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综论pdf

1.关于林庚《唐诗综论》的一些 急 帮吗回答下 谢谢

中心论点:由草与柳意象来谈唐诗中“绿”与“青”的审美意义。

论证方法:举例子(例证法),如,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 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

对比论证,如: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分别出自贺知章的《咏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层次关系:分——总,先分说绿与青,最后总说俩者区别。

“绿”与“青”异同:1、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2、绿原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2.为什么有的书下载不成

首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目前在网络上能找到的电子书的各种格式吧。

1.TXT 我个人觉得这个格式是电子书的最好的格式,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看电子书的硬件,拥有这个格式的电子书都是最容易转换的,我转换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把各种电子书转换成为TXT的文本文件。当然,很多人也许喜欢网页那样可以有一个目录的格式,看个人习惯了。

2.HTML 这个格式是在网上看得最多的格式,超链接的模式让每本书分章分节看起来很舒服,要看第几章到目录去点点就可以了,在PPC上面可以直接用IE打开,我猜测PPC用户应该不会讨厌这种格式。可是在PALM的用户面前,这么多年都没有完美支持这种格式的软件,PALM用户只能使用各种不同的路子来将他进行转换,或者和我一样直接把它转换成为TXT。

最近我试用Webpro的时候发现这个软件可以打开HTML文件,其中的图形连接什么都还可以用,但是对于PALM来说太过巨大的这个软件加上他速度的超慢,我最后还是把它删掉了。3.EXE 也算是常见的电子书格式,一般是作为版权的需要将电子书做成这种不方便编辑的格式,不过在很多电子书的网站,你只能找得到这种格式。

这种电子书在PC上面可以直接阅读,在手持设备上就无能为力了。(我好像听说PPC上面有软件可以直接阅读EXE和CHM,希望清楚的高手给予说明)4.CHM HTML帮助文件格式,似乎是偶然的某一天有人发现这种格式很适合拿来做电子书,但它和EXE文件一样讨厌,同样不方便进行编辑,因此在很多电子书网站也可以看到这种格式。

这种格式在PC上面也是可以直接阅读的。5.PDF ADOBE公司的ADOBE ACROBAT READER使用的专门的格式,因为安全性强,内容不能被编辑,而且大多数格式转换到PDF都很方便,所以成为网络上官方发布文档的最喜欢的格式,见得比较多的是一些说明书,有一段时间网络上面很多电脑学习类书籍都是使用PDF文件格式的。

这种格式图文混排效果很好,在阅览器里面阅读就如同看一本书,可是想要完美转换图文到其他格式都相当困难,一直都没有见到比较好的工具。其格式英文书籍的在PALM上面可以用专门软件转换后阅读,目前还不支持中文书籍。

PDF文档最大的缺点就是文件很大,一本书在TXT格式下面可能只要几百K,成为这种格式,随便就上兆了。6.DOC Microsoft WORD的专有格式,当然是要用WORD打开了,相兼容的什么WPS,OPEN OFFICE应该也能打开,只不过排版或者字体上可能会有些出入。

DOC可以很容易转换成HTML和TXT,顶多就是丢失一些格式的信息,也算是比较开放的了。7.PDB/PRC 这两个就是PDA专用的格式了,主要是PALM先使用的,后来PPC通过相关软件也支持了这种格式的电子书。

8.CLF 这个格式问得不多,但是还是有人问,就在这里简单说说。这个是LISTPRO这个软件的专有格式,由于在PALM,PPC和PC上面都有这个软件,因此只要大家在自己机器上安装这个软件就可以阅读了。

至于这个格式的转换,应该是能够做到的,但我不熟悉,之后完善。9.其他 一些特别的格式,如超星电子图书馆的电子书,方正阅览器的电子书,XREADER等等,这几种格式目前只能使用提供的专门阅读器,也无法转换成为其他方便编辑的格式。

