濛》《一帘幽梦》《还珠格格》等大量经典的作品,主题皆为“情”与“爱”。 琼瑶一名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琼瑶,即美玉的意思,《诗经·卫风·木瓜》为表达爱情的诗歌,通过描述男女之间的相互赠答,表示纯粹而美好的爱情。 参考资料:人民网-徽因琼瑶等好名字来自《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