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三百首汇评王步高

1. 唐诗三百首汇评

唐诗三百首汇评

1.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的评论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诗以唐冠,宋以词我,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为浓缩了唐诗宋词精华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而备受推崇。自书成以来,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家家户户,诗书传家。凡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有《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诵读声,而且还将伴着时代的风雨永远传诵。

唐诗,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将中国的诗歌成就推向历史的顶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开启唐诗盛象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所谓的“初唐四杰”。处于初、盛唐之间,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的诗人是陈子昂,他极力提倡“汉魏风骨”,对盛唐诗文豪放风气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

到了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我国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济济。贺知章、王昌龄、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等名家,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上,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边塞派、山水派、田园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李白、杜甫的成就标志着唐诗的鼎盛,随后进入一个低潮。到了元和、长庆中唐年间,唐诗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刘长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等。

唐诗经过中唐的再度繁荣以后,到了晚唐,呈现出衰颓之势,但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两个重要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它继承着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经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紧接着伟大文学家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柳永的词广泛吸取民间音律的优点,以白描的手法叙事抒情,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与擅写恻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在苏轼以后,北宋词坛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一散一整,各有所长。北宋末期则出现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能于“苏豪”、“柳俗”和“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形成有名的“易安体”。

南宋词坛因为北方的沦陷、国家命运的改变,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以辛弃疾为代表,贯穿其词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这样,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被移植到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陆游、文天祥、刘克庄等。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宝藏。经和唐诗一起,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药石。

本书特色

2.把唐诗三百首写一句推荐信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3.求唐诗三百首赏析

原文地址:唐诗三百首 不能说思无邪作者:孔祥旭 孔子说:“诗(指《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直对孔子说的“邪”,不大明白。直到一天晚上翻阅《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选编),豁然开朗。

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兴奋劲儿,愣愣地看着书架,一夜无眠。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表述。

近来看余秋雨《寻觅中华》一书,算是有了一合适的表述(我看余秋雨的书,完全是为了了解中国大陆的文化市场,看看一斤玉米面到底可以出几斤发糕)。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风,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

这种气象,在唐之后再也没有完整出现,因此又是绝后的。” 这话我不同意。

但要是把“唐代”或者“唐”换成“先秦”,把“诗坛”换成“《诗经》”,我觉得非常合适。 唐代,即使是古代盛世,也是一集权专制社会。

唐代诗坛以官僚,特别是落魄的大小官僚为主。集权专制社会的官僚中,有“君子坦荡荡”,也有“小人常戚戚”,但更多的人是兼有“君子”“小人”等多重人格。

并且,随着个人境遇的变化,他们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鬼;一会儿君子,一会儿小人,甚至一会儿还可能是仙人圣人。这在先秦,是很难见到的。

唐诗的好,人人知道,我就不说了。关于唐诗的“邪”,让我们用例子说吧。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是张九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是韶州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宫廷斗争受挫被贬后所作。

如果取胜,他的诗肯定不会反映这样的心情。但受挫了,就说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就不厚道了,甚至有些虚伪。混迹于古代集权社会的官场,哪有“草木”不“求美人折”的?谁不争宠于皇帝?否则,学陶渊明不就得了。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整天对体制牢骚满腹的人,只要一入体制,干起当初他们深恶痛绝的事来不亚于原来体制内的人,甚或有过之。禽兽就禽兽,衣冠禽兽就没意思了。

这确实是一值得考虑的问题。 要是在先秦,人是不会这样矫情的。

比如孔子,他直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给人当车夫赶车,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干我爱好的事) 即使是“混官儿”,孔子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官欲”。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出去好呢?”孔子说:“卖出去吧!卖出去吧!我正等待着识货的商人哩。”

) ——率真而幽默!没有那么多遮遮掩掩,故作清高。喜欢当官就是喜欢当官,喜欢发财就喜欢发财。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斗败了,就承认自己在混官儿或者叫争宠方面技不如人。