(在写这些期间,发现有软件名曰UnEBook,可以转换XREADER的EBX格式成为HTML,我试用一下效果很好,又一个格式被征服了:) 其中,XREADER的文件后缀一般是EBX,也有把阅读器直接打包在一起成为EXE文件的,文件大小略大于EBX格式。其阅读器下载地点如下: 超星电子图书馆的书籍后缀一般是PDG,阅读器下载地点如下: 在这里补充一点,在写该文期间,了解了一些PPC的内容,目前TXT,PDB,PRC,HTML,CHM,DOC等格式都可以完美阅读,PDF暂时还不完美,而PALM对HTML,CHM,PDF基本上无能为力(这里有人会提到一个软件REPLIGO,稍后提到),对于DOC现在有DOCUMENT TO GO可以支持了,可是总觉得支持的比较勉强。

好,现在我来谈谈怎么把格式都转换成为TXT吧。 首先,CHM和EXE先算做一类,这两种格式在之前有一些“E书伴侣”“Chm Decompiler”类型的软件,可以转换成为TXT或者HTML,但是这些软件仅仅对某种软件制作的EXE敏感,对用其他软件制作的EXE,就解不出来了。

或者看到某种格式就要用某个软件来转,实在是麻烦。不过这些问题都已经是过去时了,TOMPDA的GMX老大,写出了TL-PDB这个软件,这个软件支持几乎所有的EXE和CHM格式文件(除了上文提到的XREADER格式做成的EXE包),他截取的方法和其他直接转换的不同,但是有效,运行了TL-PDB之后,打开一个CHM或者EXE,就可以看到每个页面的上部就出现了CLIP TO TL-PDB,在它前面的那个框里面打勾,这个页面里面的所有文字都自动记录到TL-PDB的界面去了,然后另存为PDB或者TXT随便你了。

使用这个软件,基本上CHM和EXE文档就不成为问题了,不过每。

3.求诗词赏析好书

人间词话《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鉴赏辞典《杜诗镜铨》 1.《诗的八堂课》:中国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国人的诗也是舌尖上的诗 —— 中国人与生俱来地能够品味诗的味道。

中酒在中秋,杯中有湛湛古典。夜月如梦游,流光流水呀流年。

——《中秋》 通往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的八堂课: (1)博弈:写诗就是下棋? 下棋是理性上的竞争,奕棋型的诗人必须是精算师,要耐心地从众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2)滋味:诗歌也许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元素的甜,本来的美。 (3)声文: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这是公开的秘密。

(4)肌理:诗是活的有机体,可以全方位地感知,从滋味到味觉,到声音的听觉,再到肌理的触觉。 (5)玄思:“哲理诗”文本基本上跟包装纸一样,一打开就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哲理放在里面。

(6)情色: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乡愁: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

(8)死亡:死亡是接近巅峰时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2.《谈艺录》:中国第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谈艺录》出而诗话亡。

—— 钱学专家陆文虎 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 钱钟书 《谈艺录》近130种诗话,500余种西方论著: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

十个文艺理论方面的问题:艺术创作的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妙悟与神韵、理趣、于山水中见性情、“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文章布置的“行布”、比兴风骚、曲喻、心手物相应、词与意的离合。突破“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 :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

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 3.《冠英说诗》:收录了十余篇余冠英先生的文章,或考据,或分析,或讲解,或品读,有短有长,其主旨皆离不开一个“诗”字。

五十丝弦记逝年,庄生晓梦已如烟。诗人比兴容多义,无事纷纭议郑笺。

—— 余冠英有舂容大章,也有残丛小语: “博”有“大”义,雅也有“大”义,《世说新语》有“雅量”一门,雅量即是大量。“博”与“雅”相连成词是常见的,多识广闻谓之“博雅”,如《楚辞章句》谓淮南王“博雅好古”。

对于人品而言,像黄宪那样“汪汪若千顷波”方不愧“雅流”。对于诗文而言,有这样汪汪千顷的气象,也没有不雅的。

本书末尾加入了作者生前发表的小篇幅文章和古体诗作品。 4.《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之作。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 叶圣陶《诗言志辨》:从“诗言志”的意念为中心。

