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一剪梅

1.一剪梅诗词叫什么歌名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江苏阳羡(今宜兴)人。

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隐居山中。词作有追昔伤今之意,文辞精美, 自然秀逸,别具一格,有《竹山词》。

一剪梅 蒋 捷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上片起首,“一片春愁待酒浇”,词人漂泊在外,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思归之情更是难以抑制。 坐在船上行驶在江中,看到岸边酒楼的酒旗正迎风招展,招袜顾客,心中不由地想借酒浇灭这浓浓的思归之情。

船儿渡过了秋娘渡与泰娘桥,偏偏又遇上这“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恼人天气,更加增添了旅人的春愁。 下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有人给自己洗客袍,调银字笙,烧心字香,何等地美满惬意唉,现在还不能回去,还是独自一人漂泊不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而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挑,绿了芭蕉”,时光远远地将人抛在后面,岁月不饶人啊!不信你看那红红的樱挑和绿绿的芭蕉,春天即将逝去,夏天就要到了。 上片是就眼前所见,借景写愁;下片转入对愁怀的直接述说。

作者因感春而生乡思,所以说“何时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是想见回家的欢乐情景,银字笙是一种乐器,在笙管上镀有银字作标记,故名。

如白居易《夜听高调凉州诗》:“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和调。”心字香是一种香名。

作者不写归家后如何同父母妻子相见欢聚之乐,而用“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八个字轻轻地勾勒出一个柔和温馨的氛围,恰和“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意境形成对比反差,这是虚写,让读者充分地去品味想象。 思归而曰“何时”,则知归家之事一时还无法实现,可是时光并不待人,冉冉春色又在飘泊羁旅中渐渐老去,所以作者最后又生出了“时光容易把人势”的感慨,春愁和乡愁是二而为一,互相关联的。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对得很新巧,红和绿本是形容词,这里却用作了动词,作者不说“樱桃红了,芭蕉绿了”而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就写出了春光老去的动态,显得活脱形象,口吻之间又露出了主人公对春光的恼恨无奈之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二句将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生动形象深受后人喜爱。

2.求把古诗《一剪梅》翻译成200字的短文急用

一剪梅(李清照)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译文二】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评点】这是一首别离词,是词人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词的上半部分写词人怀远念归.开篇一句点出时令,大概在清秋时节.“红藕香残”写户外的莲藕,“玉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气.此句色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花的开落,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人生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玉席变凉,这一方面是肌肤所感,另一方面更是心中所感.这一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随后五句交代词人一天的行动.“轻解罗裳”两句,写词人心事满怀,于是泛舟河上.“独上”二字,说明词人是独自一人.“云中”一句,直写相思之情.可随后词人并没有任情感随意抒发,而是仅此一句便戛然而止,最后两句又落于景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使人愁绪暗生.这两句景物描写生动、优美,颇能惹人愁怀,令人读之黯然.词的下半部分写离愁之深.“花自飘零”一句,上承前文的景物描写,下启后文的情感抒发,写落花流水之景,寓情于景,呼应上文的“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随后两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的相思之情,这里视角暗转,抒情对象不再只是词人一人,而是把其丈夫也并入其中,两人都为相思所苦,可见他们情意之深.最后三句,写相思之苦无法摆脱.词人笔法高超,“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相对应,对仗工整,妙笔生花,把相思之情的微妙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感人肺腑.。

3.谁知道古诗《一剪梅》的赏析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内容·鉴赏

【注1】“裳”,古汉语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衣:上衣。)(引)泛指衣服。《水经注·江水》:“猿鸣三声泪沾裳。”【注意】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的一种,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摘自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典(第4版)》)

[1]【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下薄纱罗裙,独自划着一叶兰舟。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