宦海无常、伴君如伴虎的常识,谁都明白。如果不适合当官,就干点别的! 如果还想混官儿,就要有思想准备,可能屡战屡败,别怨天尤人。

还是孔子,在“郑”这个地方,跟弟子失散,学生子贡到处找他。逢人就打听他的下落,有人就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意思是,东门那里有个人,脸长得有些像尧,颈脖子跟皋陶一样,肩膀则跟子产差不多,从腰以下比禹短三寸,跟没家的野狗一样颓丧。子贡见孔子后,实话实说,孔子听了大笑:外貌嘛,倒不一定准,至于丧家之狗,说得还真像我(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真是率真而幽默,真大丈夫也! 与张九龄相比,白居易诚实些。在贬为江州司马后,见到一人老珠黄的女艺人悲哀地弹琵琶,非常动情地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失去了皇帝的宠幸,感觉像落魄的老戏子。

这是中国官场的真实写照! 在中国古代,官场像一后宫,只有一个人是男人,其他人不是嫔妃宫女就是太监,大家伙儿生活的惟一目的,就是争宠于一个男人,围着一个男人各个心怀鬼胎唯唯诺诺地混饭吃,甚至一有机会还常常偷东西。当然,也有像王昭君那样大彻大悟的女子。

这惟一的“男人”,肯定体会到了孔子那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唯独女子与小人难养啊,与他们亲近,他们就不尊重你;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你。)

这种体制下生活的人,在面对自然,面对友谊,面对爱情乡情等人之常情时,都可能流露出异乎寻常的真挚情感,写出意境绝妙的文字,但一遇到仕途,总是像孔子说的“女子”“小人”。 比如说李白。

因写诗为玄宗皇帝赏识,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但自我感觉太好,不。

4.唐诗三百首评注 长恨歌评析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玉扃:门闩。 9、迤逦开:一路敞开。

10、阑干:纵横。 【韵译】: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 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 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 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 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 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 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 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君看臣来臣望君。

5.《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谁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蘅塘退士(1711 年一1778年),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商量后,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是很严格,体裁不限,体例也不相同,希望编选出的新选本,能够成为有代表性的、流传久远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容易读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法是取自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法是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七十七位,计三百一-h首诗,其中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乐府三十九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所有的诗都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言古诗笔锋豪迈,大气磅礴,直接用于议论、叙事、抒情、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韦应物、孟浩然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演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恢弘的气势,手法多样,文笔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等。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隽永,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如云,具有代表性的有王昌龄、李白、孟浩然、王维、杜甫、刘长卿等。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杜甫在七律的创作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有唐一代,七律圣手还有王维、李商隐、杜牧、罗隐等,才华横溢,辉映古今。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杜牧、王维、韦应物、王昌龄、刘禹锡等人。 在众多的唐诗读本中,以《唐诗三百首》的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风行海内,雅俗共赏,老幼皆宜,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6.唐诗三百首编者对凉州词的批语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品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

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

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

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

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

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

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

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

悟。

7.唐诗三百首 顾青编注 这本书怎么样

《唐诗三百首》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仅署名“蘅塘退士”,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一些学者的考证,才确知他为孙洙。其生平事迹从清顾光旭编《梁溪诗钞》卷四十二、窦镇《名儒言行录》卷下、《锡金游庠同人自述汇刊》之《孙(讠巽)鸿自述》(孙(讠巽)鸿乃孙洙五世孙)可知:孙洙(1711—1778),字临西,或作苓西,别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官直隶大城、卢龙、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山东乡试同考官,后改江宁府儒学教授。少年时家贫,“隆冬读书,恒以一木握掌中,谓木生火,可御寒”。

晚年归里,著有《蘅塘漫稿》。他的继室徐兰英善书工诗,《无锡县志》和《清朝书画家笔录》均有小传,曾得过御赐“江南女士”的印章。乾隆二十八年(1763),夫妻二人切磋商讨,编成这部唐诗选作为家塾课本。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