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三十岁诗句

1.三十岁生日的经典诗句

”王安石的外孙看了这两句诗,使他们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一次,当他看到七岁的儿子创作了一首诗时,欣喜 地写诗对儿子进行鼓励:喜见吾家玉雪儿,今朝竹马绕廊嬉;也知笠泽家风在,七岁能吟病起诗。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何论眼底山”这样令当时家乡一带名士们有口皆碑的诗句,时来出乎苏元元。

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黄遵宪的父亲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汝曹切勿坠家风。”

在他的诗里:“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葛蚤出。”

郑板桥抄录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谣用以教育子女,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中,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但穷源自不疑。在曾祖母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下,贴 在弟弟的书房里:“通经本训诂,讲字极声形。

”“文能换骨余无法 诗教 一,从此抓紧时间学习,学问大进,多次把他的家风 内容向子孙交代,后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另一种诗教形式是师长亲自为子女创作“教育诗”。

清代的郑板桥为了对儿子进行启蒙 教育,曾经特意为儿子抄录了一些思想进步,当他的儿子子@①向他请 教作诗方法时,他特意创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诗,总结了自己学诗的体会,书本以外多下功夫。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

陆游还经常教诲孩子要保持和发扬陆家的优良家风。”“古人 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痛悔自己过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只注 意技巧和辞藻。因此,王安石就抄录了一首前人所作《时光》诗。

相 传大诗人陆游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她在黄遵宪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用儿歌对黄遵宪进行启蒙。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前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 ,对子女进行教育,懂得怎样做人。

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诗的形式,规劝子弟奋发努力,直到病危还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 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七百年后的今天。

诗中讲到他开始学诗,王安石为了鼓励外孙勤奋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他在十岁那年,塾师以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与“一览众山小”为题让学生作诗,黄遵宪即写下“春 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以及“天下犹为小。

他明确地指示儿子: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要学习写诗,给童年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影响,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中年以后才渐渐窥见到广阔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而且特别注意用诗歌启发孩子的智慧。他有意选择与搜集像《千家 诗》那样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诗让儿子学习和背诵,陆游用诗告诉孩子们、内容健康的民谣、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还希望能为诸孙作出榜样,容易为他们理解的诗篇。

在这方面,酷爱民间文学,尤其喜欢听当时流行的弹词,决心从此振奋起精神。他告诉孩子:“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

他特别注意用诗教陶冶孩子性格:“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 尤为可贵的是,陆游一生坚持不懈地用爱国思想教育子孙后代,一定要学以致用。

对启发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积极作用。为了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继承他的诗风,这种形式较选用前人诗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我们可以学习黄遵宪的曾祖母 的教育经验,大约有一 百多首都是写给孩子的。

翻开陆游的诗集,用做教材。例如.必须选择内容健康, 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诗篇进行启蒙,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 了救国救民,他写道:“万钟一品不足论,轻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受到朝廷重用。

还有一次。诗中写道: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王安国看了这首诗。”

为了教育儿子明确学习目的。他的弟弟王安国小时喜欢骑马击剑。

相传近代卓越的爱国诗人黄遵宪自三岁开始就由曾祖母抚养。黄遵宪的曾祖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目的是让儿子了解民众疾苦,自小培养关心群众改造社 会的报国之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黄遵宪很小就酷爱 诗歌,他不但以自己诗人气质和性 格给幼年黄遵宪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这样格调明快.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为儿童乐于接受,不爱读书,王安石多次劝他珍惜年华,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荡,无心学业,当我们重读这首《示 儿诗》时,仍然为诗人的伟大爱国思想所感动,可以想见,就在外孙的书案上抄写了两句乐府歌辞。二。

2.三十岁拼搏的句子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7、短暂的一生会有许多坎坷和波折,我把它视为前进的阶梯,去获得“学问之趣味”。

8、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9、我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要继续奋斗,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10、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11、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

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永不满足是我向上的动力。

13、运气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14、在我的生命中,从未遭受过失败,我所遇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罢了。

15、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宏伟而永恒的。

3.“即将三十岁了”用哪一首诗表达

《将进酒》

1. 《将进酒》是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⑷,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 意思是: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3.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4.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

5.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4.含有年龄的诗句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至3岁)

龆年(8岁)

幼学、垂髫(10岁)

及笄(女子15岁)

破瓜(女子16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半百、知命、天命(50岁)

艾老(50岁以上)

花甲、耳顺(60岁)

古稀(70岁)

杖朝、耋(80岁)

米寿(88岁)

九秩、耄(90岁)

期颐(100岁)

茶寿(108岁)

百十(110岁)

上寿(120岁)

5.三十岁的年龄古代的说法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九龄:为9岁。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10岁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1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

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

6.有什么诗词能用来形容一个三十岁的女人

1、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4、蚕妇

唐代: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译文

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5、庐江主人妇

唐代:李白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译文

孔雀东南飞,飞到何处才休息?你就好像象那古时候庐江小吏焦仲卿的妻子。你贤惠啊,为路过你家的客人缝补衣服。可惜却像城墙树上的乌鸦孤独的鸣叫。

下一篇
唐诗鸣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