研究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条诗论的史的发展。《经典常谈》: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更为亲近、熟悉。

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 5. 《词谱律析》(全两册) :从格式到风格解读词谱之美,谱书专著中的全新体例尝试。

精选最为常用、最具特色之135调。 究词律词谱之变,体会词语之美。

既是一部常用调谱书,又是其律理论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辛弃疾词 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 晁冲之词——豆句在声律上往往给人一种激越、昂扬的感觉,即如一首歌曲唱到结尾前,要将声调挑起,推向高潮。这两个豆句之后,用一个六言句作结,便起到这种作用。

附解:仄韵格汉宫春此调还有“仄韵格”,如康与之《汉宫春·慈宁殿元夕被旨作》。此词句读,包括豆句等,皆与张先平韵体词完全相同,只是将字尾改作仄韵。

延伸阅读:诗词格律详解系列 《诗律详解》《词律综述》 6.《李清照诗词选》:近半个世纪研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集成”之作。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代词宗”夏承焘说“易安心事岳王知”,乃是指李清照与爱国名将岳飞有着同样的江山社稷之虑。

本书更贴近李清照的种种内心隐秘,从而绎出李易安的诸种“心事”——在作者四十年间有关李清照的十余种撰著中,陆续考证出其幼年失恃、党争株连、婕妤之叹,以及终生无嗣的庄姜之悲等等十余桩“心事”,提出了多种新人耳目的独到见解。 延伸阅读: (1)古代诗词典藏本。

4.帮找几本书的免费pdf 诗经 论语人 间词话 孙子兵法 周易 唐诗三百首

新浪爱问共享资料下载:

《诗经》参考书目:

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3、程俊英《诗经译注》

4、高亨《诗经今注》

5、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

《论语》参考书目:

1、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

2、李方《敦煌论语集解校证》

3、皇侃《论语义疏》

4、刘宝楠《论语正义》

5、程树德《论语集释》

6、钱穆《论语新解》

《周易》参考书目:

1、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3、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5、李镜池《周易通义》

6、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

7、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

8、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5.古建筑书籍哪里的最全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 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 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 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 清代建筑【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pdf 精装 十一册【有原书】 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 44、《佛教建筑与地理风水》.pdf 4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pdf【有原书】 4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pdf【有原书】 47、《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pdf【有原书】 48、《建筑考古学论文集》.pdf—杨宏勋 49、《刘敦桢文集》.pdf第一卷 50、《传统灰作基本操作与应用之研究》.pdf 51、《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pdf 52、《风水理论研究》.pdg—王其亨【有原书】 53、《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pdf—王天【有原书】 54、《古建筑勘查与探究》.pdf—张驭寰 55、《古文物称谓图典》 .pdf 56、《华严寺》.pdf【有原书】 57、《绘图鲁班经》.pdf 58、《匠学七说》.pdf—张良皋 59、《美的历程》.pdf(插图本珍藏本)—李泽厚 60、《麦地里的飞檐》.doc【有原书】 61、《清代匠作则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 62、《明式家具萃珍》.pdf—王世襄 63、《明式家具研究》.pdf—王世襄 64、《明式家具珍赏》.pdf—王世襄 65、《髹饰录解说》.pdf: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王世襄【有原书】 66、《中国古代门窗》.pdg—马未都 67、《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pdf—田家青.pdf 68、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 《营造法式》解读-密码材栔双全的QQ号 69、《园综》—陈从周 70、《中国园林鉴赏辞典》.pdf—陈从周【有原书】 71、《苏州古典园林》.pdg—刘敦桢 72、《乡土建筑装饰艺术》.jpg—楼庆西 73、《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楼—覃力 74、《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门—覃力 75、《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弄—张锡昌 76、《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墙—尹文 .pdf 77、《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台—韦明铧.pdf 78、《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亭—覃力 .pdf 79、《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园—陈从周.pdf 80、《山东寺庙塔窟》.pdf—赵浦根 81、《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pdf 82、《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pdf--一丁 雨露 洪涌 8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8 私家园林 84、《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2 佛教建筑 (一 北方) 85、《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pdf—李书钧 86、《不只中国木建筑》.pdg—赵广超 87、《弘一大师全集》.pdf·第9册:书法卷.djvu 88、《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沈从文【有原书】 89、《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pdf 9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pdf 9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pdf 9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pdf 93、《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pdf 94、《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pdf 9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pdf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pg付熹年 (文物1973.7) 中国古代建筑代表。

