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

1. 唐诗八大家

唐诗八大家

1.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

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

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

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È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

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

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概括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欣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由于这八位作。

2.唐宋八大家的古诗,词各三首.

一 韩愈晚菊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二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三 苏洵《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白马渡浐水,红旗照蜀山.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餐.《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徐州胜绝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四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南乡子 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五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七夕》 火流知节换, 秋到喜身安.林鹊真安往, 河桥晚未完.得闲心不厌, 求巧老应难.送酒谁知我, 瓢樽昨暮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六 欧阳修白牡丹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表海亭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七 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八 曾巩【南轩】 木端青崖轩,惨淡寒日暮.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久无胸中忧,颇识书上趣.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多景楼】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紫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秋怀】 天地四时谁主张,纵使群阴入风日.日光在天已苍凉,风气吹人更憀栗.树木惨惨颜色衰,燕雀啾啾群侣失.我有愁轮行我肠,颠倒回环不能律.我本孜孜学诗书,诗书与今岂同术.智虑过人只自仇,闻见于时未裨一.片心皎皎事乖背,众醉冥冥势凌突.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恤.远梦频迷忆故人,客被初寒卧沉疾.将相公侯虽不为,消长穷通岂须诘.圣贤穰穰力可攀,安能俯心为苟屈.。

3.唐宋八大家的所有资料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

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

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

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

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

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

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

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4.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诗词人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 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彪炳于文学之林.

韩愈,柳宗元提倡" 古文运动 ",以革新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文风.宋代的欧,曾,王,苏等文家,继承这一传统,更拓展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一,唐宋八大家

1,古文运动

2,从韩愈到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韩愈

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其代表作有《原道》,《师说》韩愈等.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柳宗元,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他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他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传编纂,诗文评论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名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等.他自称"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古录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老翁一人.

唐宋八大家——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 "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的艺术境界.其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唐宋八大家——苏辙

苏辙,北宋文学家,苏轼之弟.他早期的文章议论风发,晚期风格趋于澹泊沉静,善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他擅长各类文体,以策论为最.有《栾城集》等.他提出了独到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作的重要性,其散文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人称"苏文定公".

唐宋八大家——苏洵

苏洵,号老泉,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辙之父.苏洵工古文,长于论辩,内容宏博,笔力雄健.所作《权书》,《衡论》,《机策》等文章,深得翰林学士欧阳修和宰相韩琦的称赏.人称其文"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着;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

唐宋八大家——曾巩

曾巩,北宋散文家.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5.唐宋八大家的诗词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6.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3岁时就丧父,被寄养在哥哥韩会及嫂子家中。虽然韩愈早年流离困顿,但他依旧刻苦好学。贞元二年,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 。

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 鸿词科考试,都没有成功。

直到29岁才在汴州董晋幕府中谋得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 官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 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役表现出处理军 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

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 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宪宗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 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韩愈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扩展资料:

韩愈在潮州担任刺史只有短短八个月时间。在这八个月期间,他做了不少事,概括起来就是驱除鳄鱼,为民除害。

请教师,办学校;释放奴婢,不许买卖人口;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所有这些,历来被认为是“德政”的楷模,为民众所缅怀歌颂。

至今在潮州,有山名曰韩山、有条江名曰韩江,有个韩山师范学院。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愈韩文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

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学习文章和品行,影响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

在那个时候,比韩愈出身好、地位高的人,数不胜数。只有韩愈,举着理想的旗帜,行进在现实的泥沼中,即使触怒皇帝也不害怕,最终潮州山水为之易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