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息夫人唐诗

1.《息夫人》唐 王维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2.有哪些息妫写的诗词

息妫(guī)没有诗作流传。

但是,有写息妫的诗。 1、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注释: 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熊艰与熊恽,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息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一说:因为出生那天桃花都开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

2、《过桃花夫人庙》 刘长卿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3、《息夫人》 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 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 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4、《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5、《题息夫人庙》 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6、《题息夫人庙》 洪亮吉 空将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怜。

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头已一千年。

3.息县——息夫人故事

息夫人, 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

前人有诗云:"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就变着法儿规劝息侯勤于朝政,亲贤士,远群小,奖耕战,兴农商。

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陈国探亲,路过蔡国,顺便去探望为蔡侯夫人的姐姐,谁知蔡侯竟在接风的宴席上调戏息夫人。

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与楚文王密谋图蔡,楚国出兵俘虏了蔡侯。

蔡侯则设计报复息侯。他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

息侯岔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夫人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

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诗人宋之问曾感叹道:"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息县《县志》中还有人为她撰写了生平,立了传记碑文,1984年6月,在息县县委招待所还出土了清同治年间的"息夫人辨证碑"。息县城关还新建有息夫人塑像,以示纪念。

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及"三年不语"的故事。 其他和息夫人有关的诗词: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刘长卿《过桃花夫人庙》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王维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唐诗在内,叙事诗很不发达。

特别是近体诗,由于篇幅和格律的艰制,更难于叙事。但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其中某些小诗,虽然篇幅极为有限,却仍企图反映一些曲折、复杂的事件;如果对这些事件推根求源,展开联想,则似乎要有相当篇幅的叙事诗才能叙述得了。

象王维这首五绝就是这样。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

“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

“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

“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

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

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

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

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

……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

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

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

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

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题息夫人庙》 清 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息夫人,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息妫出嫁路过蔡国,蔡侯献舞以其与自己。

4."千古艰难惟一死"的全诗

清·康熙年间·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战国时期的息夫人被楚王掳掠做了妃子,却心念故夫不发一语,这本是旧文人作诗的好话题,但经历沧桑巨变未久的邓汉仪的目光显然已从息夫人身上掠过,一句“伤心岂独息夫人”道出的分明是明清易代之际文人的尴尬处境,这有时人记载(徐承烈《燕居琐语》)为证:“清初巨公曾仕明者,读之遽患心痛卒。”笔如刀,也不过如此吧?但诗确是好诗,好就好在蕴含丰厚复杂:悲悯?感叹?微讽?殊堪玩味。

的确,身处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生还是死”是一个不容后人以现世的精明加以轻薄的话题。

5.写悲伤流泪的古诗句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美人卷朱帘,深作频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

【息夫人】 唐 王维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带春雨。 白居易《长恨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唐 杜甫

昔日横波泪,今成流泪泉。 《长相思》 唐 李白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予点 】宋 刘克庄

声音笑貌可为,颜色哭泣难揜。

圣人无私喜怒,见于诛予与点。

【玉楼春 】宋 晏殊

朱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琵琶旁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惊鸿去后生离恨。红日长时添酒困。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

《七哀诗》

年代: 魏晋 作者: 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