6.求电子版名家注释《诗经》,《论语》等PDF电子书

1:

电骡下载页:(目录下列)

/groups/academic

2:国学数典论坛(有很多下载资源,TXT的文件更小)

.cn/?fromuid=6196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版图书][PDF][石渠藏简发布]

诸子百家 古典名著 围棋书 (pdf包)

[推荐][任真先生扫描学术书籍资源下载索引][任真先生发布]

[英文圣经17种](Holy Christian Church Bible Ultimate Collection)

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word版,朱智贤著,仲夏夜之原创

【资源】我收集的一些心理学电子书

[资源][电骡古籍资源荟萃][转自国学数典论坛]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47本] [PDF][煤炭子鬼发布]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PDF]

金庸作品集

[综合][读书中文网书籍][PDF][wanqan发布]

[三联书店][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PDF]

[版本目录学图书][DJVU][任真先生扫图][落花轩主人转djvu并发布]

[灌水]我的电子书目

[中华书局][历代词全集系列][PDF][gconquer发布]

[三联书店][文化与生活译丛][PDF]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艺理论丛书][PDF][shuchuxs原创]

[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18种][PDF]

王力古汉语字典 同源字典

[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四库学合集][jpg][tif][任真先生发布] 3 1月7日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ISO-PDF][瑚琏先生发布] 2 1月7日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PDF][瑚琏先生发布] 4 1月3日

小澄兄告知的djvu格式书籍资源! 8 2007/12/17

[公告]本组讨论贴--可在此发表意见、申请链接 3 2007/10/30

[资料资源区][读书中文网][陈寅恪先生全集][里仁书局][pdf] 1 2007/10/29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正编》65-70册 [DJVU]已经在verycd上发布 1 2007/7/29

[周作人著作集][PDF][桥十七发布]

7.怎样写关于唐诗的论文1000字以上论文该注意哪些问题比 爱问知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

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

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

“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 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

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

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刘学锴)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一座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奇伟高峰。

大凡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会吟得出几句唐诗来,唐诗就好象碗中的饭粒,你总可以捞上那么几粒来。 长期以来国人也就是嚼着唐诗长大的。

说起李白杜甫白居易,就好象在拉爷爷姥姥的家常,总有扯不完的话头。唐诗虽然高雅,文质俱美,但能进入民间,是可以挂在老百姓口头的艺术。

唐诗的妙处就在这里。 我们今天看唐诗只有惊叹。

惊叹唐代怎么盛产诗人,唐时的文艺园地怎么盛开诗的奇葩,我们还惊叹唐代的诗人哪有那么雄豪,哪有那么缠绵,哪有那么大江南北,那么花前月下!可是,历史的烟尘湮没了一切。 古人的情怀我们今人已无法把捉,我们只有透过历史的烟尘,撩开历史的帷帐,去遥想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了,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去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

一部《唐诗三百首》给我们大致描绘了唐诗脉络起伏的轮廓。初唐的诗人总是那么青春年少的样子,骨子里就充满激情充满奇幻,其诗情激扬,有奔放傲视环宇睥睨群雄的气慨,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气度。

盛唐的诗人却又是那样平和大度,其诗其情不免流露出功成名就的旷达,有直挂云帆济苍海的豪气。而晚唐的诗人难免沾染了沉沉暮气,其笔力不再俊美飘逸陷入苦涩之境,大有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